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 唐梅 張小蓉

摘要:目的:分析早產兒出院后隨訪管理及早期干預方法,并對干預效果進行總結。方法:本研究納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時間段內120例早產兒,采用隨機方法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給予早期干預,并對其進行出院隨訪管理,時間6-12個月,對比兩組體格指標和發育商。結果:觀察組體質量、身高、頭圍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發育商(Gesel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干預和出院后隨訪管理,能夠提高早產兒體格指標水平,并且提高早產兒發育商,為其生長發育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早產兒;隨訪管理;早期干預
【中圖分類號】R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1--01
早產兒是指因為多種原因導致的未能足月分娩的新生兒,因早產的原因,一般早產兒的器官發育均不夠成熟,如果不能對其開展必要的干預,則會進一步增加多種并發癥發生率,對早產兒體格發育產生嚴重不良影響[1]。為保證早產兒正常體格發育,并且降低不利條件對早產兒發育商的影響,所在醫院在為此類患兒開展臨床診治時,對其開展早期干預,并進行出院隨訪管理,取得滿意效果,選取120例早產兒進行分析說明,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120例早產兒作為本研究的觀察對象,所選病例均符合本研究相關條件,納入標準:(1)胎齡低于37周且大于33周;(2)法定監護人有良好溝通能力;(3)法定監護人無嚴重精神類疾病。根據隨機數表法對上述病例進行分組,按照1:1比例納入組別中,觀察組男37例,女23例,胎齡34-36周,均值(35.24±5.28)周。體質量1110-1896g,均值(1252.58±35.78)g。對照組共60例早產兒,男35例,女25例,胎齡34-36周,均值(35.31±5.38)周。體質量1125-1923g,均值(1250.35±35.14)g。排除合并先天性嚴重疾病及存在家族遺傳史的患兒,同時將合并嚴重代謝性疾病的患兒剔除在外。所有早產兒病歷資料準確無誤,兩組早產兒臨床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臨床指導和干預方法,護士向患兒家屬講解早產兒相關護理知識,幫助家屬分析撫養早產兒應該注意的事項。觀察組接受出院后隨訪管理及早期干預,操作方法如下:
1.2.1早期干預
(1)體位管理:良好的體位管理,能夠促進早產兒消化功能和肺部通氣功能的提升,從而降低消化道和肺部不良反應。早期干預注重與早產兒之間的互動,與患兒開展肢體接觸的同時,也與其進行眼神交流,從而調動早產兒的感官功能。為進一步加強早產兒的吞咽能力,適當給予吸吮動作訓練,避免其出現吸吮動作不協調現象。重視體位護理管理,可采用仰臥位、俯臥位兩種體位,并且定時進行更換,仰臥位、俯臥位交替,避免長期保持一個體位。
(2)加強巡查:對早產兒情況進行定期記錄,做好巡查工作,若發現早產兒發生皮膚顏色、溫度發生明顯變化,則及時協助醫師進行相應的處理。在巡查過程中,如發現早產兒出現呼吸暫停情況,及時予以治療和干預,避免情況危及而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
1.2.2隨訪管理
(1)隨訪小組:將本科室護士長作為隨訪小組的組長,組內成員由專科醫師、營養醫師、心理醫師、責任護士等組成。明確組內成員的護理責任。明確護理責任,為早產兒建立健康檔案,將患兒基本情況記錄在案。對早產兒狀況進行全面評估,明確出院后護理需求,確定延續性護理方案。
(2)營養保健:出院后,定期開展隨訪,并為早產兒制定延續護理計劃,根據早產兒身體和生理狀況,為其制定科學的營養保健規劃方案,滿足早產兒個性化需要。半年后,指導家長適當為早產兒添加輔食,根據早產兒體內微量元素情況,指導各個階段如何補充鈣、鐵、鋅及維生素D等。
(3)喂養指導:根據早產兒母親身體狀況,為其合理選擇正確的喂養方式,盡量采用母乳喂養。在此過程中,積極向早產兒家屬傳達母乳喂養的優勢,講解純母乳喂養的方法。隨訪過程中,詢問早產兒是否出現尋乳反射條件,如果已經出現,護士指導開展母乳喂養,并要求家屬做好家庭護理準備,對各項事宜進行準確安排,為母乳喂養提供幫助,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如果產婦泌乳量不足,則根據實際狀況合理選擇配方奶粉對早產兒進行喂養。
