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
腦腦卒中是一種突發性腦血液循環障礙,可分為腦梗死和腦出血,屬于現代急性腦血管病范疇,其具有致殘率和死亡率高、并發癥多等特點,近年來腦卒中人數逐年上升,嚴重危害人類健康[1]。腦卒中患者便秘發生率為35%~65%,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其原因為患者長期臥床,自理能力下降,運動量少,且患者排便姿勢改變,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2]。主要臨床癥狀為患者大便量少、硬度高,可導致顱內壓升高,導致腦卒中患者腦組織損傷,進而加重腦卒中病情,并且持續幾天不排便,患者排便困難時,往往要用力排便,極易導致血壓、顱內壓升高,加重原發病,導致其出現腦出血或腦梗死,甚至危及生命。此外糞便長期滯留在患者腸腔內,產生大量毒素,極易引起腹痛等全身癥狀,影響患者的康復過程,因此,如何治療腦卒中后便秘患者,加強其預防,在臨床上顯得尤為重要[3-6]。通過運用不同方法刺激患者特定穴位,并適當局部刺激,可達到疏通經絡、調理臟腑、活血化瘀的功效。耳穴壓豆是一種臨床傳統的中醫療法,它是用王不留行籽貼壓耳穴的方法,又稱耳穴貼壓法。采取耳穴壓豆聯合康復運動指導治療,觀察分析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大連市中醫醫院腦一病房的60例腦卒中便秘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55~68 歲,平均年齡(61.19±2.28)歲。試驗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55~69 歲,平均年齡(62.09±2.3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納入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并參照美國胃腸病學會便秘診斷標準,患者每次大便都費力,且糞便粗大或堅硬,并伴有排便不全感,肛門直腸梗阻感,時常需要手動操作,如盆底支撐、手指輔助,排便次數<2 次/周。患者經頭顱CT檢查,存在確診的腦卒中,需要住院治療,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
1.2.2 排除標準 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嚴重心血管疾病、感染、腫瘤、肝腎疾病的患者;存在腸器質性疾病,存在慢性便秘,或者腹瀉患者;明確胃腸道器質性疾病患者;存在明確肝腎疾病,或者需要長期禁食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國腦卒中指南進行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壓和血糖、抗凝和神經內科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運動指導:①肢體活動訓練。患者肘關節伸直,腕關節運動,臥位時將肩關節屈曲90°,使腕關節處于伸直位,可防止肩關節損傷,減輕患肢水腫,抑制其異常運動。②舉重和肌肉刺激訓練,患者雙手交叉握手,舉過頭頂,反復練習,積極抖肩,按摩三角肌、肱二頭肌等。③聯合康復訓練,鼓勵患者積極進行如肩擺、夾腿、翻身仰臥起坐、軀干肌肉訓練、膝關節屈曲運動、坐姿平衡訓練、坐姿和站立平衡訓練、患肢負重訓練等,同時避免疼痛,待其好轉,進行步行、輪椅站立等平衡訓練,并培訓患者吃飯、洗漱、上廁所等習慣,3 次/d,50 min/次。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耳穴壓豆進行治療,選取的穴位有胃、大腸、小腸、直腸、三焦、內分泌、便秘點、脾、腎、肝,具體操作:采取常規消毒,裁剪合適大小的醫用膠布貼于王不留行籽上,告知患者按壓3~5 次/d,3~5 min/次,需要出現酸、麻、脹、痛、灼熱感,3 d換1 次,雙耳交替治療。療程為15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便秘情況以及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睡眠質量評分。患者便秘情況評估:采用中國外科學會肛腸外科組編制便秘癥狀及療效評價問卷,于治療后評估患者的排便困難、糞便形態、便意不盡感、排便次數等,每個問題按程度分為1~5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癥狀越嚴重。患者生活質量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心理學、焦慮和滿意度4 個維度,共24 個項目,得分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呈負相關。患者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來評估其睡眠質量,從患者睡眠質量、睡眠習慣等影響評分3 個因素進行評價,并加權取平均值,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睡眠情況越差。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便秘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排便困難、糞便形態、便意不盡感、排便次數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便秘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便秘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腦卒中在中醫學中其主要的病因為機體正氣不足、腎陰虧損、陰陽乖戾、陽化風動、氣血沖逆、神明失宣而致,以肝腎陰虛,氣血衰少[7]。便秘的主要病機為體內陽勝,胃腸有熱,津液虧虛,兩種疾病相互影響,腦卒中后氣血虧虛至極,陰虧于下,導致便秘更加嚴重。便秘者大腸功能失調,氣機不暢,血行不利,肢體經絡失去濡養,卒中病情更加嚴重。耳穴壓豆能有效預防腦卒中急性便秘,耳穴通過經絡與人體臟腑肢體相聯系,《靈樞·口問篇》日:“耳者,經絡之聚也”。《類經》也云:“手足三陰三陽之脈皆入耳中。”說明耳穴的重要性,以及其治療原理,通過經絡的傳導以及溝通,耳壓貼進行刺激,可以疏通經絡運行于血,調節功能平衡,從而糾正陰陽的偏盛偏衰,使臟腑迅速恢復[8]。作者選擇的脾、大腸、直腸、便秘點穴位可以促進大腸的蠕動,肝可以疏肝理氣,胃腸蠕動加快,腎穴可以補氣,增加大腸的潤滑。耳穴由于長期按壓在耳朵上,刺激經氣的運行,達到瀉下通氣的目的[9]。同時配合康復運動指導進行肢體自身的主動運動,改善其全身功能的方法,其能促進腦功能重組,改善腦功能。運動康復可以通過反復的訓練來恢復患者神經功能,通過訓練使患者潛在神經通路恢復,來實現神經功能的重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神經功能均較治療前提高,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其能促進潛在神經突觸的激活,刺激突觸的形成,重建病變的代償功能,改善機體運動功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