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斌 齊建強
慢性鼻竇炎在醫院耳鼻咽喉科的接診記錄中經常出現,具有高發性。該病的主要癥狀為:患者經常感到鼻塞、流膿涕、嗅覺下降,或伴有頭痛、全身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還會發展為鼻竇的慢性化膿性炎癥[1]。中醫理論將慢性鼻竇炎劃歸于“鼻淵”范疇;現代醫學認為,慢性鼻竇炎的主要感染因素為鼻道復合體阻塞、黏膜纖毛功能障礙。目前,臨床針對該病主要以藥物干預為主,常用藥物為:局部糖皮質激素攝入(鼻用噴霧劑)、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黏膜促排劑。以此為基礎,搭配鼻腔沖洗輔助治療,治療及預后效果較好。本研究的分析重點為:分析利用超聲霧化器,使患者在呼吸行為不會影響霧化吸入治療的前提下,攝入中藥的方式是否具備可行性。現對研究過程進行全面梳理,面向社會公布。
1.1一般資料 科室限定:本院耳鼻咽喉科門診;時間限定:2017年1月~2019年1月;人員界定:共計納入22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將之作為主要分析對象。
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60歲之間的患者;②符合慢性鼻竇炎診斷標準(臨床主要癥狀為:持續性閉塞、大量黏膿涕、伴有嗅覺減退、頭痛等癥狀,持續3個月后,癥狀未能完全緩解,甚至有加重趨勢),經過鼻鏡、鼻竇冠位CT掃描、鼻竇CT等檢測,顯示鼻腔鼻竇黏膜增厚、竇腔密度影增高、伴有液平面或息肉陰影的患者;③治療依從性較高,自愿全程配合醫護人員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確診為單純鼻炎、變應性鼻炎、其他鼻部疾病的患者;②對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羅紅霉素等常用慢性鼻竇炎治療藥物過敏或是對本研究選用中藥部分成分過敏的患者;③合并重癥心腦血管疾病、中晚期惡性腫瘤疾病或其他因素導致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④智力水平低下或患有嚴重精神類疾病,無法與醫護人員正常交流的患者;⑤治療期間內,自行服用其他藥物或中途退出的患者;⑥因多種原因導致隨訪工作難以為繼的患者。
根據治療方式的差異,對220例患者進行分組,具體情況如下:①觀察組:110例,男女比56∶54,年齡區間18~59歲,平均(39.15±1.46)歲;②對照組:110例,男女人數相同,年齡區間19~60歲,平均(39.57±1.3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布得較為均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經過診斷后,給予對照組患者的藥物如下:①布地奈德: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雷諾考特牌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國藥準字J20180024,規格為32μg(0.64mg/mL)×120噴。使用方法為:對側噴鼻腔(左手噴右鼻腔,右手噴左鼻腔),避免直接噴向鼻中隔。初始劑量:每個鼻孔各噴2次,早晚各一次;第二天開始,每個鼻孔各噴1次,早晚各一次。②羅紅霉素:西安遠大德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邏施立牌羅紅霉素緩釋膠囊,國藥準字H20052711,規格為0.15g×12粒,使用方法為:每天早晚口服一次,每次150mg(1粒)。觀察組患者使用的藥物為:本院自制的蒼耳散加減方顆粒制劑,主要成分:蒼耳子(5g)、辛夷仁(6g)、香白芷(9g)、薄荷葉(3g)。魚腥草、菊花、黃連、金銀花、桂枝、白芍等其他中藥,辯證加減選藥,炮制成顆粒劑后,溶解于10mL生理鹽水后,制備成霧化吸入劑,通過超聲霧化機,鼻腔霧化吸入。指導患者每日使用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服藥1個療程,共計4周。
1.3觀察指標 按照下列標準,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成效:①完全治愈:鼻塞、流膿涕、頭痛等癥狀完全消失,嗅覺完全恢復;鼻鏡等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鼻腔通暢,黏膜無明顯的充血及腫脹現象,鼻道內未發現明顯的膿性分泌物,鼻腔鼻竇的息肉全部消失。②有所好轉:相較于治療前,所有癥狀的程度均明顯減輕,但偶有鼻塞、流涕現象,無頭痛癥狀,嗅覺部分恢復;鼻鏡等檢查結果顯示:鼻黏膜輕度充血,鼻道少許分泌物,鼻腔鼻竇息肉減小。③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未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霧化吸入中藥制劑2周后進行鼻竇CT檢測,結果顯示:鼻腔鼻竇黏膜增厚,竇腔密度影高,可有液平面或者息肉陰影)。治療總有效率=(完全治愈例數+有所好轉例數)/分組總例數×100%。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84.55%,包含41例完全治愈、52例有所好轉;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完全治愈29例、48例有所好轉。對比之下,觀察組明顯占優,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成效對比
慢性鼻竇炎臨床發病率較高、病程長、容易反復,如流膿涕、頭昏腦漲、呼吸不暢等癥狀,均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3]。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常見藥物為激素和抗生素。由于副作用多、耐受性差,故治療思路正在朝向中藥顆粒制劑轉變。
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將慢性鼻竇炎(鼻淵)分為實證及虛癥。實證多因外邪侵襲,肺,脾胃、肝膽等臟腑失調,郁熱或濕熱上蒸鼻竅而為病,虛癥多由久病肺脾氣虛,濁蒙清竅所致。辨證論治以蒼耳子散加減治療。蒼耳可祛風濕,通鼻竅,現代藥理學證明蒼耳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辛夷仁等對鼻黏膜有收斂和保護作用,使分泌物減少,局部微血管擴張,循環改善,可促進分泌物吸收和炎癥消退。辛夷局部應用,有抗炎和鎮痛作用。辛夷尚有抗過敏作用。香白芷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人型結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薄荷葉具有清涼、止癢、消炎、止痛的功效。
目前,臨床利用中藥煎煮濾渣后藥液或中藥成方(如鼻竇炎口服液)鼻腔霧化吸入治療變應性鼻炎、干燥性鼻炎,鼻竇炎、鼻內鏡手術后等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李先文等[4]運用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鼻竇炎取得明顯效果。劉爽等[5]運用鼻竇炎口服液鼻腔超聲霧化治療鼻竇炎手術后患者,認為霧化3個月后治療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劉毅[6]運用干姜、鵝不食草、辛夷等中藥煎煮去渣后的藥液鼻腔霧化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有效率達77.6%。朱繼平[7]等以黃芩、野菊花、魚腥草、薄荷等制成純中藥霧化劑、鼻腔霧化2周后,相對于生理鹽水+慶大霉素鼻腔沖洗對照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中藥霧化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另外,中藥運用對于慢性鼻竇炎發病機制的影響研究頗多。現代醫學證明,蒼耳子、防風、辛夷可以疏風通竅調節細胞免疫平衡,擬制炎癥性遞質釋放,白芷、薄荷能促進呼吸道粘膜擺動及改善纖毛運動功能,黃連、魚腥草、菊花、金銀花具有抗病毒、抗炎、改善機體免疫力等諸多藥理作用[8-10]。也就是說,中藥制劑對于解決慢性鼻竇炎的三大因素,抗感染、減輕竇口鼻道復合體阻塞、改善纖毛運動功能有明確效果。
中藥配方顆粒是傳統中藥的一次創新,是以符合炮制規范的單位中藥飲片為原料,經過現代工藝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種粉末或者顆粒狀制劑[11-12]。其性質,功效與原中藥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指導慢性鼻竇炎患者吸收藥物,在4周時間內取得的治療成效超過布地奈德與羅紅霉素聯用,表明此種方式的治療成效較高,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