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華 張程程 馮騰龍
(1.貴州醫科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2.韓國湖西大學中韓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韓國天安 31066;3.韓國湖西大學經濟學院,韓國天安 31066)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紅利。但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產業發展減速降溫和經濟下行增速放緩的趨勢,人口紅利逐漸減退,就業壓力顯著增加。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給就業帶來了諸多困難和不利因素。學者江小涓認為就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解決就業比解決增長困難得多[1]。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共39處提及就業,把就業提到了中央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2]。實現就業的根本動力在各產業的繁榮發展,因為產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會直接吸納大量的就業人口,而且會間接地帶動其他產業吸納就業[3]。解決就業問題必須從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特點出發,綜合考慮環境、資源等因素,實現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經濟發展帶動就業機會的增加,緩解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4]。
醫藥制造業是世界公認的發展最快、競爭最激烈的產業之一,被譽為21世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醫藥制造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具備完善的醫藥工業體系和醫藥流通網絡,縱身成為世界制藥大國。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等國家戰略與政策的有力推進、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加劇、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藥制造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加速發展契機。醫藥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拉動經濟增長,還能擴大就業容量。醫藥制造業一方面通過自身發展直接促進就業增加,另一方面通過與其他產業間的關聯關系,間接促進就業增長。
貴州省是連接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樞紐,雖然近幾年經濟增長加速,全省GDP增長了3倍以上,連續9年位居全國GDP增速前三名,但是經濟髙速發展與失業并存的現象仍然很突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貴州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中強調積極發展產業增加崗位,重點圍繞十大工業產業,大力發展產業園區和工業園區,新增一批就業崗位。
貴州省擁有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藥用植物資源稟賦優勢明顯,在發展醫藥產業方面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分析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就業效應對于緩解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各年度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整體發展情況如表1所示,從工業企業數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等指標來看,總體經濟運行呈現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趨勢。在2010年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就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醫藥制造業屬于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分散的小規模企業無法實現規模經濟效應,于是個別小企業進行了合并重組[5]。同時也因為遭受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波及影響,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醫藥制造業發展受阻。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與制造業的不斷融合、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人們對醫藥產品的需求急速增長,醫藥制造業的發展也迎來了高速增長時期。總體來看,醫藥制造業的工業總產值從2006年96.12億增長到2019年361.08億,年增長率達10.7%,高于貴州省GDP的增長速度。伴隨著我國各級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關于大健康產業發展戰略的部署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政策,醫藥制造業還將迎來持續高速發展的時期。

表1 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發展情況(單位:億元)
醫藥制造業具有直接吸納就業的能力,同時通過產業關聯還具有間接促進其他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因此,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就業效應分為直接就業效應和間接就業效應兩部分,直接就業效應通過就業彈性來衡量,間接就業效應通過投入產出分析法來測算。
就業彈性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某一時期內的勞動就業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率,用就業彈性系數E來表示,E=(Δ L/L)/(Δ Y/Y)。其中,L表示就業人數,Y表示產業增加值。通常來說,彈性系數越大,表明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效應越強,依靠經濟增長來拉動就業的作用就越明顯;彈性系數越小,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效應越弱,即使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也很難對就業有較強勁的拉動作用[6]。因此分析產業的就業彈性,可以識別出高就業彈性的產業,有利于通過產業發展解決就業問題。
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就業彈性系數如圖1所示。2006—2019年,醫藥制造業的就業彈性波動較快,平均就業彈性系數為0.46,即醫藥制造業產業的產值增加1%,就業人數增加0.46%,同時就業彈性系數呈現出逐漸增大的波動趨勢。何燕等分析了西藏三次產業的就業吸納能力,第二產業就業彈性均值為0.371[7],低于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就業彈性系數。這表明貴州省醫藥制造業屬于高就業彈性的產業,直接就業效應非常顯著,就業吸納能力比較強。

