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焓,萬永慧,沈月,邱艷茹
護士科研能力高低是衡量我國護理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目前,護士科研能力整體偏低,僅5%左右的護士發表過學術論文[1],整體水平參差不齊,與護理學科的整體發展存在差距。如何提高科研能力是我國護理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全國大部分醫院以成立科研小組、開展科研講座的形式對護士進行科研培訓,培訓模式固定,內容多一成不變,培訓方式不夠成熟。因此學者呼吁應設計基于臨床實踐問題、針對不同層級護士需求開展的針對性、個體化護理科研培訓[1]。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是近年新興的在線培訓方法,能充分發揮MOOC與傳統教學的雙重優勢[2],在護理教育中應用較好。SPOC模式可將教師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解決線上學習的疑難點,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課程參與度,提升教學效果[3]。本課題組前期根據護士的科研水平構建護理科研分層培訓體系,建立了科研培訓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護士護理科研培訓內容[4]。其中初級班護士為未接受過系統科研培訓、科研能力自評分較低者,筆者將SPOC用于此類護士科研理論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1對象 選擇2018~2019年參加由湖北省臨床腫瘤學會主辦的護理科研分層培訓中的初級班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大專以上學歷;②對科研學習感興趣;③未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④未接受過護理科研系統學習;⑤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5]評分小于40分;⑥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入職不超過3個月的新護士;②進修護士。按照培訓時間將2018年9~11月參加理論培訓的92名科研培訓初級班護士作為對照組,2019年9~11月參加培訓的103名初級班護士作為實驗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 組 一 般 資 料 比 較 人
1.2方法
1.2.1培訓內容及授課教師 本課題組前期已建立了針對不同科研層級護士的分層培訓體系[4],科研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護士接受針對性的科研培訓方案。本研究兩組護士的科研理論培訓內容均包含7個主題:科研誠信與倫理(1學時)、研究設計(1學時)、護理科研的相關概念(1學時)、文獻檢索及護理常用中文數據庫(2學時)、常見資料收集方法(1學時)、研究工具的性能測定(1學時)、論文撰寫的基本格式(1學時),不涉及實踐培訓。按教學計劃,每周完成1學時教學內容,理論教學各持續8周,每周1次課。兩組授課老師相同,均為武漢大學健康學院講師或副教授。
1.2.2培訓方法
1.2.2.1對照組 采用線下講座形式,由一名參與課程設計的研究者擔任教學秘書,幫助授課老師提前準備授課所需設備、安排教室等,督促、協助授課老師。教學秘書提前一周發布培訓內容、時間、地點,授課老師完成線下講座授課,每次課約60 min,包含10 min提問討論環節,學員可與授課老師面對面提問、反饋、討論問題等。學員在教室聽完培訓課程后,需當場完成紙質版隨堂測驗,并在最后一次理論培訓課結束時完成一次針對整個培訓內容的綜合理論知識考試,考試題型為單/多項選擇題、判斷題,滿分100分。
1.2.2.2實驗組
采用SPOC模式進行培訓,由一名參與課程設計的研究者擔任教學秘書督促、協助學員學習,負責完成對SPOC模式的建立和知識的引入,包括建立微信群,指導學員使用網絡學習平臺、獲取學習資料,協助老師上傳學習資料、完成隨堂測試等。因在線課程中涉及分組討論、匯報環節,在課程開始前根據學員的臨床專業及研究興趣分為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腫瘤護理、精神心理護理、急危重癥護理、靜脈治療、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10個專業組,每組5~12人。SPOC培訓分為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反饋三個部分,具體如下。
1.2.2.2.1課前準備 授課老師提前1周在網絡學習平臺(千聊App)發布課程安排,按計劃上傳教學視頻、授課PPT和課前測試習題等學習資源。學員根據老師發布的安排和提供的資源在App自主學習,將疑問或知識難點發布在課程評論區,如學員在科研誠信與倫理教學內容評論區提出:在監護室收集昏迷患者的血液指標,需要經過倫理審查嗎?授課老師根據學員完成試題的情況和評論區的提問,對在線課堂教學側重點進行設計和調整。
1.2.2.2.2課堂教學 主要進行重難點解析,完成對知識的吸收和內化。授課老師在安排的時間進行在線直播,時長約60 min,反饋課前評論區問題(10 min),對重難點進行講解(20 min),設置討論題并要求學員按組進行討論(10 min),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20 min),每次課選擇2個小組匯報分享,在整個理論培訓期間,每小組至少需匯報分享1次。
1.2.2.2.3課后反饋 完成對知識的強化。授課老師通過網絡平臺在線布置與對照組每次課相同的隨堂測驗,每位學員需在當次培訓期內完成測試,最后1次理論培訓課結束時通過問卷星完成與對照組相同的綜合理論考試。此外,為方便學員復習鞏固課堂知識,教學秘書將每周錄制的課堂教學直播課程放入網絡學習平臺,在整個理論培訓期間學員可反復觀看復習。
