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怡
(南通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 南通226007)
服務貿易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深化合作的重要領域,是中國深度融入國際化分工、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的重要環節。發展服務業已成為提升綜合競爭力、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正日漸加深,但目前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下游地位,且存在行業差異①,同時受限于制造、生產和加工等價值鏈低端環節,而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價值鏈高端環節則被跨國公司所控制②,服務業的提升與發展仍面臨較大限制。
楊仁發和張婷從產業內和產業外兩個方面,實證檢驗處于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經濟體中服務業及其細分行業提高全球價值鏈地位的路徑③,發現產業結構升級和工業化程度是提升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的重要影響因素,且信息基礎設施對不同經濟體存在異質性。屠年松和曹宇芙認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提高一國服務業的全球價值鏈地位,且高收入國家受影響更明顯④。羅亞萍利用生產性服務細分行業的顯性比較優勢,對我國服務業出口結構進行分析,研究了生產要素、外商直接投資、貿易開放度等因素對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的影響⑤。阮鐵源利用新顯示性比較優勢進行檢驗,認為人力資本、中間投入的國內供給水平、勞動生產率以及出口市場份額能顯著促進服務業出口競爭力,資本深化程度表現出“倒U”型的特征⑥。已有關于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攀升的研究多集中于國家宏觀層面,省級層面相對較少。
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區域,服務貿易量占全國服務貿易量的將近一半,是產業鏈向縱深化拓展的最佳載體之一。需要帶頭實現產業價值鏈升級,繼而引領與帶動中西部地區,提升國際競爭力,使得相關產業向著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作為中國先進省份服務業的一個典型縮影,長三角地區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如何,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進一步強化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從而在全球價值鏈中有效升級,是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命題。基于此,本文以蘇浙滬為視角,分析長三角地區服務業發展現狀,探究影響全球價值鏈地位攀升的因素,旨在就如何推進長三角地區服務業價值鏈升級加以建言。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1)測算長三角地區服務業的出口技術復雜度,以衡量在全球價值鏈地位水平。(2)實證研究生產要素、外商直接投資、貿易開放度、政府干預、信息設施等因素對全球價值鏈水平的影響,試圖尋找背后的作用機制。(3)以蘇浙滬為視角,研究服務業價值鏈攀升的影響機制,希望能對其價值鏈升級提供針對性建議。
本文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內容:第一章以計算出口技術復雜度指標衡量長三角地區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水平;第二章對勞動力、資本、外商直接投資、貿易開放度、政府干預、信息設施等影響因素進行理論分析,并提出假設;第三章使用面板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第四章得出本文結論與不足。
從已有研究來看,衡量全球價值鏈地位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趙燕梅等⑦貿易增加值核算,通過準確全面地反映國際分工和在國際貿易中的真實獲益情況,精準核算貿易出口競爭力⑦。二是宋培等上游度指數⑧。三是Hausmann等提出的出口技術復雜度,用制成品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測度方法測算服務出口復雜度,是目前國內學術界采用的普遍做法⑨。本文也借鑒這一方法測算出口復雜度,來測度長三角地區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水平。據Hausmann的理論,出口技術復雜度越高,則說明出口產品技術水平越高,產業價值鏈地位越高。考慮到服務業每個細分行業數據不易獲得,本文參考Hausm的方法并稍做修改。具體思路如下:
首先,按公式(1)測算我國服務業對世界出口的整體技術復雜度:

其中,PRODY表示我國服務業對世界出口的技術復雜度。j表示全國的省份地區,j=1,2……30,分別代表除西藏、甘肅、港澳臺外的30個省份。Xj表示j省服務業出口總額。yj代表j省人均GDP。其中t=1,2……8,對應2010年至2017年的數據。
然后,根據我國服務業對世界出口的整體技術復雜度通過加權平均,按照公式(2)來測算各省份服務業的出口技術復雜度:

