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成
子宮內膜異位癥作為一種婦科的常見病,具有極大的浸潤性,并有激素依賴性,??蓮桶l,主要癥狀為下腹疼痛,重則暈厥,可導致不孕,對育齡婦女的生活和身心產生不良影響[1]。目前,西醫的治療方法以手術和藥物治療為主,但這兩種方法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且易復發。手術后輔助長時間的藥物治療,雖然能降低其復發率,但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藥物主要是激素類,此類藥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激素失調,影響機體的內環境和功能,如嚴重的肝腎功能低下、形體男性化、閉經、體型肥胖、出現更年期癥狀等[2]。中醫因其獨特的辨證論治思想,以及注重整體、兼顧局部的特色,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上效果明顯。中醫常按寒、瘀立法辨證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治以活血溫經之法。而有不少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其辨證為內有熱邪,故使用溫經活血法,會導致熱象加重,致使病情進一步嚴重。此外,古人認為女子以肝為用,故多以治肝病為主。《內經》云,肝體陰而用陽,以血為本,以氣為用,勞逸過度、氣郁、經、帶、胎、產、乳無不耗傷陰血,致肝失血養,進而致肝的疏泄功能又進一步下降,氣郁日久而化熱[3]。故本科室選用宣閉通經散加減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痛經,對其臨床效果進行探索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丹東世誠綜合門診部中醫科治療的80例以痛經為主訴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每組40例。治療組年齡20~44 歲,平均年齡(34.4±4.82)歲;病程1~24年,平均病程(15.4±4.87)年。對照組年齡21~45 歲,平均年齡(32.6±5.27)歲;病程2~21年,平均病程(14.1±4.0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痛經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3年)制定[4]。
1.3 納入標準 ①主訴為痛經;②年齡≥20 歲,且≤45 歲,且未絕經;③月經周期規律;④血清CA125升高(即>35 U/ml);⑤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①患有卵巢惡性腫瘤、盆腔炎性包塊、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者;②血紅蛋白<90 g/L;③近3個月內使用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藥物或其他療法者;④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臟疾?。酃缺D氨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高于正常值上限者]、腎臟疾?。垩蛩氐˙UN)、肌酐(Scr)高于正常值上限者]及糖尿病患者;⑤過敏體質或對本試驗藥物有過敏史患者;⑥妊娠、哺乳期婦女;⑦近期有妊娠計劃的患者;⑧患有任何嚴重的心理異常和精神異常患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米非司酮片(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215,規格:0.4 mg)治療,0.4 mg,睡前口服,1 次/d。治療組:給予口服宣閉通經散加減治療?;舅幬锝M成:酒白芍20 g、當歸20 g、白芥子8 g、吳茱萸7 g、柴胡10 g、牡丹皮10 g、郁金10 g、延胡索9 g、香附5 g、徐長卿10 g、梔子10 g、黃芩10 g、炙甘草10 g。若心神不寧、夜寐易驚者加龍骨、牡蠣各25 g;夢多者加合歡皮20 g,夜交藤25 g,遠志15 g;心悸胸悶者加瓜蔞12 g,薤白l4 g,郁金20 g。(以上中藥均來自于本院合門診部中藥房,按正規方法炮制。)月經前10 d 開始服用,連續服用7~10 d,1 劑/d,分早晚2 次沖服,連續服用3 個月經周期,經期停服。
1.6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疼痛感消除,腹痛減輕明顯;有效:患者疼痛感有所改善,腹痛緩解,但是需要服用止痛藥才能正常工作;無效:患者相關臨床癥狀無好轉,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的現象??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A125 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經積分改善情況:a.月經期間內以及月經前后下腹出現疼痛的患者記5 分,且5 分為患者的基礎分;b.患者出現輕微疼痛且能夠忍受記0.5 分,出現明顯腹痛但能夠忍受記1 分,腹痛難忍并且出現坐立難安現象記2 分,疼痛至休克記3 分;c.疼痛時間<1 d 記0.5 分,隨著疼痛時間的累積,每增加1 d 加0.5 分;d.出現面色蒼白記0.5 分,出現惡心嘔吐記0.5 分,排便次數明顯增加記0.5 分。>14 分評定為重度痛經、8~14 分評定為中度痛經,<8 分評定為輕度痛經[5]。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7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經積分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痛經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痛經積分(4.33±1.76)分低于對照組的(8.49±2.3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經積分改善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經積分改善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治療組患者總滿意率97.5%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n(%)]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A125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A125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CA125 水平(32.24±12.30)U/ml 低于對照組的(55.73±11.98)U/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A125 水平比較(,U/ml)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A125 水平比較(,U/m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古代中醫學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詳細記錄,其辨證主要根據患者的主觀感覺,臨床上主要從痛經、癥瘕、月經不調、不孕等疾病的證型來判斷。醫家傅青主關于痛經有特殊的想法,其著作《傅青主女科》中提出,經色黑紫時有結塊,其病機不一定都是寒凝,也可能是熱邪過盛所致[6]。當熱邪過盛時,營血不能化赤為血,而煉血成塊。傅青主認為,其病位在肝,肝失疏泄,氣機不暢,不通則痛,經色紫暗;肝郁化火,血受熱迫,肝腎不和,故煉血成塊。故傅青主提出治則以解郁、降火、養血為主,并創造宣閉通經散。因為生活習慣的變化,食積和抑郁化火的患者逐漸增多,故以痛經為主訴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女性,也多以熱象為主[7]。其癥狀主要為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拒按,疼痛伴或不伴向腰祇部放散,時有下腹部燒灼感,經色黯,質稠,伴有塊,甚至自覺經血滾燙,舌紅苔黃或膩,脈弦數或滑數。有部分患者自覺下腹部冷痛的表象,但患者卻多喜冷飲,不喜熱飲,經色經質與舌脈表現亦不支持熱象?,F代醫家認為,其小腹冷痛為假象,實為熱邪閉內,而陽氣不外達的真熱假寒,故當認為熱證[8]。此外,女子以肝為本,肝體陰而用陽,勞逸過度、氣郁、經、帶、胎、產、乳等原因都會耗傷肝血,致肝失濡養,肝失疏泄,故氣滯郁結,郁而化熱,故婦科疾病多從肝論治。治則是以疏肝養血、清熱瀉火為主,本文以宣閉通經散為基礎方,佐以化瘀通絡之藥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痛經。方中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有平抑肝陽、柔肝止痛、斂陰養血之功;當歸味甘、辛,性溫,入肝、心、脾經,有止痛活血、調經補血之功。兩藥合用可柔肝體、養肝血,同為君藥。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可疏肝理氣、散結消郁;香附味辛、微甘、微苦,性平,入肝、脾、三焦經,可行氣疏肝、止痛調經;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可清營分和血分的實熱,實為血中之氣藥,可除瘀活血;梔子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經,可瀉三焦之火,利濕清熱,解毒涼血。四味藥共為臣藥,助君藥疏肝解郁、清肝瀉火?,F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白芍[9]的有效成分白芍總苷,可抑制機體自身免疫反應,同時可抗炎、止痛;當歸[10]的有效成分當歸多糖,可增強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
綜上所述,宣閉通經散可有效改善以痛經為主訴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痛經情況,臨床效果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