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平麗(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駐馬店 463000)
書 名:食品包裝設計
作 者:員勃,陳瑩燕,宋華
出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1月
定 價:69.00元
ISBN:9787568016643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生產技術的不斷提升,食品包裝不僅承擔著保存、保鮮的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傳達了食品品牌的創業理念與文化內涵。目前食品類型多樣化使得食品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勢,食品企業越來越重視食品包裝。食品企業在設計食品包裝時更加考慮消費者的精神需求以提高包裝對消費者的吸引程度。在進行食品包裝設計時,企業更加注重色彩元素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食品包裝利用色彩對消費者產生心理影響,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促進其對食品的美好想象。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包裝設計》一書,以專業的理論為基礎,構建完善實用的食品包裝設計理念與操作流程,利于食品包裝設計工作的高效完成。應用該理念與操作流程設計食品包裝,對食品的銷售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食品包裝設計》共分為四章。第一章為理論部分,作者從食品包裝的概念出發,帶領讀者走進食品包裝的框架體系,為讀者展示了食品包裝的演變過程,從多個層面剖析了食品包裝的潛在功能,并以簡潔的語言向讀者概要介紹了其設計理念與原則。第二章為食品包裝設計工作的基礎工作流程,包括進行市場調研分析、食品的市場定位與主要受眾群體、初步打造包裝的造型結構、選取適宜的材料、進行包裝裝潢、將初步完善后的包裝進行打樣評估等,上述步驟的操作意在培養設計師的設計理念。第三章為實訓內容,作者為讀者設定了任務,要求讀者觀察和了解飲品、糧食谷物、生鮮食品、腌臘食品、烘焙食品、零食及調味品的主要包裝設計結構,以增強讀者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第四章為基礎內容之外的拓展內容,預測了食品包裝的前進趨勢,即將食品的內在意蘊進行升華,加以生態、文化、特性功能的主題方向進行設計,以增強食品的外在品質。
食品包裝設計是以食品的物理、化學性質與其保存方法為基礎,根據食品生產者對其產品定位并結合消費者的審美與心理需求進行食品外包裝的形態與材質設計。色彩元素作為包裝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食品包裝賦予了重要的含義,能夠根據其自身特點向消費者傳達特定信息,從而達到展現商品優勢、增加其吸引力的作用。優質的色彩設計能夠基于健康審美的標準發揮其經濟效用,色彩的視覺影響可以令消費者精神愉悅,進而幫助產品更快速地銷售。因此,包裝設計師應對消費者的心理進行深入理解與分析,將其運用到品牌形象的建立與企業定位的確立等方面,設計師應將前述二要素與色彩進行密切連接,制定良好的色彩運用標準,從而展現色彩在食品包裝中最高程度的審美與銷售作用,創造出令消費者滿意的產品。
結合該書中第一章與第二章的內容,色彩在食品包裝中發揮著諸多重要的作用,經過長期的歷史文化影響,逐漸發展形成了以色彩對食品的地區、民族、風味、檔次的明顯代表與區分。如黃土高原地區的特色食品常以鮮艷濃烈的色彩作為包裝的主要色彩。商家可根據包裝的色彩向消費者傳達信息,以人民長期形成的共識給消費者以暗示。除以上的顯要作用外,色彩還可運用自身力量使消費者在瀏覽過程中注意到產品,提升產品的可識別性,在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以獨特的情感體驗,通過視覺體驗喚起人們的味覺想象。