(4)體格保健:隨訪時,向早產兒家屬強調戶外運動的重要性,從而加快鈣質形成的速度。為促進早產兒體格發育,在5-6個月時,指導早產兒進行上肢和下肢伸展鍛煉,訓練方法為被動訓練,并且指導翻身、抬頭、坐位等動作,促進早產兒發育。采用多種形式對早產兒進行相應刺激,例如歌曲、圖片、音頻、視頻等。在隨訪過程中,告知家屬如果在家庭護理中發現早產兒出現反射異常,或者出現姿態異常情況,要及時帶早產兒來院復查和就診。
1.3觀察指標
隨訪時間6-12個月,對比兩組早產兒隨訪結束后體質量、身高、頭圍,做好相應記錄。與此同時,比較兩組隨訪結束后發育商評分,評定項目包括語言能、應人能、應物能、運動能,分數越高表明發育商越高[2]。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χ2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體格發育狀況的比較
觀察組隨訪結束時體質量、身高、頭圍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兩組發育商對比結果
2組早產兒干預前發育商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隨訪結束時,觀察組發育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的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水平均處于較低水平,同時早產兒患病率比較高,需要得到特殊的照護,從而降低不良風險,促進早產兒正常生長發育。早期護理干預強調住院期間及時為早產兒開展撫觸護理,結合其生長狀況,制定相應的營養計劃。出院隨訪管理是指早產兒出院后,護士通過隨訪,掌握其實際情況,并對家長開展必要的指導,為早產兒實施體格保健干預,通過多種感官刺激,進一步促進早產兒骨骼和智力發育[3]。
通過實踐工作發現,出院隨訪管理對早產兒生長發育具有明顯幫助,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多種隨訪方法,護士及時掌握早產兒出院后相關情況,包括電話隨訪、微信隨訪、上門隨訪等。在產婦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導,講解早產兒家庭護理方法。出院前1天,添加早產兒家屬微信號,并及時將其邀請到相關微信討論群組內。每天應該保證微信群內有至少1名護理小組成員在線,方便解答家屬各種問題。在隨訪過程中,有家屬會指出一些家庭護理的難點問題,要及時作出解答,如果暫時無法給出解答,則及時與專科醫師或者專家進行溝通,明確答案后及時在微信群中進行解答[4]。
本研究結果證實,給予早產兒早期護理干預和隨訪管理,能夠明顯提高早產兒體格發育水平和發育商,說明通過早期干預和隨訪管理,能夠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上述所得結果與王雪茵[5]等人的研究結論基本相一致,這也進一步說明早期干預和隨訪管理的優勢。早期干預和隨訪管理結合早產兒發育特征,為其提供護理服務,不僅能夠幫助早產兒應對住院期間多種風險,還能通過隨訪管理,為早產兒提供喂養指導、營養保健、體格保健等方面指導。本研究所得結果說明早期干預和隨訪管理協同,能夠為早產兒提供更加全面系統的服務,從而提高其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早期干預和隨訪管理在早產兒護理中發揮明顯作用,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呂奎林,余秀梅,楊張婭,等.不同隨訪模式早產兒生后6至12月營養相關指標的對比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27(11):89-92.
[2]李蘊慧,單延春,楊召川,等.低出生體重早產兒0~2歲追趕生長的縱向隨訪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27(02):126-128.
[3]陳紹紅,何仕劼,孟森玲,等.早產兒出院后體格發育和神經心理發育隨訪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4):3224-3226.
[4]王芬,張竑,張媛媛,等.基于出院準備度聯合智能“云隨訪”對早產兒延續護理的效果[J].中國臨床研究,2020,33(05):136-139.
[5]王雪茵,周敏,張小松,等.出院后早產兒隨訪與早期綜合干預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9,35(0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