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先對物流產業與物流工程技術職業本科專業進行分析,然后對當前物流工程技術職業本科專業教學中存在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缺少實踐教材、部分教師實踐能力不足及產學對接不暢等問題進行探討,指出可通過職業本科院校明確構建思路、建設實驗室、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四個途徑,來構建高質量的物流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增強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進而促進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職;物流工程技術;職業本科;實踐教學;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6-0010-03
近幾年,在新產業背景下,許多高職院校在傳統的物流專業基礎上新增了物流工程專業,并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為創新型的物流工程專業人才。這就需要職業本科院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以實現新產業與新技術的融合、與學科的交叉,確保知識教育、能力培養與科學素養的培養統一,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一、物流產業與物流工程技術職業本科專業分析
物流產業是物流資源產業化而形成的一種復合型或聚合型產業。現代物流是以物流企業為中心,通過運輸與信息的平臺,涉及生產、流通與消費的全過程,是一種供應鏈管理系統。特別是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更促進了現代物流的發展。
因此,在物流產業視角下,高職物流工程技術職業本科專業將教學重點放在知識的更新、技術的培養與產業融合等方面,能夠讓學生將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并且逐漸拓展為能說、能用及能做的綜合能力,以此來彰顯出物流行業的跨界、跨領域的特征。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適當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這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工學、管理學等知識,充分了解物流相關專業的理論和方法。這樣,既對學生進行實際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供應鏈的解決與設計及倉儲、庫存的控制、運輸的優化和物流自動化等技能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又能確保學生在物流工程領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高職物流工程技術職業本科專業教學現狀
1.課程設置不合理
從人才培養的方面來看,物流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要求中包括知識、能力及素質三大要求,而這其中的能力與素質,大多需要學生從社會實踐中獲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職業本科院校在課程設置上不合理,過于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課的比例嚴重不足,并且通常分布在每一個學期乃至畢業實習等環節中。還有一些職業本科院校對實訓的基礎、實踐基地的投入不夠,加之教師的實踐經驗也相對匱乏,盡管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也只是重形式輕考核,導致實踐教學十分不理想。特別是在課程比例、教學軟硬件的投入等方面,部分職業本科院校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失衡,培養的學生雖然具備豐富的物流工程技術理論知識,但是實踐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2.缺少實踐教材
當前,職業本科院校物流工程技術專業的理論教材較多,而關于物流實訓的配套教材卻很少,尤其缺失結合企業崗位要求的實踐教材。也就是說,物流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材,類似教學軟件的操作指南,導致這些實踐教材無法與理論課程的教學相匹配,更無法與企業實際的物流業務流程、崗位的技能要求相結合。
3.部分教師實踐能力不足
在職業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實踐教學環節通常是根據學校的設備條件和教師的具體情況來安排的。而一些職業本科院校的教師大多數為應屆畢業生,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與專業素養,但是缺乏實踐的歷練,實踐能力不足,往往只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缺少對學生職業崗位技能的培訓。并且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部分教師讓學生去自主實踐,缺少對他們的指導,使得實踐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4.產學對接不暢
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職業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不能僅僅依靠自身的實訓教學設備、場地與師資力量,還要有企業資源的補充與支持。尤其是現場教學是最佳的途徑,且企業的優秀員工與技術人員也是實踐教學的良好師資。但是有部分職業本科院校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加之擔心干擾企業的正常運營及牽涉企業的一些商業秘密等因素,不重視產學結合,導致產學對接難以實施與執行,始終處于探索之中。
三、新產業視角下的高職物流工程技術職業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策略
1.明確構建思路
在新產業視角下,職業本科院校構建物流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以院校為背景,將應用與實踐融入專業的設置、課程的布局和科學的研究,以及教學模式與評價等環節中,確保知識應用、技術應用在物流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中得到充分體現,以實現物流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的創新與改革。
首先,對于物流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職業本科院校應樹立一條主線、兩個抓手及四個體系的課程建設理念,加強對企業現實業務流程、工藝與技能的了解,并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重點訓練,強調技術、重視應用、立足產業,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其次,在課程設置方面,職業本科院校要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操作環節中,并逐漸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這樣,既能使學生具備新技術、新理念及新產業的視野,符合企業的崗位及用人需求,又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與專業素養的全面提升。
2.建設實驗室
新產業視角下的職業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對于物流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而言,職業本科院校要為學生提供與之相配套的實踐教材,根據理論教學內容及知識點,以體驗為主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建設虛實結合的校內實驗室,充分凸顯物流工程的技術性與開放性,并利用實驗平臺的信息集成與資源共享等功能,打造出產學用創為一體的綜合平臺。
與此同時,職業本科院校要對現代物流工程技術實驗室不斷進行優化與完善,建設物流工程實驗室、供應鏈一體化的實驗室,乃至物流企業模擬實驗室、智慧物流及技術創新實驗室等。這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應用并在實驗室中進行檢驗,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操作技能。還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散,讓學生擁有隨時進行實踐的平臺,從而為其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優化師資隊伍
實踐教學是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基礎條件,職業本科院校要加大對物流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師資隊伍,重視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培訓,如專業教師進入企業掛職、觀摩及學習等,促使教師能夠與時俱進,緊跟物流行業的發展動態與步伐,不斷積累實踐教學的經驗。除此之外,職業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內及校外的資源,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首先,職業本科院校要通過校內的招聘、專業教師的培養等途徑,構建雙師型的教師團隊,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為教師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并且讓他們參與到企業的經營、企業的物流項目之中,不斷豐富物流工程技術專業教師的閱歷。
