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夢陽 袁際學 饒永林 王曉婉
新課標(2022版)背景下“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路徑及思考
喬夢陽 袁際學 饒永林 王曉婉
(云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為促進新課標背景下“教會、勤練、常賽”的進一步發展,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新課標背景下“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路徑及思考進行探析。分析得出: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路徑:優化教學模式、注重內外聯動、注重平臺構建。為此得出以下思考:合理安排教學,突顯“教會”特征;合理設置教學,創設“勤練”時機;優化競賽手段,提供“常賽”舞臺。
新課標(2022版);教會、勤練、常賽;內涵;路徑;思考
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方興未艾,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不同價值觀念相互碰撞,新冠疫情的影響,讓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得到深刻變化,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挑戰。教材是育人的載體,如何讓課程能集中體現黨和國家意志,如何提升課程教材鑄魂育人價值,那就必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到課程教材中,進行統籌設計、系統安排,對此教育部2022年4月22日發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作為未來十年我國基礎體育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它的出現備受關注[1]。新課標主要解決的問題是:(1)學生體育運動技能掌握不牢靠,多數學生僅了解一些基本的體育知識,而未能真正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2]。(2)體育課堂內的練習時間短、次數少,當前學生學習壓力較大,為了緩解緊張與壓力,大多數學生十分喜歡上體育課并且體育課程開設較少,練習時間不足,導致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技能練習的時間短、次數少,以至于學生課堂上所掌握的體育運動技能得不到有效鞏固和提高[3],自然也無法充分發揮體育運動對學生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3)競賽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低,同時他們還容易受到應試考試的影響,導致參賽的學生都是一些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讓未參與其中的學生產生一種“體育與我無關”的思想,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會促使學生降低對體育的興趣,影響“終身體育”理念的發展。所以新課標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注重“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本文在新課標背景下對“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路徑進行解讀并且給予一些思考,同時也給予學者、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及學校管理者能準確落實“教會、勤練、常賽”提供參考。
“教會”就是學生“學會”,同時是體育教學最基本的目標要求。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以及學練中掌握動作技能,同時能按照學生自身的理解表述清楚動作的順序與意義都是以老師“教會”為前提,“學會”也是“會學”的前提[4]。最基本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但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到動作技能的規律并知道“做這個練習是為什么?”讓學生成為一名“小老師”,能講出來動作并能指導他人發現其所做出的錯誤動作,并能給予恰當及時的糾正,學以致用這樣才是實現了教學的最終目標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勤練”是學生熟練掌握動作技能、確保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后能夠真正掌握1—2項運動技能同時具備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的有利抓手。所以就教師提出了新要求,盡可能地給予學生更多的練習時間和提高學生課堂中的學練積極性,讓體育課成為“勤練”的主陣地。如果“勤練”只是單單靠課內時間那是遠遠不夠的,動作技術具有復雜性和退化性,這就要求了學練的長期性[5]。所以課外的“勤練”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勤練”的重要補充,課外的“勤練”主要指教師要求的“勤練”和自發的“勤練”,學生能養成自發“勤練”這將意義非凡。
競爭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在競爭中成為勝利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競賽法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練,以賽代練,加快“教會”的效率。讓學生積極參加比賽,給學生一個交流演示的平臺,檢驗學生的學練效果,讓“常賽”成為一種動力,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練,讓學生體會到勝利的喜悅,使學生做到如何體面地輸,能正確認識輸贏,影響學生的思想,讓“常賽”變成“催化劑”與“動力”[6]。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應該以2022版的新課標為依據,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專項運動技能和健康技能等,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要考慮不同水平的基本要求,水平一階段的學生主要以游戲為主同時也要帶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如:健康知識、安全知識、良好的體育品德[7]。