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東
摘要:語文是中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學科,對推動學生發展有著極大幫助,同時在豐富精神生活、培養人文素養等方面也有著重要意義。但就實際情況來看,中職教育對語文的關注較為薄弱,導致上述效果無法發揮,這與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不符。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可運用問題教學法展開教學活動,筆者就該問題在下文中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策略;語文教學;問題教學法;中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在中職教育中開展語文教學有著重要意義,能夠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有利影響,同時可使其思維水平提升。而就目前情況來看,中職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專業能力,而沒有中職語文教學,導致其應有效果無法發揮,問題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通過有效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
以實踐為基礎,對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主要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缺少興趣。中職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水平較低,而語文的難度較高,導致其學習興趣往往不高,再加上其沒有了解到語文知識對其思想及生活等方面的幫助,導致其學習態度并不端正。另一方面是教師重視程度不夠。受到文化課基礎差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總體難度較高,再加上學校及學生往往更為關注專業技能,而對文化課則不夠重視,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模式等均有待加強[1]。
三、問題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對問題進行層次劃分
運用問題教學法期間,教師需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而由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水平等存在差異,同一問題的效果往往不同,若學生感到問題過于簡單,則無法起到提升其掌握知識程度的效果,若學生感到問題過于困難,則可能導致其苦思而不得其解,打擊其積極性。因此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問題。
舉例說明,實施基礎下冊《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教學時,教師可實施問題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問題探究的過程對文章的語言進行品味,了解并學習散文的描寫手法與技巧,同時能夠對其情感脈絡加以把握,能夠深入探究文字背后的情感。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應了解學生的語文水平,以學習態度及成績進行層次劃分,將學習態度與成績較差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層次中,然后提出以下問題:“你所知道的對荷花進行描寫的詞句有哪些?”、“文中對月色描寫的詞句有哪些?”等較為簡單的問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將學習態度與成績中等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層次中,提出以下問題:“文中各個段落有什么聯系?”、“第五段中對月色的描寫手法是什么?”等,加深學生對文章結構及內容的了解,并理解作者的情感。將學習態度與成績較好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層次中,提出以下問題:“文中為何反復強調雙重性格?”、“明明內心不平靜,但文章卻寧靜的原因是什么?”等,使學生能夠對文章主旨進行深入探究。
(二)與生活實際結合
當學生產生興趣后,其內在動力就會增強,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且主動對文章進行深入探索,能夠加深其印象,并使其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及表達情感。因此教師可根據生活實際向學生提出問題,這種問題與現實生活更加貼近,學生更加熟悉,思考動力更強,可更好地激發其興趣,并加深其認知[2]。
仍以基礎下冊《荷塘月色》為例,在開展這篇文章的教學時,在文章閱讀結束后,學生會對文章內容產生大概的了解及認識,此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荷花、荷塘等景色的視頻或圖片,盡量保證與文章描寫的內容相似,再觀看一段時間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對于這種景象,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及感慨,那么你是否知道和其有關的詩句呢?”,學生回答后再次提出問題:“對荷塘的描寫時間段不同,其景象也有所差異,最有意境的是哪個呢?”,這一問題需要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回答。最后提出這一問題:“荷塘月色能夠表達出朱自清的情懷,若你看到這種景色也會產生這種情懷嗎?”,通過這個問題能夠激發其學生的好奇心及興趣,讓帶著這個問題重新進行文章閱讀,能夠加深其對文章及作者情懷的理解,能夠提升教學效率。
(三)引導學生討論
通過討論形式開展問題教學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同時能夠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平臺,能夠使其思維得到激發,進而提升其學習效果。為了引發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讓其能夠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通常會提出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這種問題需要通過討論方可解答,此外教師還可指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能夠對其問題意識進行強化。
(四)調控思考時間
中職語文教師應用問題教學法期間,每次問題提出都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如此方可保證問題的引導等效果得到發揮,而為了確保思考的效果,則需要對其時間進行調控,若過長則會導致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若過短則難以深入思考并得出答案,均會導致思考時間浪費,影響教學效率。因此需根據問題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水平等選擇具體時間。
舉例說明,實施基礎下冊《藏羚羊跪拜》這篇文章教學時,其通過對一位西藏老獵人打獵時的所見進行了描述,據此表達了母愛這種情感,整篇文章相對來說淺顯易懂,通過閱讀很容易看出這種情感,而除此之外,文章還有其他情節同樣令人感動,但相比于母愛,這種情節的描寫并不明顯,因此目光往往集中到母愛上,而有所忽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文章描寫了母愛,而除此之外還能夠學習到什么呢?”,這一問題的難度并不高,學生閱讀文章后,通過深入思考就能夠得出答案,因此教師可將這一問題的思考時間控制在3分鐘左右,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或沒有深入閱讀文章,導致獨立思考后仍無法得出答案,這種情況將時間延長是沒有效果的,可給予其五分鐘時間進行討論,通過靈感碰撞及思維交流使其得到答案。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具有顯著效果,作為教育工作者,中職語文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同時了解到問題教學法能夠發揮的效果及其意義,結合實際情況展開合理運用,一方面對質疑能力進行鍛煉,通過問題引導能夠讓教學活動開展更加順利,并使其興趣提升,另一方面要做好貫徹落實,保證該教學方法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及綜合能力提高,最終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卓芳. 試論問題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速讀(上旬), 2019, 000(002):201.
[2]晁岱雨.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國際教育論壇, 2020, 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