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鉆
摘要:很多經典的影視作品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這些影視作品既能折射出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文化,同時作為一種很好的文化載體,也能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影視作品作為一種典型的文化產品,始終與民族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并打上了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烙印。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決定各個國家或民族電影特色的多樣性。本文試圖通過對比中西方經典影視作品呈現的中西文化差異,闡明中西方文化的相互關系,以期建立相互溝通交流、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良好文化生態。
關鍵詞:影視作品;文化載體;文化差異
一、中西影視作品塑造英雄的文化差異
由于中西方英雄形象分別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滋潤和影響,所以在塑造英雄的時候也各有特點。花木蘭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個女英雄,在中國電影《花木蘭》中把花木蘭的形象塑造放在“忠”和“孝”這兩個點上。在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那一刻,她所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命運,而是父親與家的安危,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體現的淋漓盡致。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中國人往往會堅持以國家利益為重,木蘭為了盡忠沒有顧及到自己的情感幸福,毅然決然的選擇和將士們一同出生入死,在國家和人民面前,個人利益隨時可以做出讓步甚至是犧牲,而這一切,都體現著對國家和人民盡“忠”的奉獻與倡導。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仁”、“義”、“忠”、“孝”在英雄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則是集體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忠孝往往也是必備的品德之一。在這種集體主義觀念的影響下,中國所塑造的英雄很少“孤軍奮戰”,勝利往往都是屬于大家的,都是集體努力的結果,甚至今天的一切都是無數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的。“中國英雄”這一角色觀念是一個集體化的概念,處處體現著“忠”“義”,將個人的功績通過集體運作的方式凸顯出來,一旦被世人認可便不會再出現任何身份的轉換并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
很多人看過曾風靡一時的美國科幻電影《超人》,小時候看過《超人》這部電影的同學都知道,超人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就是強壯的身材、發達的肌肉、完美的“倒三角”身形,還有那美妙的緊身衣和鮮艷的紅色披風。很多小朋友心中曾經的夢想就是自己能夠成為像超人那樣的英雄去拯救世界,這一典型的英雄形象既深刻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還對其他國家的小朋友產生較大的影響,畢竟很多人都想成為人人所景仰的大英雄。當今的美國居民都是五月花號的移民,他們從遙遠的歐洲來到美洲,目的是擺脫殘酷的封建統治,去尋找自由和幸福。因此,他們的觀念和性格深處始終流淌著掙脫束縛、追求自由的血液。正如美國《獨立宣言》所說“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力, 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自由的權力”。可見,個人英雄主義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人心里已經根深蒂固。西方人崇尚的騎士精神與個人英雄主義一脈相承, 始終充滿拯救世界的情懷。騎士具有強大的個人能力,他們形象干練、灑脫,懲惡揚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備受世人的尊敬和期待。他們張揚個性,獨來獨往,努力實現個人價值,認為只有個人價值的實現才能促進集體價值的實現。這就形成了區別于中國集體主義文化觀念的個人英雄主義觀念。影視作品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是國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民族價值理念在一定歷史背景下的符號,中西方對英雄的塑造差異是由于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的不同而產生的,其本質是文化的差異造成了對英雄塑造的差異。
二、電影《刮痧》中西文化差異比較
電影《刮痧》講述的是一個中外文化碰撞的故事,男主人公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發燒, 孩子的爺爺不懂英文,采用中國傳統療法“刮痧”給丹尼斯治病。不料,英國醫生接受不了這種做法,認為是虐待兒童。接下來在搜集罪證時,許大同處處感受到中西文化碰撞造成的困惑和碰壁,不久厄運接踵而至,原本美好幸福的家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和考驗。最后,在影片人物的不懈努力下,經過風雨的洗禮全家人終于在圣誕夜迎來了團圓的歡喜結局。
在這一故事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國家不同的醫學觀和家庭教育觀。在醫學觀念上,中醫講究陰陽調和,電影中許大同嘗試對法官解釋中醫中的七經八脈,但法官卻覺得他說的是荒唐的、是玄虛的,因為西醫注重先進醫療儀器設備的診斷作用,堅持“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的醫學理念,無法理解并接受中國人用刮痧治療發燒的辯證治療理念及行為。在進行家庭教育時,中國人一向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 崇尚“一年莊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理念, 父母在孩子面前具有很大的權威。在《刮痧》中,當丹尼斯與老板的兒子保羅無意間爆發肢體沖突后, 許大同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理念直接要求丹尼斯給保羅道歉, 丹尼斯斷然拒絕,許大同控制不住自己直接動手打了孩子的后腦勺,沒想到這種在中國很正常的做法卻讓在場的人驚訝不已。因為美國的家庭教育強調的是注重孩子的公平和自由,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理解。這部電影很好的折射出了中美兩國在醫療觀念和家庭教育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和強烈沖突。可見, 在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 最大限度地避免雙方之間的沖突、建立互信是首要的問題。文化之間差異雖然難以“刮”去, 但人與人之間人卻可以互相包容。
三、結論
全球一體化時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斷擴大。影視作品作為一種體現國家民族文化的藝術形式,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橋梁作用。中西方文化雖有差異,但各有優勢和不足,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需要中西方能夠正確對待雙方的文化差異性,能夠互相接納、相互包容并取長補短。中方的集體主義和家國情懷與西方的個人主義和自由冒險精神要相互結合、融會貫通,共同發展,而不能安于一隅,孤芳自賞,甚至相互排斥。文化雖具有差異性,但也具有開放性,只有互相交流、碰撞才能存異求同,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莉.試論文化差異在中外影視作品中的體現[J].名作欣賞,2011(14):168-169.
[2]楊蘭.中西英雄主義在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差異體現[J].傳媒論壇,2018,1(18):176.
[3]張思佳.從電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異[J].文教資料,2011(3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