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華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醫院)超聲科,廣東 佛山 528318]
冠心病高發于40歲以上的人群,其發病機制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由于脂質代謝功能出現異常,導致附著于光滑動脈內膜上的脂質發生堆積,造成動脈腔狹窄,心臟供血量減少,進而可引發冠心病。冠心病患者臨床典型癥狀表現為胸悶、胸痛及呼吸困難等,常見并發癥有心力衰竭、心臟破裂等,臨床檢查手段主要包括普通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多層螺旋CT、超聲心動圖等[1]。超聲心動圖是臨床用于心血管疾病診斷中應用價值較高的一項檢查,被應用于心臟和大血管結構、血流種類和速度、冠狀動脈病變部位等的診斷;多層螺旋CT的診斷準確率比較高,能檢查出其他檢查無法發現的早期動脈硬化,掃描時間快且功能豐富,兩者均為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診斷方式[2-3]。但是目前的臨床研究對兩者的診斷價值評價不一,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對超聲心動圖與多層螺旋CT在冠心病中的診斷價值進行對比探究,現將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醫院)收治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45~69歲,平均(55.14±4.07)歲;病程2~8年,平均(4.66±1.51)年;受教育年限7~16年,平均(10.25±2.11)年。納入標準:存在心絞痛、胸悶、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者;可順利進行超聲心動圖和多層螺旋CT檢查者;生命體征較平穩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多種惡性疾病;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者;存在嚴重失代償性心功能不全者;存在心律不齊者等。本研究已經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檢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超聲心動圖及多層螺旋CT檢查,并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患者平躺在檢查床上,進行局部麻醉后,通過橈動脈或股動脈進行穿刺,并放置鞘管,進行造影的導管由鞘管經穿刺部位送到冠狀動脈開口處;然后加壓注入對比劑,使用血管造影機(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型號:FD 20),觀察冠狀動脈走行、結構、是否正常變異、有無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狹窄程度和累及范圍等。陽性標準:有≥?1支的冠狀動脈固定狹窄程度≥?50%[4]。超聲心動圖檢查:患者于檢查前安靜休息片刻,檢查時患者可呈坐位、半靠位或仰臥位,體形較為肥胖者呈偏向左側傾斜30°。選擇頻率為2.5~3.5 MHz的探頭,并在患者檢查部位均勻涂抹超聲耦合劑,一般使用水溶凍膠或石蠟油,有利于獲得更清晰的超聲圖像。檢查探頭常選擇與患者體表接觸面小而遠場掃描范圍大,且易通過肋間隙的扇形探頭,探測部位有心尖區、左側心前區、胸骨上窩、劍下、心外膜等,探頭放置部位一般以胸骨旁邊、心尖位、劍突下位和胸骨上窩位等。將探頭放置于胸骨左緣第3和第4根肋骨之間,并將探測方位與右胸鎖關節至左乳頭連線保持平行,自前向后依次為右室前壁、右竇腔、前室間隔、左室流出道、左室腔、二尖瓣前后葉、左室后壁。觀察并記錄心腔形態、室壁增厚情況、瓣膜厚度、室壁運動情況、心肌回聲強弱等。使用儀器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上海沫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ACUSON S 2000 ABVS)。陽性標準:存在以下其中任意一項即可判定為陽性:室壁增厚率降低、室壁運動減弱、消失和反向運動[5]。多層螺旋CT檢查:在進行檢查前1 d叮囑患者禁止飲用濃茶、咖啡,同時在檢查前3 h患者需要禁食,檢查當天患者到醫院后需安靜休息片刻。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對比劑,選擇350 mg/mL碘普羅胺注射液(Bayer Vital GmbH,注冊證號J20180041,規格:100 mL∶62.34 g),1.2 mL/kg體質量,使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以5.0 mL/s的速度注射入患者體內。然后患者平躺在檢查床上,使用CT機(德國西門子公司,型號: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以頭先進,保持放置電極處的皮膚干燥,將患者雙臂舉至頭頂后放置電極,指導患者屏氣5~6 s后開始掃描,使用智能觸發跟蹤掃描模式,在1次屏氣內完成掃描。陽性標準:有≥?1支的冠狀動脈或其主要分支的內徑狹窄程度≥?50%[6]。