其次,針對校外的優秀專業人員、企業的技術人員,職業本科院校可聘請他們擔任物流工程技術專業的校外兼職教師,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技能,利用他們的實戰經驗,給予學生更加專業的技術指導。同時,這些人員也可參與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課程的設計、開發之中,在整體上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從而為學生的高質量實踐學習提供支持與保障。
4.建設實訓基地
職業本科院校要圍繞新產業的發展趨勢,建立產業驅動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物流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帶來全新的面貌,讓學生擁有全新的實踐體驗。這就要求職業本科院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多層次合作,和企業建立產學研創一體化的創業孵化、實踐教學、科研服務及應用測試等方面的合作模式,重點開發校企共建的專業核心課程,并結合當前物流工程技術的動態與市場環境,組織學生進行認識性的實習、課程實習、企業實習及畢業實習等不同層次、不同環節的校外實踐活動。職業本科院校要鼓勵企業技術骨干、物流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共同指導和實踐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物流協會組織的活動,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習等。這樣,能確保產學的有效對接,實現教師的真教、真傳,企業的真需求、真應用,學生的真學、真做。
除此之外,學生在校期間通過課程學習,基本上掌握了關于物流倉儲、運輸、配送及包裝等技術知識,并且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與設計,不斷創新。而學生在企業的實習環節,更能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以發展性、前瞻性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解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物流技術與知識的更新,應與時代新技術緊密結合。所以,職業本科院校建設實訓基地,更利于培養學生對物流工作性質、內容及崗位能力要求的系統認知,使其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從而快速地走上工作崗位。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工作崗位勝任力與適應力,又能促進企業的升級與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產業視角下,物流工程技術職業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能夠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深度整合,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進而促進物流行業的持續發展及產業的升級。因此,職業本科院校要加強物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為學生創造實踐的平臺與實訓機會,促使他們更加全面、系統地掌握物流工程技術知識,并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這在很大程度上能讓學生深刻了解物流行業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及崗位能力需求,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與專業素養,使其成為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物流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家慶,丁瑤,韓美玲.“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大連海事大學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0(03).
[2]王慧娟,宋宏偉,臧愛軍.應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0(03).
[3]魏開偉.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創建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9(03).
[4]蔣建軍,易燦南,席釕姿,等.應用型本科校企融合與產學研聯動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湖南工學院物流工程專業為例[J].物流科技,2020(06).
[5]孫術發,李耀翔,肖生苓,等.基于“訂單班”培養的物流工程專業本碩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物流技術,2020(01).
[6]高俊.本科物流工程專業人才職業能力提升對策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08).
[7]祝榮欣.新工科背景下物流工程專業創新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為例[J].教育觀察,2020(09).
[8]秦婷,范錫宏,朱丹丹.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高校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當代教研論叢,2020(03).
[9]呂玉芬.雙創背景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索——以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筑美物流訂單班實踐教學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08).
[10]潘常虹.面向新工科的地方應用型高校物流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山西大學商務學院院級教改課題“‘智慧物流背景下的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編號:SYJ202018)研究成果;2020年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大數據應用下山西省智慧物流產業發展路徑研究”(編號:2020YY29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艷(1981-),女,山西定襄人,碩士,副教授,從事物流工程、計算機技術教育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Major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an
(School of Modern Logistics, Shanx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zhong 03061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undergraduate majors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ogistic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n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uch as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lack of practical teaching materials, insufficient practical ability of some teachers and poor connec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and points out that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can clarify the construction ideas, build laboratories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aff and build a training base to build a high-quality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n promot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post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ogistic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