其中,EXPYi表示i省服務業對世界出口的技術復雜度,i表示長三角地區省份,其中i=1,2,3,分別代表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需要說明的是,蘇浙滬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因此選該三省為代表進行研究。
測算出口技術復雜度所使用的各省歷年服務業出口額主要來自2011—2018年《商務年鑒》,各省歷年人均GDP數據在國家統計局搜集。關于時間的選取問題,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因為年鑒中并未統計2010年前各省的服務業出口額,所以數據起始點選為2010年,并且數據年份只選取到2017年。另外,由于甘肅與西藏近年來都未發布服務業出口額的相關數據,因此選擇剔除這兩個省份計算出口復雜度。
測算結果如表1所示,并繪制趨勢圖(圖1)。分析可知,首先,從出口復雜度的量上看,2016年上海始終高于其他兩省,浙江略高于江蘇。主要因為上海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的中心,經濟發展快于其他兩省,因而服務業比較發達,產業轉型升級迅速。浙江擁有發達的民營經濟,市場化程度高,產業發展靈活。而江蘇省則是以大中國有型企業為主,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產業價值鏈提升難度與障礙較大,故表現稍顯落后。其次,從出口復雜度的變化幅度來看,浙江變化幅度較大,2016年出現顯著上升甚至超過上海,隨后2017年明顯下降,趨于正常,這個節點可能是由于測量計算不準確而導致的異常值。江蘇則是逐年平穩上升但增幅相對較小。上海出口復雜度在2013年略低于2012年,隨后穩步上升,增幅相對較快。從整體看,2010—2017年長三角地區兩省一市服務業出口復雜度大致均呈良性上升趨勢,全球價值鏈提升趨勢較好,正逐漸攀升,但仍存在不可忽視的地區差異。

圖1 長三角地區兩省一市出口復雜度與年份之間的關系

表1 長三角兩省一市服務業出口復雜度測算結果(單位:萬元)
生產要素、外商直接投資、貿易開放度、政府干預、信息基礎設施等均會影響服務業全球價值鏈的地位攀升。
生產要素是指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必需的社會資源,主要包括勞動力、資本等。人力資本是創新和技術進步等高端經濟活動的重要依托⑨。勞動力作為維持國民經濟健康運行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要素,投入數量和質量也至關重要⑤。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會使服務業產品生產效率提高,最終提高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③。隨著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人們需求也逐漸多樣化,服務業對勞動力需求激增,優質和充足的勞動力顯然有利于服務行業的發展。故提出:
假設1:勞動力要素對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具有正向影響。
資本是滿足企業日常、持續的經營目標的基礎要素,唯有充足的資本才能實現擴大再生產,支持企業進行技術研發與創新⑨。故提出:
假設2:資本要素對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具有正向影響。
外商直接投資可節省跨境貿易中昂貴的交易成本⑤。引資國可利用外資減少產業的研發成本,降低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通過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國內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另外,由于受到匯率升高的沖擊,企業運營成本隨之升高,可能會造成部分企業并購重組,優化產業結構,繼而獲得規模經濟,促使服務業向著更高級化的方向發展。故提出:
假設3:FDI對服務業價值鏈水平表現出顯著正相關作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劇,國際貿易日益頻繁,本國市場貿易開放度越高,貿易壁壘越低,越能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更利于實現自由化的貿易往來,形成良性競爭關系。國際間先進技術、服務的交流與學習,可節省非必要的研發成本和時間,在短時間內促進新產品研發與應用,淘汰和放棄落后產業。同時,通過競爭效應進口國相關產業也會獲得較大提升,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獲得規模效應,創造出更多價值。故提出:
假設4:貿易開放度能顯著提高服務業全球價值鏈水平。
政府作為“看得見的手”干預市場,一方面,政府通過頒布法律文件,對相關產業進行保護和扶持,同時介入市場進行公平性管理,可有效制止同業間惡性競爭,引導市場環境健康發展,有助于形成與維護合理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經濟市場環境。另一方面,政府補貼能對企業自主研發或自主創新過程中面臨的融資約束起到有效的緩解作用?,減少企業技術研發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有助于優化產業環節,也促進價值鏈地位提高。故提出:
假設5:政府干預會提高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
