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權
中藥飲片調劑指的是根據臨床醫師所開具的中藥處方,準確地調制出患者所需藥材的工作,中藥飲片調配是中藥飲片調劑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中藥飲片調配環節是否準確無誤,高效高質,會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產生直接的影響[1]。但是在實際的中藥飲片調劑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中藥飲片品類復雜、難以鑒別,處方標準不一致,主觀疏忽等原因,導致調配環節出現差錯,從而給患者的用藥安全產生危害[2]。因此,積極地分析中藥飲片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常見差錯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有效的解決對策,是有效降低中藥飲片調配環節差錯發生率,從而提升中藥飲片調劑質量,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實施調配環節差錯管理前本院中藥房調劑的中藥處方15000 張作為實施前組,另選取2020年1~12月實施了調配環節差錯管理后本院中藥房調劑的中藥處方15000 張作為實施后組。將以上中藥處方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統計實施前組中中藥飲片調配環節存在差錯的中藥處方,并分析其調配環節中存在的差錯類型,及引起這些差錯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探討有效的解決對策并實施。對比兩組中藥房中藥處方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差錯發生率和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施前組調配環節中常見差錯類型分析 實施前組的15000 張中藥處方中有116 張在中藥飲片調配環節中存在差錯,差錯發生率為0.77%,其中差錯類型從高到低依次為藥物漏配(60.34%)、藥物錯配(20.69%)、藥物多配(12.07%)、藥物規格錯誤(6.90%)。見表1。

表1 實施前組調配環節中常見差錯類型分析[張(%),張=116]
2.2 兩組中藥房中藥處方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差錯發生率比較 實施后組調配環節差錯發生率0.29%低于實施前組的0.7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藥房中藥處方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差錯發生率比較[張,張(%)]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實施后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4.84%低于實施前組的16.8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張,%)
3.1 中藥飲片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常見差錯原因分析
3.1.1 處方因素 ①劑量標注不清:在中藥處方開具的過程中,中藥飲片劑量單位存在誤差,這也是由于中藥飲片的特殊性導致的,例如蜈蚣,在部分中藥處方中習慣用“條”來標注劑量,而非明確的計量單位,這就導致中藥飲片調配人員在進行中藥飲片調配中易造成差錯[3]。②腳注標注差錯:腳注是中藥處方常用的一種注釋,主要標注在藥材的右上角,主要是對藥材的煎煮、炮制、服用要求進行注釋[4]。但是在臨床醫師開具處方的過程中,如果注腳存在漏寫等情況,則會導致藥師在進行中藥飲片調配時無法進行準確調配,從而引起差錯情況,例如將“包煎”注釋成“另煎”,將“先煎”誤注釋成“后下”等錯誤,都是引起中藥飲片調配差錯的主要原因[5]。③未標注炮制規格:在中藥處方中如果未對中藥飲片的炮制規格,例如生、熟、炒、炙等進行詳細的標注,部分中藥飲片調配人員由于缺乏相應的中藥飲片炮制知識,會導致其在調配過程中產生差錯,例如將處方中的附子抓成生附子,而將甘草抓成蜜炙甘草,將石膏抓成煅石膏,引起中藥飲片調配錯誤。而生附子、蜜炙甘草、煅石膏只有在處方明確標注時才能夠抓。
3.1.2 藥師因素 在中藥飲片調配過程中,藥師是影響中藥飲片調配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藥師不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態度松散,則會導致其無法精準地完成中藥飲片調配,影響中藥飲片調配質量。藥師的專業知識欠缺會導致中藥飲片調配中調配組方不準確,從而對中藥的治療效果和應用安全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在中藥飲片調配過程中,藥物漏配、藥物多配等差錯絕大多數情況均是由于藥師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或思想松懈而引起的。不僅如此,藥師的專業知識掌握不足還會導致其無法及時準確地識別中藥材,出現錯配的情況,例如將木防己誤認為成防己。從本次研究數據可以看到,藥物漏配、藥物錯配、藥物多配的比例居前三,分別占比60.34%、20.69%、12.07%,這表明藥師因素需引起格外重視與關注。
3.1.3 其他因素 ①相似藥品擺放的干擾,中藥飲片經炮制后,其形態、外表、顏色非常接近,這會干擾藥師的正確調配。一旦藥師專業知識不足,或注意力不集中未認真進行鑒別,則極易造成錯配。②需要搗碎的中藥沒有進行搗碎處理,有部分中藥不宜事先搗碎,需要在調配時再搗碎,才有利于其活性成分的煎出,以提高藥物利用率,例如萊菔子、炒棗仁、五味子等。雖然中醫藥有“逢子必搗,逢子必炒”的講究,但是如果搗碎時間太長,則會導致其活性成分氧化,分解變質。因此,這類中藥需在調配時搗碎,但是在實際的調配過程中卻是有該搗碎的未進行搗碎處理的情況出現,導致藥物藥效發揮受影響。
3.2 降低中藥飲片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常見差錯的對策
3.2.1 提高中藥飲片調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 定期組織藥師進行專業培訓,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考核,以此來提高藥師的中藥飲片調配專業知識,使其能夠熟悉掌握中藥君臣藥物的配伍禁忌及藥物劑量的調配常識,保證中藥飲片調配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2.2 完善中藥飲片調配工作制度 首先嚴格按照《藥品管理法》開展中藥飲片調劑工作,在中藥飲片調配過程中,要求調配人員必須要嚴格核對,不得擅自代用或更改處方所用藥品,有權拒絕調配超劑量或配伍禁忌的中醫處方,必要時需經臨床醫師確認后才能夠進行調配。其次定期觀察中藥飲片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差錯的發生情況,并積極分析其原因,積極地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進行管理,以此來有效規避調配環節的差錯發生率,提高中藥飲片的調劑質量。
綜上所述,中藥飲片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常見差錯主要有藥物漏配、藥物錯配、藥物多配、藥物規格錯誤,引起中藥飲片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差錯的原因主要有處方因素、藥師因素及其他因素等,針對以上差錯原因只有提高中藥飲片調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完善中藥飲片調配工作制度,才能夠減少中藥飲片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的差錯發生率,提高中藥飲片調劑質量,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