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中國當代醫藥》主筆 潘 鋒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021 年10 月30 日在北京舉行以“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監察專員傅衛、中國疾病預防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等,介紹了我國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有關情況。 郭燕紅強調,核酸檢測是發現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技術手段,核酸檢測對于及時發現感染者、鎖定感染范圍、降低傳播的風險和落實早發現的各項措施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王華慶表示,兒童是建立群體免疫的重要人群,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是必要的。
郭燕紅說,核酸檢測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和加強質量控制至關重要。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核酸檢測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在能力建設和質控工作方面多措并舉,通過開展工作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實驗室建設和人員隊伍建設等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能力。 目前,全國可以開展核酸檢測的機構數量達到 11 581 家,比 2020 年 3 月提高了4.6 倍,每天能夠檢測的數量達到單管單檢2910 萬份,比2020 年3 月提高了22.1 倍。以上數據表明通過一年多的建設我國核酸檢測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在大規模全員核酸檢測中應用5∶1 混樣或10∶1 混樣的檢測方法,實現了整體檢測效率和能力的倍增。
郭燕紅介紹了在確保核酸檢測結果準確方面采取的四項主要措施:第一,及時制定完善相應技術規范,2020 年頒布實施了醫療機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用于指導核酸檢測機構規范整個檢測流程,工作手冊現已經過兩版修訂。工作手冊對參加核酸檢測的人員以及標本的單采或混采、標本管理、實驗室檢測、結果報告等全流程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工作規范,并且很多都是細化的技術性要求。
第二,持續開展核酸檢測人員培訓,最大限度減少因人為因素影響核酸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人員培訓大綱》, 內容涵蓋標本采集、保存和運送、實驗室檢測和結果反饋等全流程,通過對涉及到的從采樣、轉運到檢測全過程的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以保證核酸檢測質量和結果的準確性。
第三,強化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一方面要求各個實驗室都要做好室內質量控制,每一批檢測都至少要有弱陽性和陰性的質控品投放到臨床樣品中一起參與提取和擴增,通過室內質控工作加強實驗室每批次核酸檢測的質量管理。另一方面,開展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和各省的臨床檢驗中心的室間質評工作, 從2021 年初到目前已經開展了9 批次室間質評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和整改,室間質評結果合格率均保持在98.5%以上。
第四,建立了質控監督員參與質量監督的工作制度,在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中要求派駐質控監督員,24 小時全天候對承擔核酸檢測的機構進行質量控制,確保大規模全員核酸檢測的質量和結果準確。
郭燕紅說,核酸檢測是發現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技術手段,對于及時發現感染者、 鎖定感染范圍、降低傳播的風險、落實早發現的各項措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家醫療救治組對于提高核酸檢測能力特別是保證質量和效率,多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并做出部署,近期為提高核酸檢測的服務便利程度再次提出了“三化”的相關工作要求。 一是布局的合理化,要求地方以轄區為單位對核酸檢測點進行網格化布局,讓老百姓、人民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核酸檢測服務。二是信息公開化,要求衛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官方網站、 客戶端、微信公眾號、 公共服務小程序等,向社會公布轄區內所有核酸檢測機構的名稱、工作時間、聯系電話、地址等,鼓勵開發可視化地圖以便公眾查詢。 三是服務的便利化,要求核酸檢測機構要向社會提供24 小時檢測服務,原來對“應檢盡檢” 人群要求 4~6 小時以內反饋檢測結果,現在要求對“愿檢盡檢”人群也要力爭要在6 小時內及時反饋檢測結果。
