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丞靜 解凱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現代化信息技術是幼兒園教育中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網絡信息是教師的重要資源庫,信息技術教學活動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使幼兒更專注、更投入。在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既要考慮技術利用的“教”與“學”的技術性問題,更有考慮技術利用中的質與量的系統性問題。應基于信息技術對于幼兒園教學的實際需要,關注信息技術應用對幼兒全面發展的價值。
一、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的思考
近年來,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借助基礎的計算機技術和電信技術的手段,對聲音的、圖像的、文字的、數字的和各種傳感信號的信息進行獲取、加工、處理、儲存、傳播和使用的能動技術。解決了日常教學中一些不能直接呈現的難處,快速便捷地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方便。在享受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的便利之余,有些教師卻把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標桿化”,不是信息技術為教師服務,而是教師圍著信息技術轉;有些教師也不再進行教學設計,而只是把書本上的知識搬到課件上,甚至把多媒體技術看成教學的靈丹妙藥,不考慮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盲目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反思目前信息技術運用的現狀,可從信息技術、教學運用、幼兒學習三個層面進行思考。
二、幼兒園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不同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組織教學活動時存在的具體問題不完全相同,筆者在總結和梳理各個具體問題的基礎上,總結出共性問題,從信息技術、教學運用、幼兒學習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和解讀。
(一)信息技術上的問題:手段單一、重復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的技術群,在教學運用中信息技術涉獵面狹窄,缺少對信息技術使用的統籌思考和有效選擇的意識和能力,表現為:信息技術教學運用缺乏統籌的篩選,呈現單一化;信息技術使用比較隨意,為了使用技術而使用,有些技術被重復利用,而有的技術則沒有被使用。
(二)教學運用中的問題:缺乏針對性、有效性
在教學運用中,很多教師缺少對教材和技術的雙向選擇,有些教材可能并不適合運用信息技術來實施,例如:小班美術《西瓜》,教師選擇制作課件,用圖片來帶領幼兒觀察、認識西瓜的特征;中班手工《做披薩》教師錄制手工制作的視頻,播放給孩子看,代替現場實際操作;這真的有使用實物教具、現場實操探索的效果好嗎?可是,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教師覺得從網絡上找兩只圖片既省時又省力,方便快捷。這樣的信息技術缺乏了有效合理的選擇利用,反而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并沒有起到為教學潤色生輝的效果。
(三)幼兒學習中的問題:消極等待、受力不均
幼兒在接受這樣的信息技術教學的活動中,有很多課件中設計了幼兒互動操作的環節,這一環節中經常會聽到幼兒在說“請我、請我”“怎么還不請我”“我都等了好久了”,造成了消極等待現象,幼兒對使用操作課件很是感興趣,有些幼兒急于想要體驗、有些幼兒急于想要大展身手。但是一體機使用只能供一名幼兒使用,這使得幼兒的受力不均勻、教育不公平。信息技術的使用使課堂的節奏明顯加快,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上課就像“放電影”,但幼兒的思維節奏和接受速度卻不能同步加快,造成幼兒沒有時間觀察、分析、思考,跟不上教師的思路,久而久之,有些幼兒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把握不住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甚至對活動失去興趣。
三、幼兒園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的實操路徑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都有了更廣闊的平臺和發展空間,教育要具有時代性、前瞻性就必須將信息技術的成果應用其中,目前,教育信息化已成為一種趨勢,學期教育作為教育的起始階段,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發展和成長。我們需要科學合理運用的方法,將信息技術有效的運用在教育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輔助課堂,解決活動的重難點,最終讓幼兒受益。
(一)信息技術層面:廣泛了解現代科技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個內容廣泛,它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顯示技術等。加之科技的進步,AR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教師可大量拓展自己的見識面,不斷提升自己信息技術等級。
(二)教學運用層面:基于教學實情合理利用
幼兒園每節集體活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實情,設計使用信息技術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比如在中班美術《瓶蓋變變變》活動中,教師設計利用投影將用大大小小的瓶蓋鋪成的路面,投影到路面,帶領幼兒走進情景,實地觀察瓶蓋的特征,既有趣又有效。中班科學《恐龍世界》活動中,教師利用AR技術,使恐龍真實的出現在孩子的身邊,讓幼兒直觀的觀察恐龍特征,解決了活動重點。
(三)幼兒學習層面:關注整體注重品質提升
幼兒園集體活動是面向全體幼兒的,所以在活動中要盡量多的考慮的全部幼兒,使幼兒普遍受益,不能僅局限于個別幼兒的操作。上述兩個活動中就很好的關注到了全體幼兒的學習,使每個幼兒都能親身觀察和體驗,將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