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翔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部署推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社會主義新鄉村。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村長期存在的臟亂差局面得到扭轉,村莊環境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農民群眾環境衛生觀念發生可喜變化、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十四五”時期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目前,全國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完成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十四五”時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認真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與資源化利用,同時繼續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工作。
一是完善設施設備,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水平。以縣域為單元,統籌規劃建設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對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尚未覆蓋的地區,盡快配齊配足設施設備;已經實現全覆蓋的地區,結合當地經濟水平,加強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提升設施設備的運行水平。同時,我們還將積極探索小型化、分散化的垃圾處理模式,推動解決偏遠地區農村垃圾處理的技術難題。
二是強化運行管理,健全長效治理機制。指導和督促地方執行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技術標準,切實提高運行管理水平。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設施運行維護,推行運行管護市場化。引入第三方機構和信息化手段,強化日常監督和檢查,保障收運處置體系穩定運行。
三是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動員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在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動員農民群眾參與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等,引導和規范村民正確投放生活垃圾,自覺愛護設施設備,自覺維護公共環境。
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和鄉村特色風貌保護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傳統村落保護好、改造好;要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異,以多樣化為美,要把挖掘原生態村居風貌和引入現代元素結合起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來實施了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加強村莊風貌的引導,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分五批將6819個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建立了掛牌保護制度。在10個市州實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建設了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通過幾年的努力,扭轉了傳統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增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同時,我們推進設計下鄉活動,指導各地在農房和村莊建設中注重保護鄉村特色風貌,提高鄉村設計和建設水平。這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將加強鄉村風貌引導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提出了工作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繼續開展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認定,指導各地完善省級傳統村落名錄,將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納入名錄的管理。健全傳統村落評估和警示退出的機制,加強動態的監管。繼續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點示范,統籌保護利用傳統村落和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田園風光等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讓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是提升鄉村特色風貌。我們指導各地以農房為主體,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塑造具有鄉土特色的自然景觀和鄉村生境,構建鄉村建設的營建要點,在農房的設計建造、環境整治和公共空間建設、特色風貌保護等方面提出基本的要求,營造留住鄉愁的村莊環境。持續開展設計下鄉,加強鄉村建設工匠的培訓管理,培育鄉村建設的人才隊伍。
三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機制。完善鄉村建設相關法律法規,為加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保護提供法治保障。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機制,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共同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共建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開展鄉村建設評價,將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保護作為重要內容,整體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本刊編輯 林鳳鳴)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