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佳,潘浩然,陳紅
(1.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北京100710;2.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山東濟南271000;3.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速深化,出現了新的國際分工格局(Baldwin and Lopez-Gonzalez,2015)。這種新型的分工模式實現了從產業間分工到產業內分工再到產品內分工的遞進,核心特征主要表現在一國在參與全球生產網絡的過程中,發揮比較優勢,成為全球商品生產鏈中的一個環節。例如,以中國為代表的后發經濟體自21世紀初以來,憑借廉價的生產要素占據全球生產鏈中的加工組裝環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而“中國制造”更是新時代全球化的代名詞。但是,大多數后發經濟體參與全球價值鏈都面臨“低端鎖定”的困局,這在微觀上將造成國內企業難以實現技術功能升級,難以參與高端價值鏈分工,導致企業國內以及國際競爭優勢難以提升,造成價值鏈知識流動效率降低(郝鳳霞和張璘,2016),導致國內產業結構的固化,抑制現代產業體系的升級與發展(劉志彪、張杰,2009)。
綜上,深入分析后發經濟體參與全球價值鏈面臨“低端鎖定”困局的原因,進而針對性研究具體解決方案具有迫切性。鑒于此,本文將首先厘清“低端困局”的原因,并從對外直接投資視角出發,通過深入分析OFDI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效應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及影響機制,提出后發經濟體在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中同步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可行路徑。
現有研究表明,過度依賴全球價值鏈、企業吸收能力較弱以及“俘獲效應”是解釋中國等后發經濟體處于“低端鎖定”的主要根源(呂越和盛斌,2018)。其中過度依賴全球價值鏈導致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企業陷入以低成本享受高質量高技術的進口中間品的舒適區中,削弱了自主研發動力,導致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處于停滯狀態。企業吸收能力較弱導致企業在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時難以將產業內的技術外溢轉化為有效的生產力,減緩了技術進步。而當產業內企業整體技術競爭優勢處于低位,企業的生產技術難以達到吸收高端技術的有效門檻,將進一步導致企業無法將外溢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形成“低端鎖定”的惡性循環。“俘獲效應”是指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價值鏈升級階段中進行的阻擊和控制行為。當發展中國家從全球價值鏈低端向高端攀升,就會面臨與發達國家的互補合作轉向同臺競爭的局面,發達國家受到競爭威脅,可能會對發展中國家采取技術封鎖、市場打壓等行動,例如華為事件和中興事件等,發展中國家被迫鎖定在“低端”環節,難以實現價值鏈或產業結構的升級。

圖1 “低端鎖定”困境原因傳導路徑示意圖
以上三大根源從不同維度解釋了后發經濟體處于“低端鎖定”困局難以突破的原因,本文接下來在探索對外直接投資在產業升級中的角色基礎上,試圖從OFDI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效應兩個方面,探討后發經濟體突破“低端鎖定”困局,實現產業升級的路徑。
解決后發經濟體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低端鎖定”難題,有賴于破除過度依賴全球價值鏈、企業吸收能力較弱以及“俘獲效應”三大障礙,有賴于引入競爭機制、強化企業危機意識、增強吸收能力和提升企業技術能力。
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能否借助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在國際技術外溢三大途徑中,包括OFDI逆向技術溢出、外商直接投資(FDI)和進口貿易,FDI和進口主要是依賴于外資企業在國內的研發活動和高技術產品進口等渠道讓國內企業參與和學習從而實現技術外溢,但OFDI正好相反,是母國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進入技術發達國家,如高端技術產業集聚地,然后通過與東道國企業進行研發合作和交流互動,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研發、設計等高端環節。同時,憑借當地的研發環境和高端技術人才獲取并掌握前沿技術和要素資源,最后通過轉化吸收依賴母國企業內部渠道轉移至國內。
這一影響機制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前期準備階段,國內企業以綠地投資、跨國并購以及聯合研發等對外直接投資方式躋身于技術先進東道國的高端技術產業集聚地或全球領先技術研發中心,通過模仿、跟隨和學習等行為獲取新技術,借助當地研發設施、研發制度和成果轉化條件實現新技術的吸收,吸引當地高技術人才提升跨國子公司技術創新能力,而且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可以更加快捷地跟蹤東道國最新技術發展動態,并主動尋求技術創新。然后是轉移階段,跨國母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子公司在前期準備階段獲取東道國先進技術資源后,通過企業內部研發人員的國際流動等渠道將技術資源轉移至國內母公司,實現OFDI外溢技術的國際轉移。之后是母公司技術改造階段,結合母公司的技術優勢完成技術升級。最后是國內產業升級階段,完成技術升級的母公司通過和同一產業內企業合作研發、并購等方式促使先進技術在產業內外溢,帶動整個產業在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上的提升,同時通過產業間關聯效應和轉移效應進一步將技術擴散至產業間,最終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升級。

圖2 OFDI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實現產業升級的機制圖
