胡蘭西
(國家開放大學 外語教學部, 北京 100039)
2017年9月,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1]通知,指出要“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充分挖掘各門課程中的德育內涵,加強德育課程,思政課程,注重學科德育,課程思政”。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將“課程思政”寫入中央文件。同年12月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效統一”[2]。《綱要》是我國教育文件中首次要求高校要通過課堂教學、教材等方面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同時也為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2018年9月,教育部又頒布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3],文件強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教師要不斷增強道德修養,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這些重要文件的頒布,推動了全國高校落實課程思政理念,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界的共識和努力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商務英語專業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復合型和應用型的外語人才,滿足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然而長期以來,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更多的是強調語言的原汁原味,教學資源的選取基本上都來自英語本族語國家,教師往往更多的是進行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的講授,英語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很多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在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開放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多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生源質量、培養方式、學習者學習基礎和學習動機等。開放教育的學生主要以遠程在線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的教學方式進行。依靠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和面授輔導課開展“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作為我國開放教育引航者的國家開放大學,目前擁有注冊學生430萬,學生絕大多數是在職成人學習者。然而還沒有相關研究來探討開放教育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由此可見課程思政與英語專業課程的融合還處在探索階段。本文以專業核心課程《高級商務英語閱讀》教學資源設計為例,探討在開放教育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改革,以及如何在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德才兼備且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
筆者查看了國家開放大學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及(專科)共23門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的在用教材,發現大部分教材的首次出版時間都在7年以上,商務英語類課程的教材內容還不能及時反映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與變化,缺少體現當前中國商務發展的文章,同時也沒有課程思政元素的學習素材及練習等。
目前專業基礎課的教材大多是引進培生教育集團和麥格勞—希爾集團的原版教材,課程組教師對重點和難點做了詳盡的中文注釋,這些注釋一定程度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但是教材中卻缺乏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的內容。中國五千年優秀傳統思想文化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并將其更好地繼承、發展和弘揚。作為中華民族多年傳承下的精髓價值理念,“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4]開放教育商務英語專業教材需要將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引入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中。很多學生會出現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西方文化,卻不知道如何用英語介紹我們自己的文化。例如,口語教材中有一課是給學生講授西方的萬圣節,主要介紹了萬圣節的由來、歷史、慶祝方式等,然而教材中卻缺少介紹中國節日的文章或是練習。由此可見,商務英語教材需與時俱進并加入相關中國文化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雖然開放教育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已經將課程思政理念加入到了教學培養目標中,但是卻沒有給出具體的教學方法。例如,開放教育商務英語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是“旨在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愛國情感和國際視野,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有審辨思維和文化自信,能夠從事涉外商務工作的德才兼備的應用型高等英語專業人才”。針對教師如何培養“申辯思維”“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沒有給出具體的指導,此外,目前大部分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網上教學資源缺少課程思政相關素材,因此一些地方分部的英語輔導教師面臨如何有效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困惑。
在探究課程思政的專業教學改革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理解什么是課程思政。學者對課程思政的內涵有著不同的分類,例如,岳曼曼和劉正光認為該內涵主要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世界優秀文化精髓及時代精神”。[5]楚小慧指出可以將“核心價值、國家戰略、文化自信和中國精神等歸入課程思政”。[6]梁惠梅提出在英語教學中需“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7]饒妙和鄧建平指出“挖掘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中思想政治的隱形教育資源,在隱形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的同頻共震是目前商務英語專業課的改革方向”。[8]可以看出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背景下,開放教育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服務于我國經濟建設。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中國的國際貿易活動越來越多,大部分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從事涉外商務類工作,學生思想道德素養也關系到中國的大國形象,他們也會在國際職場傳播中國文化和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對比并分析兩種文化和價值觀,教師在講授英語和商務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其次,我國最新的《商英指南》明確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一項根本任務落實到專業教學中,同時規定了專業人才培養素質要求包括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高尚品質、人文與科學素養、愛國情懷和全球視野、社會責任感、敬業與合作精神、創新與創業精神和健康的身心。因此,當前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教學改革符合最新國家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最后,開放教育商務英語專業目前面臨緊迫的教學改革任務,課程思政建設將推動教改目標的實現。同時也符合國家開放大學提出的“以質量為核心,辦一所受人尊敬的大學”的工作目標。目前開放教育的學生都是在職成人,課程思政的融入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職業規范和個人品德,并在社會中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教師應在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思想品德。與普通高校的學生情況不同,開放教育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有很大的差異,很多已經從事具體的工作,價值觀也基本形成,這就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根據具體課程內容融入思政元素,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使得學生的商務英語專業素養和思想政治素養同步提升。
《高級商務英語閱讀》是國家開放大學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國際商務方向)的一門統設必修課程,本課程是商務英語基礎知識和英語閱讀技能綜合訓練的課程,主要目的是通過廣泛的閱讀,幫助學生掌握商務英語閱讀技能,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商務英語閱讀技巧理解所讀內容并能加以分析,在拓展他們的國際商務視野的同時,培養學生成為擁有文化自信和中國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課程教材是黃震華和楊啟寧編寫的《高級商務英語閱讀》,2013年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教材共十個單元,課文全部是從英美報刊和教科書中選取,文章內容涵蓋公司、產品、營銷、貿易、金融、投資、保險、電子商務、國際經濟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商務領域。其中有五個單元可以和課程思政相融合(如表1所示),由于篇幅原因,本文以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內容為例。
表1 《高級商務英語閱讀》課程思政融合
“高級商務英語閱讀”課程第二單元“Product”的閱讀主題是講述產品的定義、類型以及打造商品的品牌。在課程內容學習目標上,除了讓學生掌握相關產品的概念和英文詞匯外,本單元中可以融入的課程思政元素包括誠信教育、工匠精神和創新思維。筆者在制作網絡課程學習資源時,選取了兩篇英語短文供學生提前學習,文章主要是講述中國兩家百年老店(同仁堂和吳裕泰)的運營情況和百年老店實施創新發展路徑,并布置了閱讀思考問題:
Why do the two time-honored brands succeed in China?
