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紅 徐含秀 劉玲貞
1.江西省撫州市醫學科學研究所護理部,江西撫州 344000;2.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婦產科,江西撫州 344000
隨著醫療護理模式轉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婦對分娩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自然分娩是產婦正常的分娩方式, 該分娩方式下胎兒經過產道擠壓,能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而剖宮產是異常妊娠的最佳方式[1]。 在分娩時產婦易受到環境、心理、產道等的影響,導致分娩風險事件發生,因此需要在分娩前期進行對產婦干預, 使產婦分娩風險事件發生減少。常規護理可密切關注產婦情況,對出現的異常情況能及時處理,但針對產婦的不良情緒干預效果不佳[2]。風險評估分類法聯合安撫教育可根據產婦自身情況進行護理干預, 有效緩解產婦在妊娠期各種不良情緒,使分娩質量提高。本研究探討風險評估分類法聯合安撫教育預防分娩風險及對分娩方式選擇的影響。
選取撫州市醫學科研究所2018 年7 月至2020年2 月收治的90 例待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 例)與試驗組(45 例)。 試驗組中,年齡 24~32 歲,平均(28.77±3.04)歲;孕齡 36~41 周,平均(38.65±1.49)周;初產婦 16 例,經產婦29例。對照組中,年齡 23~33 歲,平均(28.68±3.93)歲;孕齡 37~42 周,平均(38.37±1.23)周;初產婦 17 例,經產婦28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9版)》[3]中關于產婦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經臨床孕檢產檢診斷者;②B 超檢查胎兒正常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妊高癥者;②骨盆異常者;③雙胞或多胞者。本研究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且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 主要要求產婦定期產檢,電話隨訪,了解產婦身體情況,給予產婦飲食和運動指導,傳播孕產知識,對疑問一一解答。試驗組進行風險評估分類法聯合安撫教育,具體措施如下。 ①根據美國健康保健機構評鑒聯合委員制訂的分娩風險分級表[4]對產婦進行風險評估分類,滿分36 分,得分越高代表風險越高,1 級風險為12~19 分,2 級風險為20~25 分,3 級風險為 26~36 分,其中 1 級風險產婦推行自然分娩,2 級風險產婦可根據意愿可選擇自然分娩,3 級風險產婦不建議自然分娩。 ②根據不同的風險進行護理方式。 所有產婦均實施安撫教育,其中1級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和產婦交流,讓家屬參與其中,分娩時多給予鼓勵,指導正確用力使力,保存體力。 2 級產婦檢測生命體征,根據產婦情況分析可能出現的炎癥進行預防,講成功案例增加產婦自信心。 3 級產婦進行24 h 重點檢測,查詢產婦之前疾病史,對疾病進行分析和預防,由心理醫生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 兩組均干預15 周。
①比較兩組的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陰道助產和剖宮產。②對兩組新生兒結局進行比較,包括窘迫、窒息、黃疸。總發生率=(窘迫+窒息+黃疸)例數/總例數×100%。 ③對兩組干預方式滿意度。 參考文獻[5]自制滿意度問卷,(Cronbach′s α 系數為 0.862)包括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 (滿分100 分) 進行評估:總分<70 分為不滿意;總分70~79 分為一般滿意;總分80~89 分為基本滿意;總分90~100 分為非常滿意。 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一般滿意) 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兩組分娩方式的比較[n(%)]
試驗組的新生兒不良結局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2)。
表2 兩組分娩不良結局的比較[n(%)]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 3)。
表3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n(%)]
分娩指胎兒脫離母體成為獨立存在的個體的時期和過程,全過程共分為3 個產程,包括宮口擴張期、胎兒娩出期、胎盤娩出期。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比較提倡優生優育,護理在臨產和產后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提高分娩水平,減少異常情況和術后并發癥的產生, 但對每個情況不同的產婦,無法做到令人十分滿意[6-7]。 既往研究顯示 ,隨著孕產婦年齡的增加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 、妊娠期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逐漸升高的趨勢,不利于妊娠和分娩[8]。 另外,受自然生存環境的改變,產婦在妊娠和分娩中也面臨著風險。 有學者認為,對產婦進行準確恰當的風險評估,及時有效的護理決策對改善母嬰結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9]。
風險評估分類法聯合安撫教育通過對產婦情況進行分級, 不同級別的產婦制定不同的護理措施,針對每個產婦自身情況,提前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測和預防,產婦選擇最適合自己分娩方式,并通過對產婦不良情緒的疏導, 減少圍產期不良事件發生,從而提高產婦對護理方式的滿意度[10-14]。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試驗組新生兒不良結局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風險評估分類法聯合安撫教育促進產婦的正常分娩,降低圍產期不良事件發生,而提高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與耿悅等[15]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風險評估分類法聯合安撫教育可降低產婦分娩風險發生,提高分娩水平,而提升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