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佳楊 艾山·阿布都沙拉木 趙菁雯 胡宇雅 劉智歡 張 明
浙江中醫藥大學口腔醫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
口腔疾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口腔疾病不僅影響咀嚼、發音等,還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等密切相關[1]。 大學生作為特殊群體,處于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若具備正確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習慣,當其進入社會后,可以傳遞至社會各階層[2-3],這對口腔健康教育的普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在當前高校中,口腔健康教育的開展情況參差不齊,大學生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總體來看不容樂觀[4]。有研究顯示,以18 歲青少年為樣組檢測得患齲率高達55%,牙結石率約80%[5],據此可知,口腔疾病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的一大因素。高校新生作為銜接中學和大學的群體,研究該群體的口腔健康狀況有助于了解中學階段學生口腔健康及教育現狀,有助于高校有針對性的開展口腔健康宣傳教育及活動。
研究小組于2020 年12 月通過設計問卷對2020年入學的全國(青海、西藏、河北、港、澳、臺除外)大學新生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開展調查,共發放700 份問卷,實際收回有效問卷652 份,有效率93.14%。 問卷包括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調查對象的口腔健康行為習慣、調查對象的口腔健康現狀、調查對象的口腔健康認知和態度等四個模塊共計33 小題。
納入標準:①2020 年入學于國內高校者;②認知功能正常,無精神類疾病障礙者。排除標準:因語言限制,疾病等原因不能完成問卷者。 所有參加調查的學生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1 研究工具 基于問卷設計的一般方法,在了解當下人們口腔健康知識的基礎上,結合高校新生群體特點進行問卷設計,測量條目共60 個,內在一致性較為一般(Cronbach′s 為 0.449)。
1.2.2 數據收集 依托當前知名的問卷星系統設計電子問卷, 并通過調研小組聯系2020 年考取大學的學生,收集到了自不同地區高校新生的調查結果。
從問卷星系統下載原始問卷和數據分析報告,通過Excel 及SPSS 26.0 工具輔助計算, 并對數據從橫向和縱向進行比較和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進行描述性分析。
652 份調查中,調查對象平均年齡(18.0±1.0)歲;男231 人,女421 人;城市戶籍學生304 人,非城市戶籍學生348 人;在高中階段選擇文科77 人,理科264人,綜合311 人;在大學就讀專業類別,醫學類專業338人,非醫學類314 人; 就讀的大學位于東部地區319 人,北部地區56 人,南部地區171 人,中部地區65 人,西部地區41 人。
調查顯示, 僅18.71%的高校新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21.17%的新生會使用巴氏刷牙法,60.89%的新生3 個月內換一次牙刷,62.42%的新生刷牙一次的時間持續2~3 min,24.54%的新生采取橫刷的方式刷牙,50.46%的新生除刷牙外采用飯后漱口的方式清潔牙齒(表 1)。
表1 高校新生口腔健康行為習慣
結果顯示, 僅21.78%新生對個人口腔狀況感到滿意,36.55%的新生感覺一般,41.72%的新生對口腔功能和牙齒外觀感到不滿意;37.88%的新生曾患有口腔潰瘍,28.37%的新生曾患有齲齒,11.50%的新生曾患有口臭(表2~3)。
表2 高校新生自我口腔感覺狀況
表3 高校新生曾患口腔疾病
從調查可以看出,58.90%的新生認同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十分重要,32.67%的新生認為應發現有問題再就醫,8.44%的新生認為疼痛難忍才需就醫;77.30%的新生在就醫治療口腔疾病上選擇公立醫院,僅3.07%的新生選擇民營口腔醫院(表4)。
表4 高校新生對待口腔疾病態度及就醫意愿
