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敏
摘要:對于大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來講,雖然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但是資助的總深度及能效無法充分展現,難以將精準扶貧的優勢展現,需要加強重視,并合理地對各項工作進行落實與創新,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及作用。因此,在信息化穩定發展的背景下,必須要加強對多種工作的認識,并合理地對多種類型工作進行落實,通過研究與分析,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收集與查詢,為后續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更多幫助。
關鍵詞:精準資助;信息化;經濟困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資助育人工作精準化要求的提升,傳統資助模式已經無法將自身的優勢展現,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與落實,這樣有助于更加有效實現創新與落實,針對現存問題合理地進行優化,圍繞信息化背景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資助情況進行落實,并合理地進行創新,建立并健全信息化體系,真實有效地展開精準資助工作。基于此,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出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展開對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資助,僅供參考。
一、資助工作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技術平臺更新滯后
在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的推動下,精準資助要求信息技術不斷進行創新,促使各學校不斷重視資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設,進而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部分區域學校之間有著一定的差距,這種繁多系統的情況需要去學習與操作,不僅浪費較多的時間,甚至較為嚴重會導致系統維護更新影響信息化工作開展,從而出現信息化平臺更新滯后的問題,難以實現對各項工作的創新,違背信息化運用的初衷。
(二)信息門戶表面化
學校在發展中信息化資助平臺建立不夠規范,而且缺乏實質性內容,在實際展開精準資助的過程中受到的影響較為嚴重,需要合理地進行創新與落實。但是,由于信息門戶表面化,而且信息化內容不夠規范,談不上精準資助幫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學校資源,影響實際資助工作的順利進行。除此之外,部分學校運用信息化系統無法及時更新,甚至存在將傳統工作方式照搬信息化系統當中,單純地將紙質轉換為電子版本,無法將網絡信息資源的應用優勢展現,同時難以建立全新的運作模式。除此之外,即便部分學校建立信息化系統,并合理地將多種技術融入實際工作當中,但由于受到的影響較為嚴重,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受一定的影響及限制,無法保證系統穩定運行。
二、信息化背景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資助的對策
(一)充分做好調研工作(制定完善的調研工作機制)
在信息化支撐下,要想促進精準資助的效果,則在開展前期應通過調查問卷、座談訪問等形式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及學生生活成本情況,篩選具備代表性的學生認定指標,并根據認定指標特點和重要性,對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及分類,構建較為完整的家庭困難學生認定指標體系,并賦予一定的全面性,實現更加有效具體化客觀評價工作,使得其具備可操作性,彌補傳統學校家庭經濟困難認定過程所面臨的問題,尤其是針對結果不客觀及不服眾等問題。收集數據并分析。在信息化下,要想準確得出困難學生參考畫像,則應該注重數據的收集,并針對上一學年學生家庭困難基礎數據,引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體系當中,從而可以運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分類與計算,得出各指標參考均值,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分析比對,做好精準識別。通過將本學年全校學生相關數據與困難學生參考畫像進行數據對比,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申請與認定,從中查找疑似隱性貧困及假性貧困的學生,并進一步展開調查核實,綜合以上因素進行班級民主評議,得出適宜的認定等級,從而能夠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識別和認定。因此,通過建立一種主動發現貧困生的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掃除部分學生因自尊等因素不愿意申請困難資助。而且進行準確的分析對比有助于甄別原本不貧困的學生為申請資助虛報家庭收入。
(二)實施個性化精準資助措施
根據精準識別和認定結果,以及對學生學習成績、心理測評等各項指標,對不同困難等級及不同情況學生進行差異化幫助,實施個性化精準資助措施,如對家庭經濟相對較為困難的學生進行重點經濟幫扶,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通過特殊的扶持方式保證扶貧效果。而且在實施個性化資助的過程中,還應該對貧困學生中心理異常學生進行疏導與干預,同時應該對奢侈消費學生進行資助育人指導,這樣有助于以幫扶轉變為發展性資助育人,從均等化扁平式資助轉變為差異化螺旋式資助,使得精準資助更加具備針對性與有效性。
(三)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建立信息化動態監測系統)
在信息化的支撐下,通過建立信息化系統有助于實現對幫扶過程的監控,而且通過動態記錄可以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從而合理地進行微調。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成績、心理測評、就創業情況及消費程度進行觀察,形成良性循環的效果。而且在同一學年中,根據數據走勢和波動,可以對幫扶措施進行針對性調整,保證各階段調控的效果,進一步提高信息化系統建立的效果。與此同時,通過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可以準確采集學生最新基礎數據組織情況,并通過精準認定和精準資助動態幫扶的情況進行控制,實現將大循環與小循環整合,更加有序的展開精準資助工作。
三、結語
在信息化時代穩定發展的背景下,資助育人已經成為各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節,需要跟上信息化發展步伐,這樣有助于合理地進行創新與落實,并遵循時代發展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應加強對信息化手段的運用,促使資助工作的公平公正性能夠充分展現,切實可行的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學習及生活面臨的問題。因此,在實際展開精準資助工作的過程中,為實現有效對各項工作進行創新與落實,應該合理地進行優化與落實,及時轉變理念,結合信息化時代發展需求,為資助育人工作的開拓創新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孫云龍.新時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效果跟蹤探究[J].才智,2021(19):137-139.
[2]任曉琴.貧困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21,No.670(06):46-47.
[3]孫燕,祝欣月.貧困學生教育幫扶精準化重點和突破口[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8):207-209.
[4]林楓.鄉村振興背景下國家資助政策落實情況分析[J].鄉村科技,2020,No.259(19):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