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英 楊在忠(蘭州交通大學財務處 甘肅蘭州 730070)
國家發展,創新先行,創新已成為驅動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國家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加大對科研事業的資金投入,以改善科研條件,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基礎。2020年,我國研發經費總投入約為2.44萬億元,比2017年的1.76萬億元增長了38.63%;研發經費總投入占GDP的2.4%,達到歷史新高。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在科學研究領域獲得的國家財政撥款金額逐年攀升,2020年承擔了我國超過六成的基礎研究項目和重點科研任務,獲批的自然科學科研經費占全國累計自然科學基金投入的80%以上。充足的科研經費,為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與此同時,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有效評價高校科研經費的財務績效,已成為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績效管理起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后來被普遍運用到現代企業管理中。績效管理需要單位各級人員就績效目標及如何實現目標達成共識,并對管理對象獲得良好的績效評價結果提供幫助指引,進而推動企業目標實現。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的核心,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包括財務與非財務兩大范疇。財務績效評價是站在財務維度,運用相應的指標體系對績效進行科學評價。對高校科研經費實施財務績效評價,有助于推動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對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影響深遠。
近年來,一些學者對高校領域的績效管理展開了研究。車忠強、劉千(2020)認為,高校應該選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綜合使用定量、定性方法展開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王瑩(2019)綜合使用平衡計分卡、關鍵績效指標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指標體系、確定指標權重,對高校績效評價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李錦波等(2017)對比、分析了制約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的內外部因素,并就如何打破這些制約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耿廣猛等(2019)認為,針對同一套指標評價體系,可采用不同的績效評價方法,不同的方法形成的結論存在差異,這為評價主體在評價方法的選擇上提供了借鑒指引。
綜上,盡管諸多學者在高校績效評價管理方面展開了一定的研究,然而就如何開展科研項目財務績效評價尚未形成成熟的體系。基于此,針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現狀,探索研究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績效管理就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高校科研經費根據經費來源和資金性質,主要分為橫向科研經費、縱向科研經費及校內科研經費三大類(見下頁表1),其中校內科研經費包括教務處、研究生處、組織部、人事處、發展規劃處等部門下撥的針對性課題。隨著高校科研項目的多元化、科研項目數量的逐年攀升及經費投入量的增大,科研經費財務績效管理的難度有所提升。
新時期,國家對科研工作愈發重視,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高科研資金使用效益,各級科研管理部門根據相關科研制度先后出臺了相應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高校隨之也從各自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國家政策為基礎,因地制宜制定了各類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及規章制度,規范了科研項目從立項申報、經費使用、學術活動、成果獎勵到科研資料歸檔的全過程。高校財務部門制定了與科研經費管理配套的財務管理制度,促使科研經費的“項目管理”和“財務管理”緊密結合,使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有章可循。但在科研經費財務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表1 高校科研經費分類表
1.科研經費財務績效評價制度不完善。2018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強化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實行科研項目績效分類評價,加強項目關鍵環節考核,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項目調整、后續支持的重要依據。各級科研主管部門積極響應,陸續出臺了相關的績效評價措施、辦法,以期為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有效實施提供依據,很多高校也結合國家及各科研主管部門的政策,立足本校實際,對相關制度進行調整,但針對科研經費財務績效評價的制度仍不盡完善,致使科研項目財務績效評價工作缺乏可行的政策依據,績效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和公允性難以保障。
2.科研經費預算管理不科學,科研經費結題不結賬現象時有發生。目前,高校科研項目預算管理存在重立項,輕預算;預算編制嚴謹性不足;預算編制結構失調;對預算編制內涵重視度不高;預算執行進度與科學研究過程不匹配等問題。財務部門辦理科研經費報銷業務時,執行不科學的預算編制內容,會導致科研項目預算內容與項目執行情況不同步的現象,進而造成項目經費開支環節中“預算調整頻繁、項目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額度調整次數增加及項目結題前后調賬情形頻生”等不利局面,最終增加了相關部門的時間成本耗費,并使財務核算的準確性及嚴肅性大打折扣。此外,科研項目執行進度快于經費支出進度、科研項目已經結題而項目經費仍有余額的情況時有發生,對經費預算執行率提升造成不利影響,降低了科研項目績效管理水平,而且,對結題不結賬造成的這部分結余資金如何規范管理也是一大難題。
3.科研經費成本核算有待加強,對科研用固定資產監管不利。高校科研經費成本核算存在成本核算體系不完整、成本核算意識缺乏、成本核算方法單一等問題。科研活動中發生的水電費、科研場所占用費、圖書資源、網絡資源等間接費用未能形成合理的成本分攤辦法,致使科研成本失真,因此,高校應在間接成本補償方面投入精力,創建相應補償機制,促使科研成本核算明晰化。
科研項目負責人在開展科研工作過程中,一般會按照預算添置固定資產,諸如儀器設備、辦公電腦、辦公家具等。資產取得環節通常會在國資處辦理固定資產卡片,完成資產登記備案。但是科研活動進行中及結題后,很多高校未能形成對固定資產的有效監督及清查、盤點,結題后有些資產往往歸課題負責人個人所有,加大了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后續再有新課題申請,可能會重新采購新設備,違背了“資產使用盡量調劑解決,避免重復購置”這一原則。