信息基礎設施為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攀升提供強有力支撐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受益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創新和運用,信息基礎設施也日漸完善,服務貿易正不斷與新技術加深融合,勞動生產率隨之提高,繼而帶動現有產業優化升級。故提出:
假設6:信息基礎設施會顯著促進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水平提高。
本文的建模思路如下:利用面板數據,首先建立隨機效應模型與固定效應模型,通過豪斯曼檢驗,對比P值,確定合適的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根據計算得出的豪斯曼檢驗結果,P值小于0.01,故選擇固定效應回歸模型,構建模型3:

其中,EXPY表示服務業出口技術復雜度,labor代表勞動力因素,invest代表資本因素,FE代表政府因素,FDI表示對外直接投資,infrastructure表示信息基礎設施,openness表示貿易開放水平。
對于上述變量的衡量,參考張雨的研究,把服務出口復雜度作為全球價值鏈地位水平的替代變量⑨。參考羅亞萍的研究,用省級地區第三產業從業人數占比來反映該地區勞動力水平⑤。資本要素由用于服務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來反映;用互聯網人口數代表該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外商直接投資因素則用FDI來表示;財政支出不僅能促進經濟增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政府對行業重視程度,故用政府投資在服務業上的財政支出作為政府干預因素的替代變量。最后,由于制造業與服務業存在集聚效應,并未嚴格區分兩者進出口貿易額,而是使用進出口貿易總額來反映該地區的貿易開放水平。
本文所使用的長三角地區各項指標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經過搜集與整理,涵蓋了2010—2017年的數據,部分數據來源于《江蘇統計年鑒》《上海統計年鑒》《浙江統計年鑒》《商務年鑒》和《江蘇年鑒》。本文研究使用的統計軟件為Stata15。為降低變量間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線性,消除不同量綱的可能影響,這里將所有解釋變量做相應對數化處理(表2)。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分析表2可知出口復雜度(EXPY)的極差較大,標準差為0.94425,均值為0.98737,說明長三角地區服務業出口復雜度存在地區差異,且差異較大。另外,用于服務業的政府財政支出(lnFE)、對外直接投資(lnFDI)、基建投資支出(lninfrastructure)的極差和標準差較小,說明兩省一市服務業所獲得的政府財政支持與外商資源相差不大。第三產業勞動力占比(lnlabor)與貿易開放水平(lnopenness)的極差較大,標準差分別為1.045552和1.638737,離散程度較高,說明長三角地區服務業的勞動力數量與對外貿易開放水平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
表3報告了固定效應回歸模型的結果,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EXPY變化的99.95%都可以被模型所解釋。分析可知:

表3 固定效應回歸模型結果
1.勞動力變量的系數估計值為正,每增加1個百分點,其出口復雜度提高0.44個百分點,且至少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對服務業出口復雜度具有積極影響,上述結果與預期假設1一致。勞動力要素特別是高素質勞動力人才將有利于增強一國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水平,但是相比其他因素,它對價值鏈提高的促進作用相對較弱。
2.就固定資產投資變量而言,其系數估計值為負,與假設2相悖,同時影響的顯著性并不高,僅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對服務出口復雜度具有消極影響。究其原因,可能是投資效率的欠缺,并未精準投資于高附加值產業,資金多數投資于一些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他們的技術含量不高,出口品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因此對服務業價值鏈的提升未起到積極作用。
3.對外投資變量的系數估計值在1%的顯著水平下為正,每增加1個百分點,其出口復雜度提高0.63個百分點,假設3得到驗證。引資國可以利用外資減少產業的研發成本,同時通過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國內產品的技術含量,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
4.貿易開放度變量的系數估計值在1%的顯著水平為正,它每提高1個百分點,引起服務業出口復雜度提高0.991個百分點,假設4得到驗證。開放水平越高,貿易壁壘越低,同時對外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更有利于國際間先進技術、服務的交流與學習。
5.政府干預變量的系數估計值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每增加1個百分點,其出口復雜度提高0.194個百分點,說明政府因素對服務出口復雜度具有顯著積極影響,驗證了假設5。政府干預市場通過用于服務業建設的政府財政支出,企業不僅由此獲得經濟效益,還能減少產業技術研發成本,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