圖1 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就業彈性波動
間接就業效應一般是通過投入產出分析法進行測算,不僅可以計算醫藥制造業對整個社會就業的影響,還可以計算因醫藥制造業的發展帶動的其他各個產業對就業的影響,也即是醫藥制造業的間接就業效應[8]。間接就業效應用就業誘發系數(Δ Le)來測算,是指當目標產業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有其他產業(除了我們所分析的產業)將增加或減少多少就業人數。計算公式為:其中表示就業系數對角矩陣,(I-Ae)-1表示除醫藥制造業外的列昂惕夫逆矩陣,表示投入系數矩陣中醫藥制造業部門的列,ΔXH表示醫藥制造業的產出變化量[9]。
如表2所示,貴州省醫藥制造業對經濟社會的總體就業誘發系數為0.0176,這表明醫藥制造業產值每增加1元,會誘發整個社會的就業人數增加0.0176人。就業誘發系數最高的前3個產業部門分別是農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這是因為貴州省中成藥占全省醫藥工業總產值的78.8%,中藥民族藥在醫藥制造業中占比較大。2020年貴州省中藥民族藥總產值突破500億元,中藥材種植及保護撫育總面積達700萬畝以上。同時隨著貴州省大健康產業的布局,健康旅游產業的繁榮發展,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的就業誘發效應增強。

表2 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就業誘發系數(由于篇幅限制,表中只顯示了就業誘發系數排名前十位的產業)
判斷一個產業的綜合就業效應,除了直接就業效應和間接就業效應外,還應該分析該產業的就業增長潛力,以便了解該產業未來的就業發展空間。一般采用某產業的結構偏離度和成本利稅率兩個指標來分析。
2.3.1 結構偏離度
產業的結構偏離度指的是產業的增加值比重與就業比重的差異程度[10]。若結構偏離度大于0,表示該產業勞動生產率較低,未來可能發生勞動力流出;若小于0,則表示該產業的勞動生產率較高,未來可能發生勞動力再流入。如表3所示,各年度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結構偏離度整體呈負偏離,全部小于-1,整體表現出增加且逐漸接近于0的趨勢。這說明醫藥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未來隨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勞動力會持續再流入。

表3 醫藥制造業的結構偏離度與成本利稅率(由于投入產出表每5年編制一次,因此這里成本利稅率只顯示三個年度的數據)
2.3.2 成本利稅率
成本利稅率是指成本費用與實現利稅的比率,一般情況下,成本費用越低則該產業盈利越多,成本費用越高則該產業盈利越少[11]。成本利稅率的計算是通過在投入產出表中生產稅凈額與營業盈余二者之和與中間使用合計、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三者之和的比值來計算。如表3所示,2002年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成本利稅率為0.417,然后快速下降到0.259(2012年)和0.285(2017年),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該產業的成本利稅率整體仍然偏高,說明貴州省醫藥制造業未來仍然有較大發展空間,擁有較強的就業吸納能力。
從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結構偏離度和成本利稅率結果來看,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未來發展空間較大,具有較高的就業增長潛力。
本文通過就業彈性、就業誘發系數、結構偏離度和成本利稅率等多個指標多維度地分析了貴州省醫藥制造業的直接就業效應、間接就業效應和未來就業增長潛力,結果表明貴州省醫藥制造業具有較強的直接就業效應和間接就業效應,且直接就業效應遠高于間接就業效應,未來就業增長潛力較大。因此積極發展醫藥制造業是促進就業增長的最佳選擇之一。
基于前述的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大對醫藥制造業的支持力度。醫藥制造業屬于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產業發展需要大量技術設備和資金,因此需要充分發揮政策和金融支持,提高其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帶動全省經濟增長的同時,提升醫藥制造業的直接就業效應,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2)優化醫藥制造業的產業內部結構。當前貴州省醫藥制造業內部中藥民族藥產業占主導地位。雖然化學藥物產業、生物制品產業、醫療器械產業、新醫藥衍生產業發展占比較小,且發展相對滯后。但與中藥民族藥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應持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內部各子產業協同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增加就業崗位。
(3)提升醫藥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能力。當前貴州省已有烏當、花溪、清鎮、修文、息烽、紅花崗、龍里、惠水等8個醫藥工業園區,形成了以貴陽為中心的“制藥產業帶”,產業集群雛形可見,集群效應已逐步顯現。搭建新的產業集群發展和科技創新平臺,延伸產業鏈,提高醫藥制造業未來就業增長潛力。
(4)推動關聯產業協同聯動發展。醫藥制造業關聯產業眾多,涉及第一、二、三產業。充分發揮貴州省特色優勢資源,借助大數據產業發展優勢,積極推動醫藥制造業與各關聯產業的協同聯動作用,加強要素對接,打破限制優化資源配置,探索各產業間深度合作新可能性,提升醫藥制造業的間接就業效應和就業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