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敏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鰻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鯉形目鰍科花鰍亞科,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速、適應性強等特點。鰻鰍營養價值非常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鈣、磷等礦物質,有“水中人參”的美稱[1]。備受養殖戶的歡迎和消費者的青睞,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選擇鰻鰍作為養殖品種,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隨著鰻鰍規模化養殖的開展,對鰻鰍配合飼糧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魚類獲取蛋白質的最重要途徑是攝食配合飼糧,飼糧蛋白質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魚類的生長速度和養殖的經濟效益[3],因此,了解鰻鰍對飼糧蛋白質的需要量,對于改善飼料的品質,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目前為止,關于鰻鰍蛋白質需求量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探究不同飼糧蛋白水平對鰻鰍生長性能的影響,尋找最適宜鰻鰍生長的蛋白水平,為開發高質量的鰻鰍飼糧提供理論基礎和數據支撐。
1.1 材料
1.1.1 試驗動物。本試驗以鰻鰍幼魚為試驗材料,日齡為15 d,每尾體長3.5~4.7 cm,平均初始體重0.28×0.05 g。
1.1.2 飼糧。本試驗采用了5種不同蛋白水平的飼糧,飼糧組成成分見表1。

表1 基礎飼糧配方及營養組成
1.2 方法
1.2.1 飼養管理。將鰻鰍幼魚用1%~2%食鹽水消毒5 min[4],從中選擇體質健壯、大小均勻的鰻鰍200條,隨機分為5組,分別放置在不同的水族箱進行培養,培養水為晾曬7 d的自來水,預飼期1周。飼養期每天投飼2次飼糧,即8:00和16:00各1次。每天觀察記錄試驗鰻鰍的健康狀況,及時清理水中雜質,更換水體。飼養試驗進行30 d,每10 d測量鰻鰍的重量。記錄每組鰻鰍的重量變化及飼糧的攝入量。
1.2.2 數據測定及處理。試驗結束后饑餓24 h,對每組鰻鰍進行計數和稱重,計算每組鰻鰍的成活率、增重率、飼糧效率、蛋白質效率和特定生長率,使用Excel對數據進行處理。具體計算公式見表2[5]。

表2 測定指標與相應公式
2.1 飼糧蛋白水平對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長率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到,鰻鰍的成活率在蛋白質水平36%時達到最大值;增重率在蛋白質水平為40%時達到最大值;特定生長率在蛋白質水平為38%時達到最大值。從圖1、圖2可以看出,鰻鰍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隨著飼糧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上升,在飼糧蛋白水平大于36%后趨于平穩。

圖1 飼糧蛋白水平對鰻鰍增重率的影響

圖2 飼糧蛋白水平對鰻鰍特定生長率的影響

表3 飼糧蛋白水平對鰻鰍生長性能及飼糧利用率的影響
2.2 飼糧蛋白水平對蛋白質效率、飼糧效率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到,鰻鰍的蛋白質效率及飼糧效率均在蛋白質水平36%時達到最大值。從圖3、圖4可以看出,鰻鰍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長率隨著飼糧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上升,在飼糧蛋白水平36%時達到最大,然后隨蛋白水平升高而下降。

圖3 飼糧蛋白水平對鰻鰍蛋白質效率的影響

圖4 飼糧蛋白水平對鰻鰍飼糧效率的影響
飼糧蛋白質含量是影響魚類生長的關鍵因素,飼糧中蛋白質含量不足,會導致魚體的代謝率下降,免疫力減退并易感染疾病,長期后果是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甚至會停止生長;蛋白質含量過高,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從而造成脂肪積累,分解過量蛋白質時會生成大量氮素,從而增加腎臟負擔,還會加劇水體中氮污染。
研究結果發現,鰻鰍的增重率、飼糧效率、蛋白質效率、特定生長率均受飼糧蛋白水平的影響,且變化趨勢一致,即隨著蛋白質水平的上升先增加后下降。綜合考慮各項指標,鰻鰍幼魚飼糧最適蛋白質的水平為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