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晶晶 張慶萍 鄧羽佳 夏 詠
(新疆農業大學 經濟與貿易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2)
我國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等文件為全力推進新文科建設指明了方向,如何依托互聯網技術建設文科課程,為學生提供綜合性和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已成為新文科背景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課程組以“國際貨物運輸保險”課程為例,依托優質課程建設項目等,現已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業務操作能力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并自2018年開始連續開展了3個學期教學實踐。基于前期教學實踐和一系列教研教改項目成果,針對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實際需求,并結合精心制作的測試題庫和實訓項目等,提出了“316模式”的“國際貨物運輸保險”課程混合式教學框架,并開展了具體教學實踐。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課程組及時研究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方案,并基于課程組長期積累的教學資料,依托移動互聯網平臺建立課程檔案,提出如圖1所示的“3個平臺、1個測試題庫、6個實訓項目”的翻轉教學框架(簡稱“316模式”)。

圖1 “316”模式
3個平臺分別為微信、班級小管家和騰訊課堂。其中微信平臺主要提供通知發布、互動交流及小組討論等功能。班級小管家平臺是微信小程序,能根據授課教師的需要實現班級創建、課程檔案建立、選課學生信息完善等功能,不僅極大地方便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也有利于學生隨時查看課程資料及相關通知。該平臺具有強大的便捷功能,“316模式”的教學框架中主要使用該平臺實現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自主學習服務:①課程組制作的預習資料、測試題庫和課后實訓項目在班級小管家上線,包括各章節課件、拓展預習資料、引例思考、課前測試、課后實訓等欄目,可以建立課程檔案、發布通知、接收作業、投票問卷、互評投票等;②學生則能夠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我調節學習進度。騰訊課堂是專業在線教育平臺,能夠幫助老師快速搭建自己的專屬課堂,主要提供直播授課、簽到、課堂搶答、舉手連麥、課程回放等功能。
圍繞本課程的實踐特色,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業務操作相聯系,以預期學習結果(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ILOS)為導向,將“國際貨物運輸保險”課程的預習達成目標和慕課知識點“標準化”,并以測試題形式呈現。例如,對于租船運輸教學,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重點掌握滯期費和速遣費條款,設計單選題、多選題、技能案例等測試題。如圖2所示,設計滯期費計算題督促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點并完成作答。

圖2 滯期費計算題驅動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點示例
以課前測試題等任務為導向驅動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對基礎知識點提前熟知,再通過教師課堂內容講解、題目解析及課后實訓項目操作,加強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能力,實現理論知識與業務實踐的結合,進一步增強自主學習動力。
按照測試題和實訓項目等任務導向,課題組研究制定了國際貨物運輸保險課程教學大綱,將課程內容劃分為10個項目來安排。由于國際貨物運輸及保險業務的一些知識點在前置課程“國際貿易實務”中有所涉及,但對很多知識點與實際運輸及保險業務的關聯性了解不足。因此,通過線上慕課和線下課本預習,在班級小管家中設置了很多測試題,驅動學生思考和自主學習書本知識點。例如,設置了一道技能案例題:已知買賣合同裝運期、船舶等泊時間和裝貨率來計算合理受載期。這個題目要求學生運用國際貿易實務中的買賣合同裝運期條款知識及國際貨物定程租船運輸合同中的受載期條款知識,在考查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水平。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慕課采用中國大學MOOC的課程,在考核方面統一以班級小管家發布測試題進行檢驗,并開放同伴互評方式。課下方面,按照課前、課后知識點掌握程度的不同,在課前以設置單選題、多選題以及案例分析題為主,實踐練習題(即實訓項目)為輔,重點督促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后考核則以實踐練習題為主,客觀題為輔,強調知識點的應用。