郭燕紅介紹,為保證上述要求的落實主要采取了三個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求各地對核酸檢測工作進行再部署和再要求,近期各地對核酸檢測各項工作都進行了部署和檢查,同時各地也都成立了工作專班或專門的工作組以加強對核酸檢測工作的領導和檢查督導。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核酸檢測工作的調度,2020 年以來我國已建立了覆蓋全國的核酸檢測機構信息系統,通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及時掌握各地核酸檢測服務情況,并動態了解檢測服務的數量變化。 此外,各省、市、自治區都建立并不斷完善核酸檢測信息系統,加強了對核酸檢測從樣本采集到轉運再到實驗室檢測和報告結果全過程的實時監測和全流程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對核酸檢測工作進行及時調度和指導。三是適時開展抽檢工作,今后將結合疫情防控形勢適時對部分地區進行核酸檢測工作的抽檢,重點檢查核酸檢測能力提升情況和檢測優化情況,督導各項工作能夠得到落實。
吳良有說,接種新冠疫苗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重要措施,前期我國已經為12 歲以上人群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在前期疫苗接種工作的基礎上,我國加快了新冠病毒疫苗在3~11 歲人群中使用的相關研究。根據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的專家論證意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在3~11 歲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與18 歲以上人群沒有顯著性差異。
王華慶介紹說,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有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兒童感染率不低,過去我們認為兒童感染率比較低,但隨著全球流行尤其一些國家出現的持續傳播,兒童感染率在不斷上升。二是過去認為兒童的病情相對較輕,現在看來隨著持續傳播兒童感染率在上升,兒童出現重癥或者死亡病例時有發生。國外有研究已經發現,目前兒童的住院率超過了今年早期的10 倍。三是兒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作為傳染源管理起來難度非常大,兒童在幼兒園、托兒所或者學校和一些其他機構人群接觸密切,如果出現病例將可能會造成聚集性疫情發生。四是建立群體免疫的目的是期望通過群體免疫來實現降低或者阻斷疾病的流行,兒童同樣是建立群體免疫人群的重要一部分,因此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是必要的。
王華慶說,3~11 歲兒童是預防接種的主要對象,雖然家長對兒童疫苗接種有一定經驗,但也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在接種新冠疫苗前家長要了解疫苗的知識,了解疾病的知識,了解新冠疫苗接種的流程和自己孩子的健康狀況。 第二,兒童疫苗接種一般是按照預約接種的原則,家長一定要做好預約工作,接種時要準備好兒童的接種證、身份證、戶口本等相關證件。 第三,在疫苗接種現場要如實提供兒童目前的健康狀況和過去既往接種的禁忌證,讓醫生做出能否接種疫苗的判斷。第四,家長要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完成兒童新冠疫苗接種。
王華慶提醒說,5 歲以上兒童在接種疫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心因性反應,家長要關注到這一點,如果兒童特別緊張的話家長要做好疏導工作。根據新冠疫情防控相關規定,不論是家長還是兒童都要配合當地防控工作,做好個人的防護,尤其是在接種點,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后要留觀30 分鐘,大孩子要避免劇烈運動,如果接種新冠疫苗后兒童出現了疑似與不良反應有關的情況要及時報告。王華慶強調,3~11 歲兒童可能還要接種其他免疫規劃疫苗或者非免疫規劃疫苗,做為新冠疫苗預防接種的主要人群一定要遵守新冠疫苗接種與其他疫苗接種間隔14 天以上的規定。 但如果遇到被動物咬傷或者有外傷情況時,接種狂犬病疫苗和破傷風疫苗可不考慮時間間隔要求。
吳良有介紹,目前國藥中生北京所、武漢所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和科興中維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已經獲準在3~17 歲人群中開展緊急使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根據相關工作進展并綜合考慮我國的疫苗生產能力、接種能力、臨床試驗情況和防控工作實際,進一步擴大了接種的范圍,通過接種疫苗將為3~11 歲人群提供更好的保護。 各地將繼續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則積極引導3~11 歲適齡無禁忌人群“應接盡接”,力爭12 月底前完成全程接種,同時根據未成年人特點對3~11 歲人群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工作進行了統籌安排,要求各地加強與受種者和監護人的溝通,規范接種的實施, 做好耐心細致的科普宣傳,要求接種點配備兒科急診急救人員和兒童急救藥品保障。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安排,現在各地正在陸續啟動這項工作,截至10 月29 日已接種超過353 萬劑次,下一步將繼續指導各地做好3~11歲群體的疫苗接種工作。
王華慶說,2021 年秋冬季我國流感防控形勢和以往有所不同,流感可能會出現流行,另外可能出現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的風險,給疫情防控帶來影響。 新冠肺炎和流感都是呼吸道傳染病,表現出來的發燒、咳嗽等臨床癥狀和體征也基本相同,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風險依然存在,如果再出現流感流行,疊加到一起將給疾病鑒別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并給各地醫療服務系統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秋冬季要特別強調加強流感防控的重要性。
