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榮 陳柳鄉
摘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快速革新,互聯網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會逐漸影響到青年人價值觀的形成,在這種背景之下,高校開展共青團教育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地適應這種新的時代發展的背景,高校需要不斷的改進開展教育的模式,進一步加強高校開展共青團教育的有效程度,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體驗。
關鍵詞:高校教育;“互聯網”背景;挑戰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科技的不斷發展逐漸影響到青年人價值觀的形成,青年在互聯網發展的時代下,一直處于前列地位,青年人的價值觀也反過來對于互聯網技術產生一定的影響,高校共青團能夠更好的開展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引導,是共青團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是在“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背景之下,高校共青團應該如何開展對于學生思想的引導,做出一定的探究,同時分析在新的發展時代背景之下高校共青團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互聯網和高校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
(一)互聯網逐漸影響學生價值觀形成
手機的普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時代的高速發展,對于學生課余時間的娛樂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高校學生的娛樂、學習和互聯網有著密切的關系,手機、電腦等通信設備已經逐漸的擺脫了通信工具的定位,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很多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來自于網絡,例如慕課、超星爾雅、雨課堂等教育教學方式。
(二)學生也在逐漸影響互聯網技術的形成和發展
除此之外,高校學生的需求也在逐漸的影響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例如各種電子游戲、微信紅包、打車等新型技術的出現,和高校學生的需求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廣大年輕人也是互聯網行業從業的主要技術人員,從業人員在高校形成的文化素養、價值觀念等,在其步入社會之后,對于社會的規則等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1]。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共青團面臨的挑戰
(一)對于高校共青團開展思想教育帶來挑戰
互聯網開發的社會環境,使得一部分學生將網絡作為暢所欲言的地方,隨意的進行表述,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員在網絡上隨意發表惡意、負面、帶有攻擊性的語言,同時互聯網技術開放性的特點使得負面的言論傳播的速度極為快速。一些高校在開展共青團教育的過程中,由于時間的限制,往往成為活動的代言人,無法很好的引領學生的思維,高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往往是娛樂的形式,并沒有很好的體現出先進性的政治活動,對于學生開展的思想引導并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高校將對于學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完全交給學工處,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共青團面臨的挑戰越發的顯著[2]。
(二)對于共青團組織的挑戰
高校共青團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面臨著組織的問題,隨著青年逐漸開展各種社會交流活動,傳統方式的班級組建的各種活動形式在高校學生中能夠起到的作用在逐漸的降低。高校共青團的組織,在舉辦活動中在經費、活動場地、人員的安排等問題上面臨較大的問題,為了更好的適應學生實際發展的需求,舉辦的組織活動都是按照院系、班級為集體,組建組織,青年是高校開展思想教育的主要受益人,若是共青團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脫離了青年群眾,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因此為了更好的保障活動的質量,就需要做到密切的聯系青年學生。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共青團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促進高校共青團回歸,承擔政治引導的作用
當前社會的發展,網絡環境也不再是一片凈土,互聯網上各種信息言論都在影響著學生價值觀、信念、想法的形成,在這種環境下,都要求高校共青團可以回歸,進而承擔起對于學生政治引導的作用。為了保障開展活動的質量,就必須要求高校共青團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運用更加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身,使得更多的青年學生可以逐漸關注學校共青團舉辦的各種活動,引進青年的聚集活動,進而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新媒體,成為具有更大影響力的新媒體技術;同時需要更好的開展網絡社會活動,建設一支開展網絡輿論引導的隊伍,引導青年在開展各種娛樂活動的同時,可以更加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為建造良好網絡環境做出自身的努力,貢獻自身的努力;為了更好的開展育人工作,就需要高校在開展各種活動的過程中,更好的融入思想教育的作用,進而保障學生正確、良性價值觀的形成[3]。
(二)推動共青團組織建設工作
高校共青團組織的干部需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綜合素質,逐漸提高自身的能力,進而才能成為年輕人的榜樣,這樣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員參與到共青團組織的各種活動之中,同時干部需要有著更加廣闊的心胸,能夠不斷的吸納優秀的人才,進一步加快組織隊伍的建設工作。高校的共青團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帶有行政的性質,一些高校的共青團甚至帶有官僚的性質,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扼殺了高校共青團應該具備的活力、青春的特點,而伴隨著互聯網科技快速發展的青年人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追求更加青春、活力、自由的方式,為了使得開展的活動吸引學生,就需要不斷的改變自身的形式,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成為工作建設的主要內容。
據此,很多高校已經開展對此的探索活動,根據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建設更加開放的網絡環境,例如一些高校開始探索的網上共青團、智慧團建等建設工作,部分高校開展社團團建等形式,在時代不斷發生改變的今天,高校共青團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改革自身的模式,改變傳統的形式,抓住年輕人的興趣,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網絡教育活動[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高校共青團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的取得對于學生思想引導的成果,高校共青團需要更好的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對于高校學生思想的引導,采取高校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使得學生對于共青團開展的思想教育更加的感興趣,做好對于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得高校共青團的教育工作可以更好的影響高校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莊文城,黃身勇,李盧征. "90后"大學生時代高校共青團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19(6):22-24.
[2]陳自來,王沁,鮑睿瓊,等.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共青團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 改革與開放,2019(3):55-57.
[3]王從嚴,程為民,范金鳳,等. 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35-137,141.
[4]王曉莉. 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 新西部:下旬·理論,2011(11):104-104.
課題來源 :淺談各高校共青團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的作用與若干思考 ? 項目基金號 ? 2021-SKC14
個人簡介:黃培榮 ?1988年7月 ?男 ?壯族 ?廣西柳州人 研究生,講師 ?研究方向:高校共青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