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明 (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
書 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主 編:鄧謹
出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8月
定 價:148.00元
ISBN:978752034389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責任,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工作,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要求,需要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一書中,提出翻轉課堂的概念,并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堂實踐中。第一部分在序言中概述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通過專題以及實際的案例來闡述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作為兩個主體存在,而且對各自的要求都比傳統角色要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首先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適應不斷更新的思想政治教學理論,提高利用網絡搜集課程全方位資料,使用全媒體工具完成課堂微視頻制作,最新視頻音頻資料整理與制作等數字技術能力。同時,教師需提高自身實踐教學工作水平,構思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實踐教學計劃,熟練使用公眾號等網絡平臺,與大學生進行課后溝通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中,通過改變教學模式,提升教師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學生作為另一主體,能力要求也與以往不同。首先,在課前學習中,學生預習與否、預習質量如何,都需要老師通過平臺進行評判。在課堂互動與課后總結環節,都對學生知識點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優秀的教學模式需要以學生更好的知識吸收作為前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第一部分闡述了在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對一線教師和學生的具體要求,特別是教師要發揮創造性思維,思考學生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實踐的教學計劃。這份教學計劃要充分結合學生實際,尤其考慮學生的所在專業,根據專業特點,選擇課外實踐地點,讓學生們身臨其境,體會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中,課外實踐的環節十分重要。大學生畢業后面對的是復雜的社會,只有讓其在完成課堂學習夯實基礎以后走進現實社會,經歷各種社會思潮的洗禮,才能讓其在思想上從容應對今后的社會生活。鼓勵大學生走進展覽館、社區、工廠、農村,體會生活的來之不易,真正樹立大學生為國家奮斗的責任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第二部分,詳細介紹了如何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該書中例舉了實際的教學案例,詳細寫出了翻轉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例如:課前學生通過公眾號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課堂中老師通過播放紀錄片、音視頻等多媒體資料,介紹當堂課所要講授的的理論知識,增加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環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課后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完成相關課題,并進行線上評比。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在這一專題的學習積極性和掌握程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學生在不同社會實踐中得出的結論,如果能夠在理論層面得到驗證,不僅能夠提高其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堅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信心,有助于學生樹立為國家努力奮斗的崇高理想,做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成為了現實。學生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老師去教授知識,可以通過電子設備獲取優質的教育資源。而課堂和老師的角色則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在信息時代,各種社會思想都會快速在人們中廣泛傳播,大學生作為即將走出校門的年輕人,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最終確立,容易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往往帶給學生更多的抽象概念。因此,只有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其理解思政課的深刻內涵,免受社會上不良思想的影響侵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