1.2.3評價方法 冰山能力素質模型將能力素質劃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知識和技能屬于海平面以上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質、動機屬于潛伏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6],被廣泛應用于各類人員能力培養、能力模型構建及評價等。本研究以冰山能力素質模型為基礎,從3個方面評判兩組護士的科研能力:①知識部分,即兩組每個培訓主題的隨堂測試成績及綜合理論考試成績。②自我概念部分,采用潘銀河[5]研制的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評估,包含問題發現能力(3個條目)、文獻查閱能力(5個條目)、科研設計能力(5個條目)、科研實踐能力(6個條目)、資料處理能力(5個條目)、論文寫作能力(6個條目)6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從“無法做到”到“完全能做到”依次計0~4分,評分越高自評科研能力越強。兩組在第1次培訓課開始前及最后1次培訓課結束時現場或通過問卷星調查。③科研成果,統計兩組從培訓開始的1年間以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類型不限)情況、在省級會議進行壁報或大會發言情況、參與專利申報與研制情況、參與完成科研課題(排名不限)情況。
1.2.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描述、χ2檢驗及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科研理論考試成績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科研理論考試成績比較 分,
2.2兩組培訓前后科研自評能力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培訓前后科研自評能力評分比較 分,
2.3兩組1年內科研成果產出情況 對照組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10人次以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8人次在省級會議進行壁報或大會發言,3人次參與專利申報與研制,9人次參與完成科研課題;實驗組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16人次以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12人次在省級會議進行壁報或大會發言,6人次參與專利申報與研制,11人次參與完成科研課題。
科研知識缺乏是護士科研實踐的主要障礙[7],在現有的護理繼續教育模式下,僅通過短時間理論知識學習(如科研學術講座等)無法讓護士獲得系統的科研知識,對提高其科研能力作用不大。臨床護理人員表示參加過科研講座仍不會做科研,期待連續、有效的護理科研培訓方法[8]。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培訓7個主題的隨堂測試及綜合理論測試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均P<0.01),表明SPOC用于科研初級班護士科研理論培訓有利于其掌握科研理論知識。可能因為:①有利于護士課前準備、課后強化。SPOC教學鼓勵護士合理安排個人時間完成學習,課前老師通過平臺發放各種學習資源供學員準備,并允許學員觀看課程回放,反復學習強化,有利于提高學員對科研知識的掌握度。張利峰等[9]將SPOC應用于兒科護理學教學,發現學生測試正確率提高。②有利于學習反饋。傳統線下講座式培訓的課程反饋局限于課堂,SPOC則是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針對性地給予反饋,師生自課程開始就綁定在一起[10]。本研究實驗組課前老師可以通過學生學習反饋和需求設計教學,課中學員還需完成小組匯報和反饋,課后隨堂測試結果再次反饋了學員的知識缺漏等問題,以便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提高學習效果。③有利于激發學習自主性。SPOC模式由學員的自主學習來推動,更有利于引導學員深度學習[11]。本研究實驗組護士需在整個課程學習期間自主完成課前預習、提問、小組討論和匯報等以學員為中心的學習活動,有利于知識的內化和能力提高。陶巍巍等[11]也發現,SPOC模式有助于激發學員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員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表3結果顯示,培訓后實驗組科研能力各維度自評分及平均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1),表明SPOC用于科研初級班護士科研理論培訓有利于提高其科研自評能力。可能因為該培訓模式有利于科研初級班護士掌握科研理論知識,每次隨堂測試及綜合理論測試成績較好,初級班護士自認為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知識缺乏是臨床護理科研中最主要的困難之一,82.62%的護士存在科研知識缺乏的情況,對科研知識需求強烈[12]。相比于傳統培訓,SPOC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護士科研理論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其科研自評能力。科研成果是科研實踐的最終結果。當護士掌握了系統的科研理論知識,自評科研能力提高時,對自身科研能力更自信,可能更傾向于著手開展各級各類護理研究,從而可能取得科研成果[13]。本研究隨訪統計兩組培訓開始一年期間科研成果,結果發現實驗組發表論文、大會發言、會議壁報、參與專利和課題人次數多于對照組,提示SPOC培訓可能有利于促進護士科研成果產出。
本研究將SPOC用于科研初級班護士科研理論培訓,結果顯示有利于護士掌握科研理論知識,提高護士的科研能力自評水平,對護理科研成果產出可能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本研究僅為科研理論培訓,暫未涉及科研實踐培訓,下一步擬將SPOC理論培訓用于科研中、高級班護士,并探索有效的科研實踐培訓方法;另外,科研成果的周期長,本研究觀察期僅1年,難以驗證該培訓方法對科研成果的影響,下一步將延長觀察期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