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漫 徐 麗
1.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醫院感染二科,江蘇南京 210000;2.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醫院護理部,江蘇南京 210000
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引起的以T 細胞免疫功能缺陷為主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傳染途徑分為血液、性、母嬰三種,有預后差、死亡率高的特點[1]。 HIV 單陽性家庭指夫妻中一人HIV抗體檢測為陽性, 另一人為陰性的家庭, 該家庭中HIV 抗體陽性者稱為先證者,先證者的配偶稱為陰性配偶[2]。 據研究報道[3-4],性傳播途徑仍是HIV 的主要傳播途徑,其中夫妻間性傳播占異性傳播的20%~40%。 因此,HIV 單陽性家庭的疾病管理極為重要,應當重視HIV 單陽性家庭夫妻間性傳播的預防。 近年來,保護動機理論在行為預測、解釋和干預等得到了廣泛應用,卓有成效。 本研究觀察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干預模式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單陽家庭感染者的應用情況,旨在探索適合南京市HIV/AIDS 單陽家庭的管理干預方法。
選取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在南京市第二醫院確診的120 例HIV/AIDS 單陽家庭感染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各 60 例。 對照組中,男 24 例,女 36 例;年齡20~51 歲,平均(47.87±4.24)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 49 例,大專及以上 11 例。 觀察組中,男 23 例,女37 例;年齡 24~49 歲,平均(48.12±4.65)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8 例,大專及以上12 例。 兩組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中的診斷標準[5],第一診斷為艾滋??;②夫妻關系穩定,長期生活在一起;③意識清楚,溝通及表達能力正常;④夫妻雙方均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夫妻一方常年外出工作或因羈押、分居等其他原因長期不在一起的家庭; ②陰性配偶有吸毒、 多個性伴侶感染HIV 等高危行為史; ③合并肝、腦等嚴重軀體疾病者。
干預前,向患者發放《人口學資料調查表》《自我管理行為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了解HIV/AIDS 單陽家庭感染者自我管理行為和自我效能現狀。統計、分析調查結果,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做理論支持。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感染者給予疾病知識健康教育,包括患者抗病毒治療后,通過護理人員講解、 發放知識手冊等方式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服藥方法及注意事項,定期電話隨訪。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措施。 成立由1 名主任醫生,1 名門診醫生,4 名副主任護師,6 名主管護師的艾滋病醫療、 護理專業研究小組。主要從形成保護動機的威脅評估(嚴重性、易感性、內部收益及外部收益)和應對評估(反應效能、自我效能及反應代價)的7 個變量著手,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干預時間為6 個月,具體干預如下。①強化疾病的嚴重性和易感性:在患者首次來南京市第二醫院抗病毒治療時、以及干預的第1、3、5 個月各進行1 次集體授課,每次30 min。 第1 次授課包括艾滋病的流行病學、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預后等;臨床工作的實際案例。第2 次授課內容包括艾滋病患者的飲食指導和運動指導;分享1 個月來自身堅持良好生活習慣所感受到益處的案例。第3 次授課包括對當前疾病自我管理行為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個體化指導和艾滋病的家庭護理指導。第4 次授課為結合患者的化驗結果進行一對一個性化指導,保護患者隱私,大膽提出疑惑,并耐心給予解答。同時,向患者及家屬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強化他們的認知水平。 ②弱化內部回報和外部回報:建立由研究小組成員、干預組患者及家屬共同組成的微信群,選取1 名主管護師為編輯定期推送相關知識,進行健康教育宣教,而使患者及配偶掌握更多艾滋病診療的新動向、新進展,強化疾病嚴重性和易感性,產生動機保護意識。 ③增強自我效能:干預的第2、4 個月,組織病友交流活動2 次,每次1 h,邀請服藥時間長且治療效果的患者現身說法,分享抗病毒治療中自我管理經驗,增強自我效能。 ④降低反應代價:用藥后第15 天進行第1 次電話隨訪,隨后每個月進行 1 次電話隨訪(15~20 min),了解患者診療中的各項情況,傾聽患者感受,詢問患者在診療中遇到的疑惑及收獲, 評估阻礙患者行為改變的因素,對正確行為給予鼓勵,和家屬幫助患者堅持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提高反應效能和自我效能。
干預6 個月后,評估兩組的自我管理行為、自我效能、安全套使用率、配偶檢測率(單陽家庭陰性配偶接受艾滋病檢測率)。分別用NASBA 方法和流式細胞儀絕對計數法檢測感染者的HIV 病毒載量和CD4+T細胞數。采用美國斯坦福大學慢性疾病教育研究中心研制的自我管理行為量表的中文版[6]對HIV/AIDS 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進行評價。總分75 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越好,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 0.72~0.75,重測相關系數為 0.56~0.89;自我效能量表用來評定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包括營養效能、運動效能、心理安適效能、健康責任效能4 個維度26 個條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好,該量表的 Cronbach′s α 為 0.935。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安全套使用率、配偶檢測率和CD4 細胞計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兩組隨訪情況的比較()
表1 兩組隨訪情況的比較()
組別 例數 安全套使用(%)配偶檢測(%)CD4 細胞計數(個/L)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60 60 90.25±3.46 83.24±4.17 10.021<0.001 92.13±1.28 84.36±1.79 27.350<0.001 413.21±13.19 396.78±16.24 6.083<0.001
兩組干預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評分高干預前,且觀察組干預后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評分的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例數 自我管理評分 自我效能評分觀察組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對照組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60 60 52.37±5.09 68.59±3.15 20.989<0.001 88.21±10.44 113.12±4.05 17.231<0.001 60 60 t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P 干預前組間比較值t 干預后組間比較值P 干預后組間比較值53.29±5.14 61.28±3.23 10.195<0.001 0.985 0.327 12.550<0.001 87.35±11.08 107.81±3.62 13.596<0.001 0.438 0.663 7.571<0.001
有研究表明[7-9],影響單陽家庭夫妻間HIV 經性傳播的主要因素有先證者抗病毒治療時機、 持續時間、CD4 細胞、病毒載量、安全套使用率、配偶告知與檢測等。 單陽家庭的先證者抗病毒治療時間越久、依從性越好、CD4 細胞計數越高、病毒載量越低、安全套使用率越高、配偶檢測率越高,越能降低單陽家庭夫妻間 HIV 的傳播率[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安全套使用率、配偶檢測率和CD4 細胞計數高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報道類似[11-12],提示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干預模式顯著提高HIV/AIDS 單陽家庭先證者抗病毒時間、 安全套使用率及配偶檢測率, 而降低CD4 細胞/病毒載量計數, 減小HIV 在單陽夫妻間傳播風險。 分析其原因, 保護動機理論認為認知調節過程可改變個體對待疾病的行為和態度,強調內在認知對個體健康行為決策的重要性[13-15]。本研究采用集體授課,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干預,強化疾病的嚴重性和易感性,弱化內部回報和外部回報, 提高感染者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改變個體對待疾病的行為和態度,屬于理論中認知中介過程,是干預的核心部分[16];由于感染者意識到不健康行為造成的后果及該行為對自身健康帶來的嚴重威脅,所以可克服來自自身、社會各個方面的障礙和危險因素,認識到采取健康行為帶來益處,意識到改變行為付出的代價是較小,進而促使保護動機的形成,從而采取積極的應對模式,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17-18]。
綜上所述,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干預模式可顯著提高HIV/AIDS 單陽家庭感染者的自我管理行為,增強其自我效能,提高其安全性行為、配偶檢測率、CD4細胞計數,降低其病毒載量計數,臨床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