同時也要加入其它學科的元素培養小朋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等。針對水平一階段的學生主要通過多種元素增強小朋友對知識的記憶,達到教會的目的。水平二階段的學生主要通過學習基本運動項目以及游戲獲取知識,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觀察和理解性的內容,讓學生仔細觀察,模仿從而獲得這一技能,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對健康的理解,普及健康常識,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能力,最后要多結合其它學科如思想品德學科,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水平三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對學生粗略的動作給予一定細化,并且能夠學練基本的技戰術,參與基本的裁判工作,因此教師在做教學內容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針對水平四階段的學生他們要能掌握1—2項運動技能,教師要在之前基礎上對學生的運動技能進一步強化,以達到教會的目的。
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新課標講到教學方式要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根據不同的水平設置不同的方式。水平一階段以游戲法、情境教學法為主,水平二階段主要以游戲法和講解示范法等為主,水平三階段主要以講解示范法、游戲法、競賽法為主,學生多以合作學習為主,水平四以競賽法、探究法、自主學習法為主。孔子提到過面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要循序善誘、因材施教,因此每位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發展。
于素梅講到教會并不是在課堂上都能學會,還要在課外多加學習、應用[8]。課堂只是教授知識的載體,需要教師調整課程內容的整體設計同時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主戰場在教師、在課堂,但是還需要學生自己努力。
學校教育要有效落實“減負”“開齊體育課”、不擠占體育課、課內課外、校外聯動、開設專項化體育第二課堂訓練。學校中的教師、領導要多給予支持,教師在課堂中要有重難點,突出重難點,通過教師巧妙的教法,讓學生通過刻苦努力練習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校可以開展第二課堂,建立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學校體育模式,開展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學生按興趣參與進來,這樣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9]。在課外教師要布置課外作業,家長也要多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單純依靠校內鍛煉是遠遠不夠的,要做到校內外、課內外聯動,這樣學生才能達到勤練的目的。
體育比賽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將練習的內容通過比賽的形式進行,任何體育項目都存在著不同的競爭,沒有競爭體育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競爭使學生看到進步和希望,也能找到練習的不足和努力方向,這就需要學校、家庭、社區、政府聯動,搭建學生“常賽”的平臺[10]。首先,學校應該多舉辦一些體育活動、體育比賽,鍛煉學生的集體意識以及對待比賽的看法。其次,學校還要多舉辦一些親子活動促進學生和家長的關系,家庭中也可以偶然舉辦一些家庭活動,活躍家庭氣氛。政府要多舉辦一些活動,同時也要注意各級聯賽之間的銜接、要求和時間,社區要積極承擔承辦工作,為學生構建一個常賽的平臺。在比賽中,教師也要善于挖掘比賽內涵,以實現立德樹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基點,同時也要教授學生良好的體育品德。
面對新課標的提出,體育教師要明確基本課程理念以及課程目標。教師面臨的最關鍵因素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問題,法國著名哲學家莫蘭在《教育的七個黑洞》中告訴我們:知識需要傳授,課程改革、教學改革不要忽略知識,但在傳授知識中存在著“黑洞”[11]。莫蘭先生認為這個黑洞的存在源自于一個基本問題即教學中時時刻刻便會存在這一基本問題,隨時都會出現基本矛盾。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基本問題有教師觀念和學生態度的矛盾,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安排不清晰,不能達到課標的基本要求,不能讓學生學會1—2項運動技能,而學生在觀念里認為體育就是跑跑跳跳,沒有一點技術含量,兩者之間的矛盾構成了基本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突顯教學評價,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大綱,分清主、次項目,以主要項目為核心,促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教師要創新體育課堂,在教學中要及時了解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同時還要多給學生展示的空間,將學生的運動分級,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結合信息化教學,通過視頻、多媒體、計算機呈現體育運動技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最后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根據學校實際制定“以學生為本”的體育教學方案。不管怎樣進行改革,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便是突顯“教會”特征。