王華慶說,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手段,一是接種流感疫苗后可以預防流感的發生,二是接種流感疫苗后可以減少高風險人群發生合并癥的風險,6 月齡以上的人群如果沒有禁忌癥的話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中國疾控中心最近出臺的有關中國流感疫苗接種技術指南中,也明確了一些相關的重點人群和高風險人群。
王華慶介紹,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預防疾病的作用。 第一是接種流感疫苗后可保護受種者本身, 另外接種流感疫苗還能對周圍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包括每天和患者打交道的臨床醫生、養老院服務人員、長期護理機構和福利院的從業人員。 家庭成員和看護人接種流感疫苗, 對6 月齡以下的兒童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第二是可減少因流感出現的聚集性疫情,如托幼機構、中小學在校師生,參加大型活動的人員等處于人群相對密集的場所,如果這些人群接種了流感疫苗可降低聚集性流感疫情的發生風險。
第三是體弱人群或老年人及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高風險人群,一旦罹患流感并導致出現合并癥,癥狀多會比較嚴重, 進入ICU 病房比例和死亡率也比較高,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降低發生流感合并癥和重癥風險。
第四是小年齡組的兒童罹患流感后就診率非常高,住院率也非常高,如 2017~2018 年流感流行時大量兒童到醫院就診,給醫療系統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另外小年齡組兒童如果患上流感,其攜帶病毒的時間比較長,并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感病毒傳染源,因此進入秋冬季要加強流感防控。
吳良有說,社區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陣地,在社區科學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及早發現管控新冠病毒感染者,對遏制疫情在社區的擴散和蔓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社區防控工作需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法科學、分級分類”的原則,實現常態化精準防控和疫情應急處置的有機結合和快速轉換。各地在未發生本土疫情時要切實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一旦發生疫情要盡早將社區精準劃分為封控區、 管控區、防范區三類防控區域,統籌各方面力量精準實施分類管理。
傅衛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日常工作中承擔著0~6 歲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和流感疫苗接種等的日常工作,3~11 歲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開展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這項工作需要統籌好新冠疫苗接種與常規疫苗接種工作。
一、要科學制定疫苗接種方案, 加強屬地管理, 落實各方責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有針對性地制定疫苗接種方案, 統籌做好3~11 歲新冠疫苗和常規疫苗接種工作,同時,醫療機構要加強對新冠疫苗接種的醫療救治保障,做到“四有”, 確保接種安全。 鄉鎮、街道、 社區要發揮組織動員的作用,教育部門要協同衛生健康管理部門指導學校、幼兒園做好溝通告知工作,組織動員家長主動有序帶領兒童到指定地點接種。
二、要合理規劃疫苗接種門診時間, 設有疫苗預防接種門診并承擔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要合理安排好新冠疫苗和常規疫苗接種日期和門診時間,有條件的可開展分時段預約并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告知有接種需求的居民,方便居民合理安排接種時間。
三、要強化規范有序接種,承擔疫苗接種任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強化接種門診的日常管理,改善接種環境, 優化接種流程,做好疫苗接收、入庫、存儲、人員調配等接種各個環節工作, 嚴格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 要求規范接種流程,嚴格接種操作,落實知情同意、健康詢問、接種禁忌核查和接種后30 分鐘現場留觀等要求。對于承擔接種任務的基層醫務人員要進行全員培訓,確保培訓合格后上崗開展工作。 同時,在疫苗接種工作中要嚴格落實防疫要求,指導居民做好個人防護,按預約時間前來有序接種疫苗, 減少人員聚集,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四、要加強宣傳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家庭醫生團隊對轄區服務的居民和社區,可通過各種形式重點圍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秋冬季重點傳染病等宣傳疫苗接種的相關政策和科普知識,引導居民和兒童家長正確認識疫情防控形勢, 及時解答人們關心的問題,爭取家長和居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封面圖為中國疾病預防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