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毅
(甘肅省臨洮縣中鋪鎮畜牧獸醫站 甘肅 臨洮 730512)
育成羊通常是指斷奶后到第一次配種前的羊,通常是3~18月齡。這個時期的羊生長發育較快,需要的營養物質較高,具有較高的飼料轉化率,因此需要對其進行良好的飼養管理才能夠使得育成羊發揮其最佳生理性能。
在飼養羊之前要選擇良好的育成羊品種,養殖場需要根據羔羊的表現來篩選種羊,這樣就可以選出生產性能良好、生長快、品質優良的種羊。
2.1 飼養方式。育成羊可以選用舍飼和放牧相結合的方式,這樣能夠減少飼養成本,提高飼養效率。尤其是對冬季出生的羔羊,在斷奶后正好可以進行放牧,到下一年的秋季時體重可以達到35 kg左右。在入冬前要準備足量的過冬的粗飼料,主要是以舍飼飼養為主,輔助以放牧,否則會導致育成羊吃不飽而掉膘。當春季到來時,要增加羊群的采食時間。尤其是對要進行配種的育成羊,要讓其在優質的草場進行放牧,以確保其能夠攝取足夠的營養和保持良好的體況,達到配種前的優良狀態。
2.2 分圈飼養。在飼養育肥羊前,需要根據情況進行分圈飼養,在分圈前要關注體質、體重和性別,依此分圈。這樣可以避免由于公母羊的體重差異過大導致在飼喂時不容易把控飼料的飼喂量進而造成營養不良或過剩,而且公母羊同圈飼養容易導致自行交配,不僅影響成功率,還會影響繁殖情況和羔羊的品質。
2.3 科學飼喂。通過科學飼養可以確保育成羊大多能夠在當年就進行配種和繁殖。4~8月齡的育成羊的飼料中粗飼料不能超過20%,在以精飼料為主的基礎上應補充一些干草和青綠飼料,這是由于這個階段的羔羊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對粗飼料的利用度較差。當育成羊發育到9~18月齡時,就能夠對粗飼料進行消化和吸收,可以自行采食大量的青貯飼料和秸稈粗飼料等,粗飼料的含量可以達到25%。給育成羊飼喂大量的干草還能夠促進消化器官的發育,這樣飼養出來的羊具有較大的體格和充分發育的乳房。
2.4 精料搭配。在育成前期,精料搭配是68%的玉米、7%的豆餅、10%的麥麩、12%的花生餅、1%的磷酸氫鈣、食鹽和添加劑,精料飼喂量控制在0.4 kg/d。而在育成后期,精料的配比應當有所改變,分別是45%的玉米、12%的豆餅、15%的麥麩、25%的花生餅1%的石粉、食鹽和添加劑,這時候精料的飼喂量為每天0.5 kg。通常精料需要控制蛋白質為15%~16%,精料中的能量應當占總飼糧的70%左右。在分群后,由于公羊的生長速度快于母羊,因此,在飼喂時需要給公羊提供更多的精飼料。
3.1 環境控制。在育成羊的管理中,要給其提供優良的環境,羊舍內要干凈衛生,要對圈舍常打掃,常出糞,并定期對羊圈舍內進行消毒。消毒時避免消毒不嚴、不徹底、留有死角的情況,這樣會導致病原的滋生。羊圈舍內要保持干燥,且通風良好,這樣可以減少羊受到各類病原的威脅以及避免有害氣體造成羊群的刺激和發病。在養殖過程中應當保持安靜的環境,以減少噪音對羊群形成應激。在不同的季節,要給羊群提供溫度和濕度適宜的條件,在天氣炎熱的季節做到防暑降溫,在寒冷的季節做到防寒保暖。還要適當控制羊群密度,尤其是要避免天氣炎熱的季節密度過大而導致出現爭斗的情況。在天氣寒冷的季節可以適當將密度調高,以便可以提升圈舍內的溫度。
3.2 羊群運動。要給羊群提供平整、寬敞的運動場所,確保羊群能夠在運動場內進行運動,最好每天都運動,可以增強羊群的體質和抵御各類疾病的發生,促進育成羊的生長發育。
3.3 定期監測。在育成羊養殖過程中,需要定期對羊群整體的體重以及生長性能進行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對飼料的配方和飼喂方式進行調整,以便能夠滿足羊群生長需要。
3.4 疫病防控。要對育肥羊群進行免疫接種,這樣能夠預防大多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而后要進行驅蟲工作,因為羊群多采取放牧和舍飼相結合的方式,很容易感染寄生蟲,尤其是線蟲、吸蟲和絳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