How can time-honored Chinese brands keep up with the times?
一般來說,企業可以通過提高產品品質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堅守誠信能夠換來良好的口碑,中國有很多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存在百年之久,靠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和“誠信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為做精、做專、做細、做實。“創新精神”需要我們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百年老店所具有的這些精神值得每個中國人來學習和傳承。當前我國在努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在教學設計中,筆者希望引導學生意識到需要不斷發揚“老字號”精神來打造出更多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產品和品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此外,還專門制作了誠信教育英文微視頻,視頻主要包含兩個中國古代的誠信典故,通過讓學生觀看一諾千金和四知太守的英語微課視頻,幫助他們掌握“中國元素”的話題英語表達,激發他們未來在國際場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希望他們可以重視我國的核心價值觀,傳承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美德。
第四單元“International Trade”的閱讀主題包括國際貿易的定義、國際貿易中的專業化,以及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主義。本單元可以融入的思政元素包括“全球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筆者在制作該課網上教學資源的時候,首先,在China Daily上選取了一篇介紹中國外貿情況的文章,包括外貿進出口的一些數據,同時列出短文里的生詞,例如,貿易差額balance of trade,順差surplus,逆差deficit,1億:100 million,10億:1 billion,100億:10 billion等。在學習相關經濟詞匯表達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在國際貿易中發揮的作用。其次,在補充閱讀部分,增加了“一帶一路”閱讀文章,強調“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旨在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打造更開放的經濟格局,使得我國與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國際貿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也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另外,在談及國際貿易和貿易保護主義時,可以融入中國致力于開放式發展,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理念,并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進出口博覽會提出的“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國際貿易歷史規律。當前國際貿易中,有些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存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而中國卻在國際貿易中提倡共同發展,指出國與國之間相互溝通交流才能共同進步,相互封閉隔絕就會各自退步。各國應該堅持開放的政策取向,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提升多邊和雙邊開放水平,推動各國經濟聯動融通,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最后,筆者還在課程論壇中上傳了一篇中美貿易戰的文章,題目為“Trade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該文強調國際商務應追求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尊重與包容文化差異與多元性,以共享的態度實現人類共同利益。在課程論壇中,學生可以對文章內容評論發帖,在閱讀能力提高的同時注意思辨意識的養成,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通過以上兩個教學案例,可以發現教師需要根據具體課程及教材內容,找到可以將課程思政結合的融入點,然后再繼續深度挖掘里面的思政內涵,同時設計適合學生的思考題、學習活動、練習題以及相應的微課資源。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加深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國家的認同感,并培養他們正確的職業精神和理想信念。
商務英語教師在課程思政的融合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和落實者,因此,要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必須要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充分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并提高自己的教育責任感和認同感,同時也要不斷加強思想理論學習,以模范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
課程思政的融合不僅需要教師挖掘并設計出相關課程思政資源并修訂教材,還需將課程思政建設納入終結考核。大部分教材即將面臨改版的需求,如何在教材中篩選并融入思政元素并設計練習是需要在今后不斷完善的。思政素材的融入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要求教師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充分結合專業教材內容,反復研究教材,嘗試將教學內容與中國的價值觀融合在一起,這種融合沒有統一模板,需要教師從每門課程的實際出發來實現育人的目標。如何讓學生對我國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肯定感和喜愛感,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培養文化自信。如何在課程中巧妙自然引入中國文化或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是非常生硬地強行加入,避免給學生一種上思政課的感覺。此外,課程建設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還需引導廣大分部英語教師投身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努力探索并推動教學改革。“思政教學”和“課程思政”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目前一些教師依然把二者等同起來。很多英語教師往往把精力放在語言教學,對課程思政的融入還沒有特別細化,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思政教育是政治課教師的職責,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時間去鉆研。因此,要落實課程思政必須要提高專業課教師意識和能力,充分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并提高自己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在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開放教育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革迫在眉睫,需要廣大商務英語教師不斷豐富商貿學科領域的知識,關注商務職場使用技能,系統且有針對性地把思政教育貫穿到教學過程中,不光是對人才培養目標的修訂,同時也需要落實到課程資源建設、課程考核和實踐教學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將思政內容融入英語知識和專業能力中,全方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實現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