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保卿
湖南航天醫院泌尿外科,湖南長沙 410205
腎結石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疾病,指的是患者腎臟內部晶體物質無法排出,不斷積累下形成的石子狀物體, 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尿痛、血尿、腎絞痛等[1]。 腎結石的發病主要與飲食、遺傳、 生活環境以及從事職業等因素存在較大聯系,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臨床針對腎結石患者的治療主要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方案以對癥為主,如止痛、抗感染等,輔以調整飲食、去除誘因等干預手段,減少患者發病率,而手術治療則能夠迅速且徹底地幫助患者消除腎結石[2-3]。傳統開放式手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預后效果較差,隨著微創手術理念的普及,臨床提出對患者采用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進行治療,以期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手術創傷。 本研究選取湖南航天醫院泌尿外科接診的140 例接受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的腎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兩種手術方式對腎結石患者進行治療,探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具體應用效果。
選取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湖南航天醫院泌尿外科接診的140 例接受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的腎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計算機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70 例。觀察組中,男 39 例,女 31 例;年齡 32~69 歲,平均(44.63±4.51)歲;結石直徑 1.23~2.53 cm,平均(1.68±0.43)cm。對照組中,男 37 例,女 33 例;年齡 31~69 歲,平均(44.71±4.27)歲;結石直徑 2.26~4.23 cm,平均(3.12±0.39)c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湖南航天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納入研究對象均經過尿化驗、影像學檢查以及患者臨床癥狀檢驗共同確認后被確診為腎結石;②患者術前不存在泌尿系統感染者。 排除標準:①無法耐受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者;②凝血功能無法正常運行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④患有嚴重心臟、腎臟等臟器疾病者。
對照組患者接受標準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進行治療,具體內容包括:患者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的狀態下插入輸尿管,隨后將體位轉換為俯臥位,將患者肩胛下角線及11 肋間下腋后線間將穿刺針刺入患者腎盞,成功穿刺后將斑馬導線沿著刺入路線引導進患者腎盞,在取好1 cm 大小的切口后,做好斑馬導線的固定操作并將穿刺針取回,使用筋膜擴張器超穿刺方向進行擴張直到F16,此時放入F16 Peel-Away 鞘(美國庫克公司Cook Incorporated), 操作完成后繼續擴張至F24,此時把wolf 通用型經皮腎鏡(德國狼牌)放入其中并沖洗,最后尋找患者病灶所在,進行結石擊碎操作,碎石完成后處理好手術收尾工作即可完成手術。
觀察組患者接受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進行治療,具體內容包括:手術前置操作與對照組患者接受的手術措施完全相同,在切口被擴張至F18 時,就將腎鏡置入,最后開始碎石操作,但是如果結石過大可使用取石鉗進行清除操作,剩余操作與對照組相同。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取患者晨間空腹靜脈血5 ml 作為檢測樣本,高速離心后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IL-6 和TNF-α 進行檢測,檢測設備以及配套的試劑盒由美國MERCK 公司提供。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出現發熱、遲發性腎臟出血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的總發生率。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臥床時間(h)住院時間(d)觀察組(n=70)對照組(n=70)t 值P 值86.41±17.56 76.45±20.36 6.236 0.000 113.57±13.60 149.57±23.98 10.926 0.000 36.41±7.86 43.57±7.41 5.546 0.000 3.67±1.16 5.41±1.28 8.428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6、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 IL-6、TNF-α水平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IL-6、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TNF-α(nmol/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70)對照組(n=70)t 值P 值3.57±1.26 3.62±1.33 0.228 0.820 5.47±0.86a 8.69±1.89a 12.974 0.000 19.41±3.29 19.52±3.44 0.193 0.847 67.57±6.58a 86.47±10.31a 12.929 0.000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n(%)]
腎結石是由人體內具體物質不斷在腎臟部位不斷積累而產生的, 其成分是以酸性巖和礦物鹽為主,多發于患者腎臟部位的腎盂、腎盞等位置[4]。相比于其他類型的結石疾病,腎結石更容易對所位于的臟器或組織造成損傷,因此對于預防腎結石以及對腎結石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5]。目前在臨床上腎結石普遍有兩種治療方式,分別是保守治療法和手術治療法。其中保守治療方法通常是對腎結石癥狀比較輕微,結石情況還不嚴重時采用,此時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大量飲水以及服用藥物來消除疾病[6-7]。 但是對于結石已經完全形成且直徑較大的患者, 保守治療就基本失去治療效果了,此時需要通過手術來取出結石[8]。
經皮腎鏡取石術是目前臨床醫學中廣泛應用于腎結石治療的術式,相比于傳統的開放式手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是在微創理念下發展的新型手術方式,其具有手術創面小,能夠基本不遺留結石、患者術后感染率低等顯著的優點,故而在臨床上受到醫生和患者們的廣泛歡迎[9]。 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之所有擁有以上諸多優點,主要是因為這種手術方式是根據每個患者的情況制定合適的手術方案, 在進行手術前醫生會首先采用影像學檢查方式對患者腎臟結石的位置進行定位, 條件允許還可以對患者腎臟情況進行CT 三維重建,隨后根據患者結石的位置、大小以及腎臟解剖結構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手術體位和取石通道[10-11]。 在影像學檢查中,CT 檢查能夠準確顯示患者腎結石的定位、大小、數量以及形態;超聲定位對于柱狀畸形、肝脾腫大的患者則能夠將結石與腎臟之間的解剖關系表達出來;X 線定位由于可能對患者的腎臟產生一定不良影響且無法定位陰性結石,故在臨床上一般使用非常謹慎[12]。 通常手術會選擇在患者局部血管最少的部位進行穿刺, 從而減少患者的出血量。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標準通道,另一種則是微通道[13]。 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是一種既具有腎鏡大通道的優點,由具有微創理念的先進性,擴張度一般在F22 以上[14]。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以及醫療設備的不斷改進,臨床上也對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而催生出了微通道取石術的概念, 這種術式的經皮腎通道更為狹窄,擴張度也遠低于標準通道取石術而保持在F16~F18[15]。本研究就兩種手術方法在腎結石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 IL-6、TNF-α 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 IL-6、TNF-α 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IL-6、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郝保良[16]對92 例腎結石患者分別采用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和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進行治療的研究結果顯示,兩種術式治療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患者,住院時間短于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患者(P<0.05);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患者的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肌酐(creatinine,Cre)、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均低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患者(P<0.05);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患者的結石一次性清除率低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患者(P<0.05);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患者(P<0.05),該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符,說明經皮腎鏡碎石術在一次性清除結石和并發癥預防的效果上更加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對于腎結石患者來說,采用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進行疾病治療能夠取得比傳統標準通道手術方法更加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減少手術中出血的情況,加快患者恢復,同時手術創面的減少也能夠降低患者的炎癥應激反應,還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