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績效評價,需要構建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績效目標為導向,優化科研經費在投入、使用及產出環節的效用,進而促進科研經費“投入產出效率”的提高。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可使用諸多方法,如:平衡計分卡、關鍵績效指標法(KPI)、經濟增加值法(EVA)、目標管理法、層次分析法等,績效評價指標選擇既可采用財務指標,也可引入非財務指標。為了能在科研項目績效管理中把控績效評價的關鍵點,凸顯重要性原則,本文采用關鍵績效指標法(KPI),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探究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績效管理的思路。
關鍵績效指標法(KPI)是指基于組織戰略目標,設計、取樣、計量、解析組織內部流程在輸入、輸出端的重要參數,從而形成助力于組織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影響力指標,并據此進行績效管理的方法。構建行之有效的關鍵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完成績效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在構建關鍵績效指標體系時需遵循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法則”。帕累托認為,工作任務中最關鍵的部分僅占約20%,只要抓住組織中占比20% 的“關鍵行為”,就能有效把控整個主體。“二八法則”為組織績效評價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指引。與此同時,KPI關鍵績效指標的確立還需堅持指標特定原則、指標可量化原則、指標可實現原則、指標與組織目標關聯性原則及指標完成遵守時限的原則。
厘清組織戰略目標是構建KPI指標體系的關鍵環節。依據KPI指標體系構建原則,設置科研經費績效指標體系時,需重點剖析、研究高校科研工作的總體戰略目標。新時期,高校科研工作的總體戰略目標可歸納為:促進科研效率提高,優化科研服務能力,推動科研競爭力提升,高校需以此為導向理清本單位科研經費財務績效評價的關鍵指標。基于該戰略目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筆者所在高校實際情況,同時借鑒其他高校的相關經驗,經討論、分析、判斷,提煉出促使高校科研工作總體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驅動因素,進而得出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關鍵績效指標可由四個一級指標構成,分別為:科研經費預算編制指標、科研經費執行過程指標、科研經費結題指標及科研經費資金結余指標。為精確評價財務績效水平,需根據影響一級指標順利實施的因素將其進一步細分為二級績效指標。具體指標體系見表2。

表2 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績效KPI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構建后,還需測算指標權重。關鍵績效指標的權重分配應以實現高校總體戰略目標為導向,客觀反映各類指標對戰略目標實現的貢獻度。首先應測算四個一級指標的權重,根據一級指標權重賦值結果,可以判斷出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績效管理四類關鍵指標的重要程度,賦值最高的關鍵指標將成為高校科研財務管理的關鍵著眼點,把握好這一關鍵點,對助力高校科研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一級指標賦值完成后,還需確定各一級指標下囊括的二級指標權重。由于各高校針對各類科研項目的經費管理辦法不盡相同,因此對不同類型科研經費的二級指標的權重賦值也應有所差異。高校需成立科研經費財務績效評價工作小組,小組成員應由來自科研項目團隊、科研相關部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校內科研經費立項部門、財務部門、審計處、國有資產管理處等部門的業務骨干組成,績效評價工作小組需從高校科研工作實際出發,結合不同類型科研經費的特點,分類確定與科研經費類型相匹配的二級指標權重。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可采用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或頭腦風暴法等,本文不再贅述。
完成KPI指標體系構建及指標權重賦值后,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就可以運用到科研項目的財務績效評價中,評價工作小組應對科研項目展開定期績效評價與激勵,并對照績效指標體系內容,對被評價對象的績效表現進行系統、全面、公正、客觀的評價,同時結合評價結果做好激勵、懲罰工作。該績效評價體系的實施既有助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提高科研項目完成質量,又能強化教職工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主動性。高校應將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置于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的重要位置,依據評價報告結果,從各類科研經費財務績效考核得分的優劣程度出發,分類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策略并完善“激勵、懲罰”措施,為提高高校科研效率、推動高校科研競爭力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高校在將KPI運用到科研經費財務績效管理中還需綜合考慮、分析影響KPI順利實施的各種因素。比如,高校科研管理戰略目標的確定應得到高校管理層的支持和認可,這是戰略目標能否自上而下逐層分解的關鍵;應關注指標數量選取的科學性及指標權重賦值的合理性,因為不當的指標體系可能導致錯誤的價值導向,使得績效評價的結果可能有失公允,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倡導有效信息溝通,弱化課題組成員與科研相關部門、財務部門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為科研項目“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預算執行的有效性”及“預算執行進度與科學研究工作進度盡量同步”做好必要保障,為后期取得良好的績效評價結果打好基礎;績效評價結果需與個人激勵掛鉤,高校需完善相應的獎懲措施,以調動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將績效考核的價值落到實處,進而推動高校科研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良性發展。另外,KPI的設定并非一成不變,在國家科研政策及高校科研環境發生變動時,高校應以新的組織戰略目標為導向,及時修訂、調整現有的科研經費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并及時將新的績效評價體系公開發布給被評價對象及評價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