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煒 (寧夏創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0)
目前,各城市為合理規劃建筑用地,通常在商場與商場間建立天橋通道,不僅提供了交通便利,也使群眾安全得到了保障。公共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通常是由梁、板、墻、鋼結構等建筑基本結構而組成的,可以承載任何正常活動,但若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其抗毀性能還需進一步提高。針對上述分析,提出城市公共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抗毀性能測試仿真。為建筑質量等級提供新的參考指標。
根據實驗需求,選擇城市公共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抗毀性能測試仿真實驗硬件,主要硬件如表1所示。

實驗硬件示意表 表1
根據實驗需求,選擇CAE軟件,運用CAE軟件,可以對各類型結構的受力作用進行分析。CAE軟件的建模能力也非常強大,運用其計算能力和操作,可以建立出城市公共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模式,并使用其強大的非線性分析顆粒結構抗毀性能進行測試。至此,實驗硬件與軟件選擇完成。
選擇合理的實驗硬件和軟件之后,選取重慶市某商場與寫字樓之間過渡空間作為參考,需要構建城市公共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模型。在構建模型前應先選取結構的混凝土與鋼材特性參數。表2為混凝土與鋼材特性參數。
根據上述表2數據,構建城市公共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幾何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屋頂結構幾何模型圖

混凝土與鋼材特性參數 表2
根據圖1屋頂結構幾何模型圖所示,圖中共有12個受力點,在仿真實驗中,對模型中的每個受力點進行力學作用,從而測出房屋結構的抗毀性能。
γ
為整體屋頂結構可承受壓力總值,其表達式如下所示。
S
代表受力點的高度;b
代表震動系數;E
代表在相應震動系數下的重力荷載;u
代表為常數。根據上述公式(1),計算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的抗毀強度,加入結構寬度、長度以及彈性變量,其表達式為下列公式(2)所示。
F
代表結構a點的承載力;i
代表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高度;h
代表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寬度;v
代表結構材料的彈性變量;l
代表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厚度;若i
/h
小于1時,僅考慮結構變形的剪切模式。測試城市公共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抗毀性能,需要先明確震動等級,本文將震動等級劃分為12個等級,結合1.2節中構建的屋頂結構模型,得到不同震動等級下,過渡空間屋頂結構在兩小時內結構情況示意表。
根據上述表3數據所示,發現在震動等級在一級至四級的范圍內,建筑屋頂結構在2h內均無明顯變化;在第五級震動等級下,2h內建筑屋頂結構明顯持續晃動,但未出現開裂;在震動等級為六級時,建筑屋頂結構在2h內出現更為明顯晃動并加重;震動等級為七級時,結構先晃動并出現開裂,結構破損嚴重;在震動等級為八級到十級時,建筑屋頂結構均表現出結構出現開裂并破損,但所結構所堅持時間依次減少,分別為1h、45min以及15min;在震動等級為十一級時,結構僅堅持2min后出現倒塌損毀;震動等級為十二級時,結果僅30s的時間就倒塌損壞。

十二種震動等級下過渡空間受力時間及情況表 表3
通過上述2.1的測試,選取震動等級為七級,城市公共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a1、a5、a6、a7四個受力點,經計算得知,當a1、a5、a6、a7受力點分別達到280kN、300kN、320kN、260kN 時結構損毀。下面分別檢測四個受力點的可承受壓力。表4為在七級震動時隨著時間增加,各受力點的承載力。
根據上述表4數據所示,在七級震動中,各受力點的承載力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到2h時,a1、a5、a6、a7的承載力分別為 246.78kN、165.24 kN、120.05 kN、210.85 kN,四個受力點的承載力均沒有超過損毀承載力。表5為八級震動時,四個受力點的承載力變化。

七級震動時受力點壓強示意表(kN) 表4
根據表5中數據顯示,發現在八級震動強度下,隨著時間的增加,各受力點的承受壓強增加明顯,1h時,a1、a5、a6、a7受力點壓強均超過可承受壓力,結構出現損毀。由此可見,城市公共建筑過渡空間屋頂結構不能超過八級震動,在八級震動下房頂結構僅可維持1h后便損毀。

八級震動時受力點壓強示意表 表5
通過完整的仿真實驗,選取重慶市某公共建筑過渡空間為例,構建結構模型,測試其抗毀性能,得到了其震動等級為八級,時間為1h時,結構毀損。但由于本文對九至十二級震動等級下進行完整檢測,導致文章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應考慮更高程度震動等級進一步展開研究,為建筑質量等級提供新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