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斌 (河南工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0)
書 名:食品專業創新創業訓練
主 編:吳玉瓊
出版單位: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3月
定 價:36.00元
ISBN:9787309149388
大學生創業是現今國家長期大力扶持的高校項目之一,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高度普及令電子商務成為消費者的寵兒,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多元的發展機遇。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高度發達的網絡電商平臺面向社會全體成員,眾多的創業者、成熟商家與各品牌齊聚一堂,為大學生創業歷程帶來更多挑戰。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專業創新創業訓練》一書,以科學標準規范的創新流程帶領學生體驗真實的創業環境,為學生提供了從產品構思到最終產出銷售的工作經驗,加深學生對于產品整個生產過程的了解,符合其實踐性定位。
《食品專業創新創業訓練》共分為七個項目。項目一要求創業者結合自身的專業性質與個人興趣,概要規劃出創業方向并根據初步設想進行市場調查,以審視該設想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并實現持續發展。項目二要求創業者根據自己先前所做的市場調查制作調研報告,比對創業設想進行詳細分析,得到其適當與不適當之處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項目三則開始進入執行階段,創業者需依據前兩個項目提供的產品現實需求進行規范具體的加工設計,打造出產品的初始模型。項目四要求創業者對產品初始模型的安全性、耐保存性、產品風味等一一進行檢驗,并針對各項指標進行客觀評價。項目五則要求創業者為新產品制定標準,將選材用料、制作流程、產品外觀、保存方法、保存期限等要素標準化,從而保證產品的品質優良且統一。項目六中創業者需為新產品建立HACCP認證,以嚴格的規則保證產品生產加工、保存銷售、食用過程衛生安全,無損于食用者的身體健康。項目七為新產品的試銷,創業者需在產品正式進入市場銷售前進行測驗,以消費者而非生產者的消費意愿作為評判產品的質量與受歡迎程度的基準,了解產品的發展潛力。
電子商務種類繁多,依據不同的交易主體可分為ABC、O2O、B2C、C2C等模式,該文主要討論B2B與B2C模式下的學生創業。在此模式下的商品交易依托于信息網絡來進行,將傳統的商品交易轉變為線上模式,突破時空限制的網上購物方式。據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7.21萬億元,電子商務已經成為食品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創業者對消費者消費偏好進行了解,實現產品研發過程中大范圍的市場調研,促進產品銷售范圍的擴大。
電子商務的繁榮為商家大幅度拓展了受眾范圍,商品能夠供全國乃至世界范圍的消費者選擇,大學生本身具備的時代特征能夠幫助其作為創業者實時深入了解當下最流行和最緊缺的市場需求,大學生對網絡信息技術的熟練程度可為其電子商務工作提供便利,使產品理念、包裝、宣傳等更符合主要消費群體——青年人與中年人的審美需求。然而,在電子商務背景下愈發活躍的市場也使食品專業大學生創業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方面,在電商平臺便利性與流量化的加持下,市場創業愈發頻繁。首批電商經營者的巨大成功更為后來者提供了精神激勵,大批創業者涌入電商平臺也為其帶來了多元化的變革。因此,大學生身處其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特別是大學生相比全職創業者來說擁有更少的工作時間和資金儲蓄,其市場認知相對淺顯、也缺乏相關經驗,創業的前進步伐則需更加努力。
另一方面,高校對食品專業學生的創業教育較為滯后。高校沒有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開展創業教育與宣傳活動力度較弱,因此也造成了多數學生對創新活動學習的忽視。同時,高校開展的創業活動形式缺乏新穎性,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活動設置也不盡合理,加之高校沒有充分利用創業實踐課程幫助學生增長創業實踐經驗,無法在教學與實踐之間為學生建立創新創業的良性循環。
此外,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的食品企業現已發展到成熟階段,各大品牌深入人心,新興飲食品牌難以在短時間內突破重圍獲取消費者的信任,需要長期的信任累積。電商平臺激烈的競爭、學生微薄的資金和薄弱的創業知識儲備與經驗、市場的品牌化等都為食品專業學生的創業過程帶來了難題與挑戰,高校應抓住這一創業主體,充分發揮該專業的創業優勢特征,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帶動學生增強各方面素養,以應對創業挑戰。
首先,政府應為電商時代的大學生創業提供優良的激勵政策。在電子商務背景下,政府根據市場環境來調整相關扶持政策,以支持食品專業學生的創業實踐。關注高校創業基地各項目的發展進程,為其創業提供多種形式的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扶持。食品專業學生創業相對來說資金與設備投入少、產品研發周期短,學生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識與營養知識,能夠符合當下消費者對于食品消費的需求。
其次,高校應通過完善當前的教學模式來幫助食品專業學生應對挑戰。一方面,高校應在其教學安排中加入實踐性課程,為食品專業學生增設實訓演練與創新設計等項目,讓學生更加理解食品研究與開發的理念與過程,能夠使其熟練使用食品生產機械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食品更富創意的研發。另一方面,高校也應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相關教育。高校可安排食品專業與工商管理專業、法學專業等教師為食品專業學生聯合開展課程與講座,為學生講解發起創立公司需要做的前期準備、管理公司工作及發展公司業務的具體實踐過程等。同時,高校還可組織相關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業比賽等,以此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其跨學科獲取知識與整合運用的能力。
此外,高校應提升對校內食品專業學生創業的服務水平,建立專門的指導體系,尋求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科學有規劃地創業。一方面,高校體系化的指導能夠提升學生對創業的信心,幫助學生在優良的環境中積極發力。高校可通過組建專門課題組、聘請食品專業人才為學生提供指導,提供相應課題的實踐經費支持,幫助學生創業隊伍審視團隊特點,依照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工,為學生的創業之路盡可能多地掃除障礙。另一方面,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實踐場所,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能夠為學生提供安全穩定的工作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的負擔,且為學生創業群體提供創業氛圍與相互交流的空間與機會。高校將注冊公司的創業項目引入基地能夠更有效且便利地發揮創業課題組指導教師的作用,幫助學生完善其工作策劃,實現食品企業與大學生創業項目合作交流,推動創業成果加速展現。
在電商繁榮的時代背景下,食品專業大學生提升自身的創業能力、發展創業精神需要政府與高校相互配合,為學生創業群體提供良好的教育指導與外部環境,推動學生創業項目的成功,在高校和社會中建立起大學生科學創新創業的風潮,激勵大學生運用自身專業知識把握時代發展機遇、應對創業挑戰、實現人生價值的提升、促進社會發展。《食品專業創新創業訓練》一書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流程劃分為七個具體的實踐階段,幫助學生在實踐的同時建立起科學化、標準化創業的意識,為食品專業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創業指導,極大程度上避免了學生悶頭走彎路的情形。同時,該書作為高校的課程教材,促進了高校食品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提升,有利于高校創業氛圍的營造,幫助學生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尋找與彰顯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