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雙
摘要:生活和數學關系緊密,強化和生活的聯系,是新時代培智數學課堂的重要方向,也是促進學生順利理解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本文對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問題做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培智數學課堂 ?生活化情境 ?創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嚴謹性,對于理解能力不足的培智生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如何化解學生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要以課本為依據,以人本思想為指導,以豐富多彩的情境活動為手段,不斷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達到化難為易的效果。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教育的原則
創設生活化情境教育的原則有三點。第一是人本化原則,就是要關注培智生的數學基礎和認知能力,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潛能,對于他們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訓誡,不歧視,始終以一顆愛心去幫助他們,才能增進和他們的信任,進而順利推進生活化情境教育。第二是互動性原則,就是要在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中注意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用問題去啟迪學生主動思考,對于認知能力不足的學生,更要通過耐心的引導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第三是自主性原則,就是要通過多鼓勵多激勵,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生活化數學的學習之中,感受數學和生活的關系,促進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發展動力。
二、在培智數學課堂上創設生活化情境教育的策略
一、生活實物改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知
教師在具體的數學課程中,要多多融入一些生活實物,通過生活實物的展示,降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給培智生造成的學習緊張心理,達到化難為易的效果。比如在數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于火柴棍,讓學生通過擺一擺,數一數,算一算,來初步理解數字大小以及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關系。而在幾何圖形的認知中,教師可以借助于七巧板來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對邊長、長、寬等幾何概念的了解。在學習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戴的紅領巾,讓學生數一數紅領巾有幾條邊,有幾個角,讓學生想一想紅領巾和國旗之間在幾何上存在的關系。通過諸如此類的方法,使學生在生活實物的幫扶下,潛移默化的掌握數學知識。
二、生活場景的演示,促進數學學科的歡樂氛圍
教師要適時創造一些和學生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把數學知識融入其中,既促進學生對生活的了解,又能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比如可以創設一個購物場景,學生們作為商家向扮演顧客的老師展示自己的貨物,老師需要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比如問問學生“這個多少錢一斤?買兩斤是多少錢?十塊錢可以買幾斤?等等”通過這樣的問題,來促進學生的思維運轉,使學生能夠對小數以及人民幣等數學知識慢慢有清晰的認識。除了購物,教師還可以扮演一個迷路的人,向學生問“某某怎么走?”檢驗學生對方向和位置的辨識能力。還可以模仿觀看升國旗儀式的場景,通過隊形變化,使學生感受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幾何圖形的特點。學生也可以自主參與到生活場景的創設之中,比如在學習時分秒時可以把家里的鐘表帶來,大家一起互相觀察和學習,互相提問,互相探索,達到共同提升的效果。
三、故事情境提升課堂專注力
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使學生能夠帶著興趣去聽課,感受數學知識的奧妙和精彩。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講數學家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成才欲望,使學生從數學家身上學習到探究精神。再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一些動畫故事,如一個森林王國動物開會的故事,就可以很好的把數的知識融入其中,使學生通過數一數,說一說,看看沒來的動物都有誰,猴子家族出席了幾位,獅子家族出席了幾位,大象家族出席了幾位,等等,借此來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而在學習方向和位置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講自己每天從家里到校園所要走過的地方,讓學生畫出老師的家,圖書館,公園,超市,校園等建筑的位置關系。培智生的閱讀能力不足,這常常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于繪本來展示豐富多彩的故事,把數學知識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從對話和情節中感受各種數字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能力的提高,在頭腦里建構數學知識模式,進而達到自我理解的目的。
四、重視家庭生活的影響
培智生的大多數時間要在家里度過,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能忽視家庭生活的影響。教師要定期開展送教上門活動,指導家長在家里開展生活情境教育,如借助于廚房用具或者撲克牌幫助孩子認識數,通過引導家長和孩子玩找零游戲,可以幫助孩子認識人民幣,等等。作為家長,也應該主動配合教師來創設生活情境教育,比如家長可以拿出中國地圖,給孩子講一講自己的旅行經歷或者出差經歷,讓孩子標上這些地方,看看這些地理位置的關系。或者結合著名景點給學生講一講建筑特點,如福建的土樓是圓形的,東北的土炕是方形的,北京的四合院是方方正正的,陜西的窯洞是半圓形和方形的組合體,等等,通過類似這樣的啟示,慢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五、游戲模式激活數學情境化課堂
游戲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也是最能體現數學和生活關系的學習模式。比如在認識時間的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一個圓盤,三位學生走進圓盤之中,分別扮演時針和分針以及秒針,然后教師說出一個具體的時間,比如:下午三點四十五分,三位學生就要通過走動和變化,呈現出老師給出的時間,變錯的同學要出局,替換上其他學生,保障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通過這樣的游戲,使學生對時分秒的認知更加熟悉和深刻。培智生在智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好,有的學生卻不行,因此在游戲化情境創設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理解能力進行分工和組織,對于后進生要多一些鼓勵,多一些提示,不能因為他們理解能力不佳就不讓他們參與游戲活動,以免加劇學生的自卑心理。
綜上,培智數學教學中,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化情境是一以貫之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不斷實踐和總結,圍繞學生的認知問題進行課程設計,提升生活化情境教育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多給學生一些體驗和感悟的時間,信任學生的探究潛能,最終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偉.創設生活化情境教育的培智數學課堂研究[J].啟迪與智慧(中),2021(08):45.
[2]杜文潔.創設生活化情境教育的培智數學課堂研究——以《人民幣的認識》一課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0(2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