設計師在食品包裝設計過程中對民族特征的展現程度較低,無法形成獨特識別性。色彩對人類整體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義,在不同的文化群族中,人們對色彩的理解與感受會有不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受世界性潮流與西方當代文化影響,中國已形成了現代化色彩運用體系,同時保留了少數極富特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種色彩的運用法式。從整體層面分析,中國應更加重視民族本身的色彩思維與價值取向。同時,眾多流傳至今仍舊赫赫有名的老字號則為將自身的文化底蘊與產品特色融入到現代化的食品包裝設計體系,僅以單調的色彩與自身字號符號進行結合,包裝設計缺乏整體性,沒有起到在互聯網時代提升食品的傳播力度與范圍、增加文化輸出與食品銷量的作用。此外,部分傳統食品的包裝過于保守、缺乏創新,生搬硬套傳統元素的設計造成包裝的色彩設計雷同性高,過度包裝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負擔且不利于環保,不僅影響了食品與品牌形象,還破壞了食品本身的文化意蘊。
因此,食品包裝設計師與食品生產廠家應深入理解與運用色彩的強大作用,審視現今食品包裝中色彩運用的發展劣勢,發揮其信息傳達與吸引消費者的作用,提升食品的受歡迎程度。
首先,設計師對食品包裝的設計與色彩的運用應基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精華與不斷革新的現代文化,將國家與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精神融入到包裝設計中,增添食品的文化性。尤其是中國設計師在深入理解傳統文化與其中色彩元素含義的基礎上將神秘且極富魅力的東方韻味與社會主義價值審美密切連結,進行食品包裝的本土化設計,為國內的食品包裝設計提供切實可行的發展方向,同時設計師也可根據食品的受眾心理適當融入外國流行的色彩元素,更加完美地塑造食品與品牌的形象,使食品更具國際性,實現更大范圍的流通。
其次,食品包裝設計中設計師應格外注重對色彩的科學與創新搭配。設計師可從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入手,將中正圓和、協調統一的哲學思想運用到色彩搭配中,豐富傳統的“黑白青黃紅”五色取用體系,令主色彩與調配輔助色彩交相輝映,充分展現食品的文化底蘊,彰顯中國風格的渾厚大氣與端莊持重;同時,食品包裝設計的色彩運用還可采用具象的表現手法,徑直以色彩與文字展現食品特征,以適宜的底色搭配包裝上的食品圖片元素能夠使食品更具有吸引性、更加醒目。
此外,食品包裝設計應建立現代化的色彩理念。當下商品外包裝已成為多數食品銷售必不可少的剛性需求,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與消費方式。在被塑料與化學合成物包圍的今天,消費者對于天然、環保、不污染環境與危害身體健康的食品包裝有著強烈的現實需求,幼兒、孕婦等需要特殊關懷的群體更是如此。因此,面對這一歷史潮流,食品商家應順勢把握機會,基于環保材質為食品包裝設計協調美觀、凸顯其天然無害性質的色彩搭配,站在以人為本的理性視角將色彩運用與接收者的情感體驗進行融合,為消費者打造出舒適的視覺享受。同時設計師也要把握時代特征,站在美學發展的前沿對食品包裝的色彩進行配置,不斷優化色彩這一藝術化的語言方式,運用創造性的展現手法表達食品的突出特點。
結合該書中第四章的內容,未來的食品包裝設計趨勢為將生態、文化、食品的特性功能融入色彩運用中。對此,設計師應重點向環保與文化層面發展,進行色彩設計時盡量采取可利用環保型涂料或染料完成包裝著色的色彩方案,以原生無害的包裝材料與涂色材料保證其整體的天然環保性,在節能降耗的同時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生產效益。同時,以更具人性化的審美來進行色彩運用,使食品包裝色彩抓人眼球的同時避免對視覺與精神的強刺激性,杜絕精神污染,吸引消費者在同等情況下的優先購買。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消費的不僅僅是其本身,還具有審美與精神享受的需求,優秀的食品包裝色彩運用能夠帶動消費者的情緒,幫助消費者實現精神的愉悅,激發其生活的熱情,帶領其感受生活的美好。《食品包裝設計》一書在對食品包裝色彩運用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色彩在其中的運作機理與表現方法,并通過示例分析向讀者提供了各種類食品的包裝色彩設計科學流程模式。另外,作者還基于中國食品包裝的發展趨勢向讀者介紹了將文化、生態、食品特性等要素融入包裝設計的理念與發展思路,為讀者熟練運用色彩提升食品包裝設計水平、增加食品包裝文化內涵、促進食品品牌的推廣與銷售具有重要價值,為提升中國食品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指明了方向,利于食品包裝設計行業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