課上方面,主要設置了判斷題和技能案例等題型,既能快速地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也可以調動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此外,在課上、課下考核方面都開放了同伴互評方式,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學生(同伴)客觀題作業的成績水平和主觀題作業的完成情況,并能夠對其進行打分和點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從評閱者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實踐題所涉及的知識點,能夠互相學習彼此的優點,還可以了解自己在同批學生中的成績水平。此外,通過將作業與同伴分享以及來自同伴的肯定都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本課程采用了學生互助互評方式開展測試題+實訓項目等任務驅動的翻轉模式。該模式能夠考察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討論學習、組內探究學習與協作解決問題的情況。通過分析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實務的10個項目,從中挑選出與課程知識點結合較緊密的100道判斷題(10個項目×10道/項目)、24個案例和6個實訓項目,涉及海運對象及工具、海運運費計算、海運提單繕制、租船運輸業務、國際鐵路聯運及大陸橋運輸業務、海洋貨物運輸保險險別及條款、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實務等方面的內容。
其中,100道判斷題目按照課程項目均分,定時在課間發布,要求所有學生在限定時間內答題。24個案例和6個實訓項目根據復雜程度,分為兩組,第一組8個案例和2個實訓項目,對應任務1;第二組16個案例和4個實訓項目,對應任務2;所有學生按2人自由組合1小組,共分成16個組,按照課前測試情況分檔抽取案例和實訓項目。任務1中的8個案例,每個都由2個組抽取;任務2中的16個案例,每個都由1個小組抽取;任務1中的2個實訓項目,每個都由8個組抽取;任務2中的4個實訓項目,每個都由4個小組抽取。每個學生除了完成本組抽取任務外,還要對組內同學表現情況及其他小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審。
以任務1中的實訓項目2為例,第1、2、4、6、8、9、14、16八個小組抽到此實訓項目,實訓內容是基于提單制作等知識點繕制海運出口裝箱單。學生首先需要在慕課和課前書本預習(依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認真學習提單制作內容,然后需要小組協作(團隊精神),探究解決出口裝箱單繕制的實際問題。該部分內容基于理論知識點拓展而來,使用了“316模式”中提到的微信平臺和班級小管家平臺。各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將完成的項目資料上傳至班級小管家系統,由教師組織學生評審其他小組提交的項目資料,所有未抽取實訓項目2的同學都可以對上述八組提交的項目資料進行評比打分。通過這種互動,每個小組都可以及時獲取本組項目完成質量情況以及同一項目在不同組間的水平分布。為了進一步讓所有學生展示和講解出來所完成的項目成果,設置了任務3。各小組從之前完成的任務1和任務2中抽選一個實訓項目,將其完成情況做成PPT展示,并在規定時間內上傳至微信群。教師組織學生觀看各組PPT展示,并進行討論打分和給出評審意見。
在學生互助互評—任務驅動的翻轉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反饋驅動的多輪翻轉。一是全體學生以測試題等任務為導向,需要課前預習書本知識點和觀看慕課視頻,完成第一輪翻轉;二是學生兩兩組隊,協作完成一個案例或實訓項目,并提交材料至班級小管家系統,再由教師組織討論和分析,完成第二輪翻轉;三是設置任務3,由各組同學展示實訓項目成果,通過制作展示PPT時,允許根據分享活動中從其他小組學到的東西進行修改完善,從而完成第三輪翻轉,形成適應學生技能訓練及提升的教學流程。
本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由平時成績(30%)和考試成績(70%)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包括課前測試得分(占40%)、考勤得分(10%)、課堂表現得分(30%)、課后測試得分(10%)和翻轉任務得分(10%)。結合一學期考核成績進行分析,該班中等成績及以上的學生占總人數的比例達到84.37%,不及格率僅為3.13%,總體教學效果較好。其中,平時成績部分普遍較高,一方面與學生參與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測試的積極性較高有關,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對任務驅動型的翻轉教學評價較高,教師評價得分均值達91分。然而,從卷面成績中也發現,多數學生丟分之處集中在計算題和綜合題部分,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要求較高,反映出學生在這方面完全通過線上授課的方式效果欠佳。為此,將在如下方面進行重點改進:一是在疫情過后加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強化部分實操項目紙質版訓練及PPT成果展示;二是進一步增加案例講解課時,細化講解過程,配以計算過程及結果展示,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針對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要求,選取中國大學MOOC的相關課程,并結合課程組精心制作的測試題庫和實訓項目以及班級小管家平臺、微信平臺和騰訊課堂平臺等,提出了“316模式”的混合式教學框架。通過測試題和實訓項目等任務導向的自主學習方式和學生互助互評—任務驅動的翻轉教學模式實現了對學生課程學習的綜合性及個性化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