從調查可以看出, 僅38.65%的新生認為牙菌斑能作為齲病等口腔問題的重要原因,58.89%的新生知道含氟牙膏具有防齲作用。 在對口腔疾病的認知中,僅有13.50%的新生了解根尖炎,65.95%的新生了解口腔潰瘍;有68.40%的新生想要了解牙齒美白方面的問題; 僅25.15%的新生通過醫院宣傳途徑認識到口腔健康,而53.22%的新生通過家人認識到口腔健康。
調查結果顯示,高校新生對口腔健康知識了解和掌握的廣度和深度還需加強提升,這或與口腔健康宣教內容和人們對口腔健康的認識與重視程度有關[6]。高校學生作為具備較高知識的群體,在促進健康知識的傳播上能夠發揮較好的群體傳播效用。提升口腔健康宣傳教育的專業性,需要發揮高校、醫院等單位機構在知識科普方面的作用,高??梢酝ㄟ^發揮專業優勢,以貼近人們生活的方式把專業知識講明白、講生動;而口腔醫院(門診部)可以組織義診或宣傳活動,社區學校的義診活動通過組織比如9.20 愛牙日的宣傳,提高人們對口腔健康知識的認識,同時也有效強化口腔健康服務資源的利用[7-8]。
根據調查,90%以上的學生在入學前就認識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分布較為均衡。 從學生關于口腔對個人自信、社交等的選擇來看,當前高校新生也已然認識到口腔健康、美觀的重要性,因而推進口腔健康宣傳教育需要進行前置,以滿足學生對口腔健康知識的需求。 在不同階段,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探索適宜的宣教模式,設計不同的口腔宣教內容、形式,才能使宣教效果達到最大化[9-10]。 而中小學把口腔健康教育納入大健康教育的范疇, 有助于學生從小開始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保健意識和行為習慣, 降低口腔疾病發生率。
當前高校新生已經是“00 后”為主體,他們接觸信息的方式多樣。調查發現這一群體從“家人”“網絡”“報刊、雜志、科普讀物”“口腔醫生”等四種方式獲取口腔健康知識的居多,對“刷牙的正確方式”“如何解決口腔異味的問題”“牙齒美白”“牙齒矯正”等方面表現出一定的求知欲,這也與調查中學生對較為專業的口腔健康知識了解掌握情況一般成相關性。 因而,對高校新生開展口腔健康宣教要把握住學生特點,以學生口腔問題及需求為導向進行內容創作,創新使用傳播載體[11],比如入駐抖音、微博、知乎等。 同時,在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方面要融入學生喜愛的元素,把口腔健康知識正確傳遞給學生。
研究表明, 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是促進口腔健康、預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最有效、最實用辦法[12]。 因而實現全民口腔健康的根本在于保持口腔保健教育常態化[13]。 根據調查顯示,超過半數以上學生不定期檢查口腔,不了解巴氏刷牙以及對根尖炎、牙髓炎等一系列口腔健康知識缺乏,揭示了口腔健康教育普及程度及受眾面較為受限。 那么,政府的宏觀調控可以優化口腔健康教育資源配置,統籌兼顧合理配置口腔教育資源,加大財政在居民健康教育的投入,促進口腔健康行為的產生,改善居民“知而不行”的現象[14]。 如將口腔檢查納入全身檢查范疇;創新口腔醫療衛生相關的體制機制,推動和規范口腔醫師多點執業,促進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所有制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口腔健康人才合理流動,創新人才配置機制等;不斷推進完善口腔健康服務體系的構建。
綜上所述, 開展高校新生口腔健康方面的調查,有助于學校了解學生健康狀況,并為開展大學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根據學生實際問題制定口腔知識宣傳教育方案,可實現口腔健康教育的精準宣傳。 而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更多專業知識,有助于糾正不良口腔行為,提升口腔保健意識。 特別是針對非口腔醫學專業的大學生,他們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且快,短時間內能夠接受新觀念和去除不良口腔衛生習慣并在生活中對他人產生正確導向作用,提高全民口腔保健意識[15-16]。 真正意義上把“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落到實處。同時,優化口腔健康教育資源的配置,有助于從實際出發解決我國醫療服務衛生體系難以滿足人們口腔衛生保健需要的現實問題,助力國民口腔保健意識提升,助力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