基于以上的機制分析,可以有效解決“低端鎖定”的前兩大根源,即全球價值鏈嵌入導致的自主研發動力不足和技術吸收能力弱。首先,母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獲取先進技術后,一方面通過合作研發或并購等方式可以降低嵌入全球價值鏈企業的研發成本,提高研發動力。另一方面由于參與母公司技術擴散的企業提高了生產效率,在競爭效應的激勵下,非參與企業將不得不提高自主研發創新的投入,自主研發動力由此得到增強。其次,由于對外直接投資獲取的先進技術已經實現了母公司內部的轉化和吸收,本土企業可以獲得母公司的指導和協助,大大縮減了自主轉化和吸收的時間成本和投入成本,從而有效降低本土企業吸收新技術的有效門檻值,有利于技術條件相對落后的企業實現吸收和轉化。因此,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可以通過增強企業研發動力和降低企業吸收門檻來突破價值鏈“低端鎖定”困局。
市場尋求型OFDI、資源尋求型OFDI和效率尋求型OFDI是實現國內產業轉移的主要形式,其中市場尋求型OFDI是母國為了滿足東道國消費者的需求,以鞏固、擴大和開辟東道國市場為目的而采取的投資形式;資源尋求型OFDI是母國公司為獲取東道國豐富的自然資源而采取的投資形式;效率尋求型OFDI則是母國公司利用東道國相對廉價的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同時提升企業經營效率為目的而采取的投資形式。以上三種對外直接投資促成的產業轉移可以分為兩種轉移策略,其中市場尋求型OFDI是“市場換市場”的擴張型轉移策略,而資源尋求型和效率尋求型OFDI是“成本換市場”的衰退型轉移策略,因此兩者的轉移動機具有顯著的區別。
針對市場尋求型OFDI產業轉移效應,由于投資動機主要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但受到部分貿易成本上升等經營壓力,母國企業就會選擇在市場容量較大的東道國投資設廠,通常是發達國家,就近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導致母國出口至該東道國的商品規模下降,產生出口替代效應。隨著對東道國投資設廠的規模增大,東道國當地的前后產業鏈逐漸完善,又會進一步吸引母國相關產業的投資,從而形成了對母國制造業的生產替代效應,OFDI產業轉移由此產生。針對資源尋求型和效率尋求型OFDI產業轉移效應,兩種對外直接投資亦稱作“順梯度”OFDI(隋月紅,2010),因為均是以降低生產成本為目的向具有廉價生產要素和優惠政策的欠發達東道國進行投資。由于東道國廉價的勞動力、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無法進行跨國轉移,在母國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下,企業利潤由此遭到侵蝕,企業就不得不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向這些東道國逐漸轉移母國的生產線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從而形成OFDI產業轉移效應。以上兩類OFDI產業轉移,將分別通過市場擴張效應和產業分離效應促使母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其中市場擴張效應主要體現在市場尋求型OFDI的產業轉移會促進相關新興產業在東道國先行發展,然后通過逆進口的方式向母國傳輸,從而帶動新興產業在母國的發展。產業分離效應主要體現在具有比較劣勢的“邊際產業”從母國生產鏈分離出去,不僅降低母國留存劣勢產業的負擔,并且釋放母國稀缺的生產要素,并投入到母國具有更高附加值、更高技術的產業,為其提供新的發展空間,進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
基于以上OFDI產業轉移實現產業升級的機制分析,可以有效解決“低端鎖定”的第三大根源,即發達國家的“俘獲效應”。通過向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較發達國家進行直接投資,在東道國和當地企業展開競爭,可以通過并購或直接設廠等方式利用東道國較大的市場發展自身,同時可以規避發達國家對母國產業的技術封鎖。通過將價值鏈低端的生產線進行對外投資轉移,一方面可以利用東道國豐富的資源、生產成本等優勢,扭轉母國低端產業發展困境,同時舒緩了母國其他新興及優勢產業的資源、成本困境。另一方面,把母國低端產業向欠發達國家或地區轉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弱發達國家“俘獲效應”的負面影響,進而使得母國低端產業獲得發展機會。綜上可以發現,對外直接投資產業轉移效應可以通過規避發達國家的“俘獲效應”來突破價值鏈“低端鎖定”的困局。
基于從OFDI視角研究后發經濟體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產業升級機制,本文發現OFDI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效應能夠形成某種推力或拉力,將處于“微笑曲線”底部的國家向兩端攀升,從而突破后發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低端鎖定”困境,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為此,本文提出戰略性建議:一是鼓勵國內企業進行直接投資。助力母國企業提升自身實力以及各東道國市場、資源、效率等各方面優勢的研判,進而助力母國結合產業特點和企業自身競爭實力現狀,選擇市場尋求型、戰略資源尋求型等方式進行直接投資。二是鼓勵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高效技術吸收能力的企業走出去,通過和東道國企業合作研發、戰略并購等方式吸收東道國企業高端技術,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自主研發能力,進而提升母國企業的技術能力。三是緊抓中國“一帶一路”發展契機,把國內部分過剩或劣勢的“邊際產業”向一帶一路國家轉移,以獲取市場和競爭優勢。同時通過引入外部競爭機制,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進而助力產業良性發展。四是推進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尋求型和效率尋求型直接投資,為母國初級產業創造良好的經營條件,在帶動東道國相關產業發展升級的同時,通過逆進口方式帶動母國產業升級,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