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時代,延遲退休以及基礎養老金財務可持續性已成為相關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當前法定退休年齡制度雖然在就業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是面對人口結構發生的巨大變化,既往法定退休年齡不僅制約了經濟良性發展,而且還影響了基礎養老金收支平衡。本研究通過探析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成因,以及我國實施延遲退休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構建收支模型,分析老齡化背景下延遲退休對基礎養老金財務可持續的影響。
關鍵詞:老齡化;延遲退休;基礎養老金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成因
(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逐年提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老齡人口的數量在2019年居世界第一,60周歲及其以上人口數量達到25 388萬,占國內總人數的18.1%,其中65周歲及其以上人口比例更是占總人數的12.6%。相較于國際通行的老齡化標準,當一國或地區的60周歲及其以上人口占總人數10%或65周歲及其以上人口占總人數的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無疑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二)人口老齡化的成因
毋庸置疑,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經濟發展,使得醫療水平、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與環境不斷優化,人均壽命得到了延長。在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人口死亡率從產業革命前的22.2%下降到1891年的16.4%,德國從1880年的25.3%下降到1910年的19.3%。而我國人均壽命從2008年的73歲增加到2019年的77歲。目前我國家庭非常重視子女教育,這就使得他們不得不面臨著新的考慮:當處于生育期以及孩子教育撫養期時,家庭的收入是否能夠承擔?鑒于大多數家庭的實際經濟狀況,生育有所節制成為了選項,因為這便于他們繼續工作以獲取薪酬給予子女高質量教育成長,這也加劇了老齡化進程。
二、延遲退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延遲退休制度的實施能有效緩解養老金壓力
老齡人數量的增多,使得養老金的支出也在不斷加碼,尤其在不遠的2030年,老齡化比重更是預計高達30%,這是一個難以回避且嚴峻的問題。
有學者在對退休年齡的敏感性問題的研究中發現:退休年齡如果提高1%,養老金缺口會減少1.949%。2011年養老財政資金進賬為24 859億,財政空缺額度高達22 156億。養老金缺口資金的龐大使各級政府經濟負擔倍增。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會使債務的償還更加艱難,對基礎養老金財務政策的可持續性產生影響?,F如今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延遲退休制度是有效改善養老金支付困難的有效措施。
(二)延遲退休制度能更好地應對勞動供給
一些步入老齡化階段的西方國家,如英國、美國等已經采取相應措施來應對勞動供給的減少,主要的措施是延遲退休制度。然而,由于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主要特征是老齡化人口占比增加,使得法定年齡之內勞動供給減少,開始束縛經濟的發展。雖然生育二胎政策也已出臺,但難以短時間內改變現狀,因為生育二胎的政策實施一方面需要時間來改變人口結構,另一方面政策性刺激效果還未顯現。因此,延遲退休成為解決勞動資源緊缺的重要舉措。
三、延遲退休對基礎養老金財務可持續影響
(一)基礎養老金給付制度
基礎養老金是社會基本養老金的一部分。目前我國法律規定到達退休年齡但是在退休之前所交的養老保險的年限小于15年是不準予發放基礎養老金的。退休之前養老金的繳費年限等于15年或者超過15年退休后每個月會發基礎養老金,并且各省、市(地區)按照各個崗位不同的待遇進行合理的銜接,進行新政策與老政策的合理過度,制定具體的發放基礎養老金的政策最后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備案。
(二)人口老齡化對基礎養老金財務的不利影響
人口的層次結構關系到基礎養老金的支付與收繳,關乎國計民生。我國在21世紀初期就已經根據國家的發展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程度制定了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相關的法律制度。實施之初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方式為現收現付。據統計,如果繼續使用現收現付模式,到2030年我國養老金的支出與工資總額的比例將會上漲到48%,這已遠超國際公認20%—25%的最高標準。目前已經改變為部分積累,這種籌集方式首先可以使養老金發放的金額充足,其次也可以保留部分積累的資金。但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導致發放的基礎養老金會增多,繳納基金區域的覆蓋面積困難,同時也導致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擴大,已從20世紀150億元擴大到目前10 000億元。因此,政府必須加大對養老保險資金的投入,進行資金的彌補使養老保險基金有序發放,否則會出現財務危機,阻礙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延遲退休對基礎養老金財務可持續性的影響
基礎養老金可持續分析主要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根據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財務支付是否收支平衡來進行基礎養老金財務狀況分析,這需要精算預測模型;另一方面在傳統模型條件下,對其進行了合理的補充,這樣會預測出準確的基礎養老金財務可持續性?;A養老金相關模型是以養老金長期財務預測模型為依據,可構建以下4個模型:
1. 基礎養老金收入模型為
It=LtWtPt
It代表第t年度養老金的征繳收入,Lt代表的是基礎養老金的繳費率,Wt代表第t年在職職工的平均收入,Pt代表第t年度在職職工的參保人數。
2. 基礎養老金的支出模型為
Et=RtWtPt,b
Et代表第t年度養老金的支出情況,Rt代表基礎養老金替代率,Wt代表第t年在職職工的平均收入,Pt,b代表第t年度參保職工離退休人數。
四、結語
中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及少子化階段,將具備勞動能力的老齡人口作為勞動資源能有效應對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因此,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有利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延遲退休措施只是一個方面,政府需采取多措并舉的方針,化解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養老財務問題。
參考文獻:
[1]任剛建.延遲退休:機制、路徑與政策[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