體育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教學,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練習并保證課堂中的練習時間,在課堂中,體育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多模仿、多練習,針對部分比較內向的同學,應該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小組長、安全員等幫助學生學習運動技能。教師在講解完之后要盡快讓學生參與練習中,給足學生課堂練習的時間。體育教師也要積極布置課后作業,讓課后練習成為課上練習的有力補充,要把握好校園和家中兩個時機,在校園中體育教師要走出辦公室,以“參與者”“協助者”的身份參與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練習[12]。在家中需要家長監督孩子,陪伴孩子參與體育運動,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體育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教基本的運動技能而且還要關注學生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能力,教師在做設計時一定要將教會和勤練相結合,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能力而且還要督促學生勤加練習,將“教會、勤練”相結合。
新課標要求學生應該積極參加不同形式的比賽,并且能看懂比賽,對比賽規則有一定的了解,這就需要學校、政府以及社會的支持。教師可以積極組織班級競賽,這類競賽不僅要有競技性而且還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喜歡上此類體育運動,只有學生產生了一定興趣,才有動機參與練習,在舉辦班級競賽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學校也要多組織一些競賽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積極宣傳參與體育運動的益處,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社會中政府要積極組織各種比賽,注意競賽體系的完善,同時還要注意各級聯賽的相互銜接,做好競賽宣傳。體育教師在課堂中也可以組織一些比賽,培養孩子頑強拼搏的精神,但是針對水平一階段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我們可以改變競賽規則,主要以趣味性為主。
在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教會、勤練、常賽”的體育課程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做整體性規劃與設計時要將三者融合到一起,缺少任何一方都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同時“教會、勤練、常賽”要有一定的階段性,不同的學段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小學基礎期以趣味化為主,初中開始發展多樣化,高中是提高階段,大學達到自主化,教師在設計時要注重內容、方法的遞進。最后要注重全面性聯動與協同,“教會、勤練、常賽”并不局限于課堂,需要課內外、校內外聯動起來,家、校、社協同,使得“教會、勤練、常賽”這一新模式真正助力學生掌握技能、增強體能、塑造精神等,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13]。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要培養人們全民健身的理念,如何培養全民健身?它的主戰場在學校,只有從娃娃抓起,培養他們1—2項運動技能,才能促使全民健身觀念的落實,而學校的關鍵在體育教師,體育教師要認真解讀、理解體育與健康標準,落實課程理念,將“教會、勤練、常賽”落到實處,同時體育教師也要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與應用。
[1]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賈品瑩.高中體育教學“教會、勤練、常賽”的思考[J].高考,2022(1):174-176.
[3]徐敬爭.中學體育教學“教會、勤練、常賽”的思考[J].青少年體育,2020(8):70-71.
[4]張金龍.構建“教會、勤練、常賽”的立體化學校體育新樣態實踐研究[J].體育教學,2022,42(4):23-25.
[5]羅榮汶,吳立飛.“教會、勤練、常賽”視域下體育教學的新思考[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2(3):38-40.
[6]王登峰.《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情況匯報[J].體育教學,2020,40(11):4-6.
[7]岳建光.“教會、勤練、常賽”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分析[J].新體育,2021(24):108-112.
[8]于素梅.《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要求、新挑戰、新課堂[J].教育評論,2022(5):36-41.
[9]曹玉龍.促進新時代學校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的策略[J].體育教學,2021,41(2):26-28.
[10]王龍超.教會、勤練、常賽:新時代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六字方針”[J].基礎教育論壇,2021(33):1.
[11]季瀏.對我國20年基礎教育體育新課改若干認識問題的澄清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 44(1):21-30.
[12]王娜娜,吳永華.小學籃球課堂教學融入“教會、勤練、常賽”實踐[J].新體育,2021(24):69-71.
[13]段瑞莉.改進體育課堂教學落實“教會、勤練、常賽”[J].體育教學,2021,41(2):18-19.
On the Connotation, Path and Thoughts of "Active Teaching, Frequent Practice and Regular Compet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2022 Edition)
QIAO Mengyang, etal.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Yunnan, China)
喬夢陽(1999—),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學校體育學。
袁際學(1970—),碩士,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運動醫學、運動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