1.3 觀察指標①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為金標準,比較超聲心動圖與多層螺旋CT的陽性檢出結果。②以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為金標準,比較超聲心動圖與多層螺旋CT單獨與聯合檢查對冠心病的診斷效能。分別計算超聲心動圖、多層螺旋CT和兩者聯合檢查的的診斷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和陽性預測值。特異度=真陰性例數/(假陽性+真陰性)例數×100%,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陰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陰性)×100%。③分析典型病例超聲心動圖檢查與與多層螺旋CT檢查的影像學圖像特征。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多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趨勢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檢出結果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后,確診為陽性49例,陰性11例。超聲心動圖檢查診斷為陽性40例,陰性20例,其中僅有36例確診為冠心病患者,陽性檢出率為66.67%(40/60);多層螺旋CT檢查診斷為陽性41例,陰性19例,其中僅有39例確診為冠心病患者,陽性檢出率為68.33%(41/60);兩者聯合檢查診斷為陽性47例,陰性13例,其中有46例確診為冠心病患者,陽性檢出率為78.33%(47/60),聯合檢查陽性檢出率高于兩種方法單獨檢查,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2.326,P> 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單項、聯合檢查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檢出結果比較(例)
2.2 診斷效能聯合檢查診斷冠心病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均顯著高于超聲心動圖、多層螺旋CT檢查,且聯合檢查診斷冠心病的陰性預測值顯著高于超聲心動圖檢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聯合檢查診斷冠心病特異度、陰性預測值與超聲心動圖、多層螺旋CT單獨檢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單獨與聯合檢查的診斷效能比較(%)
2.3 影像學圖片張某,男性,72歲,病理類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20年,左前降支重度狹窄支架術后5年。超聲心動圖檢查表現為,左室肥厚,室間隔與左室后壁增厚,室間隔厚約12 mm,左室后壁厚約13 mm,見圖1。多層螺旋CT檢查表現為,左前降支支架術后,支架內通暢,左前降支和左旋支見彌漫性鈣化和非鈣化斑塊形成,管腔狹窄程度小于60%,室間隔和左室后壁增厚,見圖2。
圖1 超聲心動圖檢查
圖2 多層螺旋CT檢查
冠心病屬于后天性心臟病,高血壓、年齡升高、糖尿病、吸煙和遺傳都是其誘發因素。由于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部位涉及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等大、中型肌彈力型動脈,因此因冠心病導致的管腔閉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的患者常伴發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肌纖維化等癥狀,嚴重者有冠狀動脈性猝死的風險。冠脈造影作為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通過股動脈和橈動脈導管逆行伸入升主動脈根部,進行造影成像,穿刺活檢,屬于有創檢查方式,且費用較高,導致患者依從性差,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7]。
超聲心動圖是一種利用超聲波檢查心臟與動脈大血管解剖結構及功能狀態的無創技術,主要是觀察患者心臟的大小和形態、瓣膜的啟閉功能、左室的動度、左心室的運動協調性,患者出現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可作為冠心病的診斷標志,但因其診斷指標是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具有局限性和單一性,其靈敏度、準確度較低,容易出現漏振現象,且部分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并不存在超聲心動圖診斷特征超聲心動圖[8]。而多層螺旋CT不僅掃描速度快,其成像速度更快,且掃描容積范圍大,空間和時間分辨力較強,能獲取質量較高的成像,在對冠心病的檢查過程中,通過檢查冠狀動脈鈣化程度可預測冠心病的嚴重程度,其準確度較高,但是冠狀動脈鈣化屬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發展階段,單獨檢查也較局限[9]。有研究顯示,超聲心動圖與多層螺旋CT聯合檢查其可彌補雙方的不足,提高靈敏度與準確度,其診斷價值高于單獨檢查[10]。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檢查陽性檢出率高于超聲心動圖與多層螺旋CT單獨檢查,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聯合檢查診斷冠心病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均顯著高于超聲心動圖、多層螺旋CT單獨檢查,聯合檢查診斷冠心病的陰性預測值顯著高于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臨床上超聲心動圖與多層螺旋CT聯合檢查能提高對冠心病患者臨床診斷的準確度和靈敏度,其診斷價值較高。
綜上,相比于超聲心動圖、多層螺旋CT單獨檢查,兩者聯合在保證冠心病的檢出率的基礎上,能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度和靈敏度,進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作為今后冠心病無創診斷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