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恩曦
摘要:疫情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快樂成長的關鍵,對青少年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重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學策略,這不僅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質,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還能保證教師的心理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我國心理教育領域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介紹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疫情背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青少年時期是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就顯得特別重要。目前許多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自卑敏感不愿多說話、未能正確看待自身、存在逆反的心理等。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這些問題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心理教學水平,以此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正確看待自身
未能正確看待自身是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之一。部分青少年的自我認知能力較差,包括對自身行為的認知、自身情緒的認知以及自身心理感受的認知[1]。這部分青少年在犯錯誤時,未能意識自身的問題,一味的將責任推卸給他人,導致自身人際關系較差,難以與他人和睦相處;又或者在某種特定情境下,難以控制自身情緒,容易出現與他人爭執的情況,導致產生嚴重的后果。
(二)部分青少年自卑敏感不愿多說話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大眾的經濟收入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2]。當今社會貧富差距較大,部分家庭的經濟條件較差,這種家庭背景導致少部分學生內心自卑敏感,不敢與家境良好的學生過多接觸,久而久之,形成不愛社交的特性甚至出現自閉的現象,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三)存在逆反的心理
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其認為自身已形成獨立的人格,具備了一定的行為能力,不愿接受家長和教師的教誨,一味堅持自身的想法進行為人處世。
二、疫情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
相關研究證明,自信心是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點。因此,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重視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充分展現自我,形成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3]。同時,要重點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相應的心理實踐活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的情感,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專業教師隊伍
隨著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也應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4]。為了更好地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學,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學校應組建一支具有強烈創新意識、良好教學實踐和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加強教師學習專業知識的力度,定期邀請心理專家開展培訓,以此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
(三)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創建屬于學生的心理檔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教師應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積極向家長講解心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根據學生的在校表現,填寫學生心理檔案,做相應的歸納總結后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關注孩子的在校表現,使得學校和家長共同完成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增強教師與家長間的互動。此外,學校還可以定期邀請心理專家開展心理知識講座,讓家長學習相關的心理知識,以便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開展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完善學生的人格素養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趣味游戲來開展心理實踐教學活動,讓青少年積極參與其中,以此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完善自身的人格素養。比如,教師可以在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心理知識競猜游戲,通過游戲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以傳統節日為主題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在勞動節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勞動節的由來和意義,課后讓學生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并讓家長拍下照片和視頻,相互分享,以此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重陽節前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故事比賽,讓學生準備關于自己家鄉的重陽節風俗故事,在故事中穿插心理知識,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心理知識,這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五)社會給予幫助,共同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社會的幫助包括社會各界的幫助,比如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社區等。在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社會給予幫助是實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相關研究發現,當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部分青少年都難以與教師講述,也不愿與家長述說。這時,相關的心理咨詢機構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及時發現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并進行相關的開導教育工作。因此,有關主管部門應加強公眾宣傳,引導公眾正確對待心理治療,在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支持下,盡可能充分發揮心理咨詢的作用,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時期是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學校對于學生的心理教育特別重要。因此,教師應重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學策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以此幫助青少年解決心理問題,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葛新源、劉國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D].江西教學研究論壇,2017(11):35-47.
[2]陸晚晴、陳慧穎.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探討[J].中國新時期教育,2018(7):102-108.
[3]李夢琳、甘永浩.淺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天津教育研究平臺,2016(6):70-77.
[4]周煥榮、羅相偉、董平云.新時期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成因及應對策略[H].中國青少年健康成長教育,2019(7):8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