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瓊
摘要:高等教育技能優先模型建構的理論依據是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推進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打造專業技能優先,正是這一理論應用的升華。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和頂崗實習理論到以技能優先為導向,進一步以崗位實踐技能為主,從理論探討到實踐操作應用,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理論依據,解決了高等院校財會畢業生如何在求職的困惑中取得主動就業的選擇權,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財會;基礎會計;會計技能;優先教學
一、基礎會計基本技能
高職院校財經類人才培養方案中,基礎會計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會計實務技能。會計實務技能是會計從業技能體系中的核心技能,是需要會計人員準確運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進行記賬、算賬、用賬、報賬的一門技術。
2.會計軟件應用技能。會計軟件應用技能是使用計算機及相關外部設備和一種會計軟件處理會計工作基本業務的方法和技能。要求會計人員獨立熟練地應用會計軟件完成會計建賬及日常會計核算業務工作。
3.溝通技能。會計人員需要掌握溝通技巧,與業務等各個部門做好溝通,及時推進工作進度。
二、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現狀分析
(一)應試理論教學為主
采取注入式的教學方法,輕實踐,重理論,忽視發展與變化的教學內容;采用較為單一的閉卷考試,考背功的多,考應用的少。
(二)有經驗的實訓教師缺乏
缺少雙師型的會計教師,既要擅長會計專業理論教學,又要擅長會計技能實訓地教學,才能更好地駕馭會計專業技能的教學整個過程。
(三)就業不能滿足崗位需求
會計就業需要有經驗的,教學中缺少崗位技能實訓,或崗位技能實訓缺少針對性,包括實訓題目訓練沒到位。
(四)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課程設置上不科學,主次不清,內容重疊,專業課程學時少,一些基礎課多加重學生的負擔。
(五)實訓課時開設不夠
實訓內容單一,實訓過程簡化,實訓效果不明顯。
三、解決對策與實施方法
(一)什么是會計技能優先教學法
會計技能優先教學法就是在“雙證制”下,按照崗位需求的會計專業技能、財稅政策、社交能力、寫作能力等進行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
會計技能優先教學法的特點是以理論輔墊,強調會計技能實踐應用為優先,以給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線,進一步調動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學方法。
(二)針對以上存在問題如何進行會計技能優先教學法
1.克服畢業面臨失業的風險。針對社會上對會計崗位的招聘,限定有一定的社會經驗,給會計專業畢業的同學,帶來很大的就業壓力,如何在會計實訓中體現出有社會經驗呢?這就要求從事實訓教學的老師要收集和整理與不同企業相近的業務題,指導同學們實訓,用真實情境的業務訓練達到提高社會經驗,以克服畢業面臨失業的風險。
2.提高會計就業競爭的能力。拓寬會計專業技能方向,熟悉不同行業的賬務處理,培養專業技能的廣度和深度。拓寬會計業務的廣度,要把熟悉各行業會計的實訓作為實訓的重點,不僅要傳授普遍性的大會計業務,還要傳授特殊性的業務,提高崗位勝任率,進一步提高會計就業競爭能力。
3.滿足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狠抓崗位能力的培養,會計崗位有很多,如會計、稽核、主管會計、收入支出、成本計算等崗位,會計兩大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對票據的審核,對業務的處理,除了專業技能外,還有計算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寫作能力等都要進行崗位能力的培養。
4.擴大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引進要人單位來學校,招兵買馬,通過人才市場、媒體宣傳,提高學校知名度,擴大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提高畢業生對口專業的就業率。
5.加強會計綜合實訓室建設。重視會計綜合實訓室的建設,具有一定的逼真性,通過購買會計電算化、各行業會計實訓、稅務會計實訓、納稅申報等模塊財務軟件,加大實訓室投資,讓仿真情境的電子實訓,為造就更多的會計人才創下良好的基礎。
6.培養雙師型的會計教師。應定期對會計教師進行新知識的培訓進修,例如,定期ERP軟件的學習;會計準則的強化培訓。或可以定期聘請校外會計師事務所或企業的財務專家進行校內講座,也可以聘請退休會計人員擔任學校實踐教學顧問。
(三)實施會計技能優先教學法的條件
1.統一認識,轉變觀念,理論為輔,技能先行;2.課程設置科學合理,實訓資料要有針對性; 3.增加實訓課時,注重能力培養;4.提高實訓教師授課比重; 5.要有先進的電算化實訓財務軟件系統。
(四)實施會計技能優先教學法的方法和步驟
會計技能優先教學法的內容主要包括:會計數碼字的規范書寫、點鈔技術、計算技術、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和審核,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報表,提升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以及企業發展分析能力,提高會計理論操作水平、會計實務操作能力、職業判斷能力、自動更新知識能力、提供會計信息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職業經驗等。
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包括資金時間價值和投資風險價值,資本成本的計算、資本結構、貨幣資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存貨管理、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對外投資管理、成本費用管理、銷售收入和利潤管理、企業設立、購并、分立與清算、財務分析,長期投資決策分析,全面預算,成本差異分析,責任會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價,作業成本法等。
提升管理會計能力包括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分析,本量利分析,銷售預測分析,成本預測分析,利潤預測分析,資金需要量分析,生產經營決策分析,定價決策分析。
提升財務報表分析能力包括資產負債表質量、趨勢、結構分析,利潤表質量、趨勢、結構分析,現金流量表質量、趨勢、結構分析,償債能力分析,企業運營能力分析如流動資產周轉情況分析、固定資產周轉情況分析、總資產運營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包括與投資有關的、與銷售有關的、與股本有關的能力分析。
提升企業發展能力分析包括競爭能力分析、周期分析、企業發展能力財務比率分析,審計報告分析,資產負債表日后分析,關聯交易分析,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與前期差錯更正分析,沃爾評分法、杜邦分析法等。
高等職業學校應根據會計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制定會計基本技能的學習項目,針對性的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為將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