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斌 (湖州師范學院 浙江湖州 313000)
書 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論
作 者:戴鋼書,等
出版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定 價:69.00元
ISBN:9787300222394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旨在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時代在進步,思想理論同樣在創新發展。依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再通過以往課堂教學宣貫來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以德樹人的偉大目標,需要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把思想政治理論與當代社會實際相結合,通過在課堂上學習理論,在實踐中樹立思想的模式來進行。如何從理論上規范和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過往的研究只是從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實踐活動的意義和方式方法作為切入點展開論述,沒有從理論上系統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可行性。戴鋼書等所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論》一書,從理論上分析和驗證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創新性地提出以“觀、聽、訪、演、幫、思”為步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并通過數個案例來闡述如何按照這個體系來進行實踐教學。第一章在導論中簡要介紹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背景和意義;第二章梳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理論;第三章概述了中國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理論的成就;第四章對比國外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理論的成就,共同學習,取長補短;第五章到第九章,從概念、形式、層次、內容、評價到習題設計等各方面,闡述如何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理論體系;第十章到第十六章,構建以“觀、聽、訪、演、幫、思”的實踐教學鏈,并逐一進行論述,詳細闡述了如何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各類社會思潮和思想正在通過各種媒介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正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保護他們免受那些不良社會思想的侵蝕。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以課堂為主,通過教師傳授的方式,讓學生獲取相對枯燥和抽象的理論知識。本該作為主體的學生也為了達成課程通過的目的,對課程中的知識點死記硬背,對理論知識理解不透徹。這樣的教學效果距離對大學生在思想道德上的要求相距甚遠,也同其他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有明顯差距。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論》書中第四章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不能完全束縛在校園和課堂內,要學習國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先進經驗,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在課堂中以實踐的眼光來傳授理論知識大綱,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帶領學生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走進展覽館和社區,指導他們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來完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踐課題,真正讓他們懂得理論創新的必要性,堅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引領性和指導性。
高校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自身建設也十分重要。首先是硬件上,手機已經普遍使用,網絡學習平臺也已經成為理論宣傳的重要陣地。高校也可以創建符合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把學校創建史、發展史以圖片和影像的方式在教育陣地上宣傳,依托學習平臺將學校發展與思想知識理論課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愛國愛校的高尚情懷。其次在教育者層面,要從思想上牢固樹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和國家賦予的重要歷史責任。大學生只有樹立了良好的道德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國家才會更有希望,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立于不敗之地。學校領導要從師資和硬件上給予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建立和校外實踐教學的開展足夠的支持,一線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知識體系,不斷學習最新知識理論,并與實踐緊密相連,構思出能夠讓大學生引起思想共鳴的實踐教學計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論》書中第十六章中,闡述了如何在實踐教學計劃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和老師指導作用,在“觀、聽、訪、演、幫、思”中更好的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