6.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系數估計值在1%的顯著水平下為負,對出口復雜度表現出消極影響,推翻了假設6。這一點與現有文獻所發現的信息基礎設施對服務業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的結論存在差異③。主要原因可能是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相關工程已相當完善,提高基建投入對價值鏈水平的提高作用已趨于飽和,溢出的投入會產生擠出效應,導致資源利用率不高,市場資源的不合理分配不利于產業價值鏈升級提高。
本文通過研究2010—2017年我國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三個省級地區服務業出口復雜度問題,得出以下結論:(1)長三角地區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水平總體上呈緩慢上升趨勢,且存在地域差異。其中,上海市出口復雜度較大,浙江省其次,江蘇省最低。(2)勞動力因素、資本因素、貿易開放度、對外直接投資、政府干預都對服務業價值鏈提高起到顯著促進作用。相較之下,勞動力因素的促進作用稍弱。(3)固定資產投資和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與出口技術復雜度存在負相關關系。前者可能是因為資金投資效率低下,未精準投資于高附加值服務業環節;后者可能由于我國目前電信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溢出的基建投入與不合理的資源分配不利于產業價值鏈升級提高。
根據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注重服務業人才的培育與引進。通過構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人才培育體系,為服務業持續輸送優質骨干人才。制定實施人才激勵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同時,也要防止其外流,為長三角地區服務貿易發展打好堅實的人才基礎。二是在未來要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程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同時,充分利用多雙邊自貿協定,加強國際間服務貿易的交流與合作。三是提高投資精準度,增大投資效率。優先投資于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現代服務業,避免過多投資到低附加值服務業。四是政府、企業和市場三者應是有機整體。長三角地區現階段的服務業價值鏈升級不能僅依靠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還需政府有效引導。政府應對服務業的發展保持足夠重視,致力于合理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領導力培養與執行,實現在政府引導下企業和社會的協同發展。
注釋:
①羅良清,溫婷.中國服務業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與地位測度——基于全球價值鏈的視角[J].當代財經,2019(08):104-116.
②劉艷,王詔怡,李文秀.全球價值鏈下中國服務業國際分工地位探究——基于GVC地位指數的分析[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7,29(04):88-96.
③楊仁發,張婷.服務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攀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3-12.
④屠年松,曹宇芙.全球價值鏈嵌入對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9(04):195-200.
⑤羅亞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測度與升級[D].湘潭大學,2019.
⑥阮鐵源.全球價值鏈視角下中國現代服務業出口競爭力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7.
⑦趙燕梅,祝濱濱,吳云霞.全球價值鏈中貿易增加值的測度與比較——以中國、俄羅斯、印度三國貿易為例[J/OL].金融發展研究:1-6[2021-02-03].
⑧宋培,陳喆,宋典.綠色技術創新能否推動中國制造業GVC攀升——基于WIOD數據的實證檢驗[J/OL].財經論叢:1-14[2021-03-29].
⑨張雨,戴翔.什么影響了服務出口復雜度——基于全球112個經濟體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5(07):87-96.
⑩韋鈺芳.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作用因素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0,36(01):28-34.
?杜江,吳瑞兵.融資約束、政府補貼與企業全球價值鏈升級——基于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實證分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01):64-70.
?夏露.中國高技術產業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