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陳婷,仇冬霞
(1.如皋市人民醫院藥劑科;2.如皋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 南通 226500)
冠心病心絞痛屬臨床心內科的常見疾病,因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暫時急劇性缺血、缺氧引發的以心前區壓榨性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多發于老年人群,且其發病率較高。西醫藥物為目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常用方法,其中氯吡格雷屬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是一種新型二磷酸受體的有效拮抗劑,其可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促使血管疏通,改善心肌血供,進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其對機體內炎癥反應無較大作用,因此需加用其他藥物進行聯合治療[1]。曲美他嗪可提高冠狀動脈血流量、抗心肌缺血,進而改善心肌代謝,同時其具有較強的抗炎效果,可減輕心肌損傷程度,臨床多應用于心絞痛的預防和治療[2]。本研究采用曲美他嗪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旨在探究其對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間于如皋市人民醫院就醫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78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1、18例;年齡46~77歲,平均(62.79±2.84)歲;病程2~8年,平均(4.67±0.51)年;心絞痛分級:Ⅱ級14例,Ⅲ級16例,Ⅳ級9例;心絞痛類型:穩定型心絞痛19例,不穩定型心絞痛20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0、19例;年齡47~78歲,平均(62.81±2.67)歲;病程3~9年,平均(4.71±0.54)年;心絞痛分級:Ⅱ級13例,Ⅲ級18例,Ⅳ級8例;心絞痛類型:穩定型心絞痛2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識2010》[3]中有關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者;具有心絞痛典型發作癥狀者;心電圖顯示心肌缺血者;意識清晰,治療配合度高者等。排除標準:既往有心臟手術史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合并重要器官惡性腫瘤者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均依據不同患者的病情給予抗血小板聚集制劑、β-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等藥物,同時予以調脂、降壓等治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10,規格:75 mg/片],75 mg/次,1次/d。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口服鹽酸曲美他嗪片[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465,規格:20 mg/片],20 mg/次,3次/d。兩組均需進行持續30 d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4]中的相關標準進行評估,顯效:患者治療后心電圖恢復至基本正常;有效:患者治療后靜息心電圖或者次極量運動實驗顯示心電圖缺血性ST段降低,且ST段回升0.15 mV以上;無效:患者治療后靜息心電圖或次極量運動實驗顯示心電圖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水平[血漿內皮素(ET-1)、一氧化氮(NO)];采用血管內皮功能檢測儀分別對充氣阻斷股動脈血流5 min后的肱動脈內徑(D2)、右側上臂肱動脈血管舒張末期內徑(D1)進行檢測,連續測量3次后取均值,肱動脈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FMD)=[(D2-D1)/D1]×100%。③心功能指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每搏輸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臟指數(CI)]。④炎性因子指標。血液采集方式同②,離心處理后(3 000 r/min,10 min),分離血清,炎性因子指標水平[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正五聚蛋白-3(PTX-3)]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心功能指標及炎性因子指標)、計數資料(臨床療效)分別采用(±s)、[例(%)]表示,分別行t、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相較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血管內皮功能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ET-1水平均比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FMD、血漿NO水平均比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ET-1:內皮素-1;FMD:肱動脈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NO:一氧化氮。
組別 例數ET-1(ng/L) FMD(%) NO(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9 100.94±12.54 80.49±10.45* 5.69±1.37 7.44±1.63* 49.04±4.73 60.66±5.21*觀察組 39 100.88±12.46 60.74±8.13* 5.75±1.29 9.18±1.98* 48.97±4.68 78.77±5.68*t值 0.021 9.316 0.199 4.237 0.066 14.67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心功能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LVEF、SV、CO及CI]水平比治療前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V:每搏輸出量;CO:心輸出量;CI:心臟指數。
組別 例數LVEF(%) SV(mL) CO(L/min) CI(L/min·m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9 43.65±3.47 48.74±3.88* 49.53±3.92 54.37±4.32* 3.74±0.53 4.21±0.63* 2.78±0.44 3.37±0.49*觀察組 39 43.68±3.51 53.65±4.39* 49.57±3.96 61.64±4.75* 3.77±0.55 4.97±0.72* 2.76±0.41 4.25±0.67*t值 0.038 5.234 0.045 7.071 0.245 4.961 0.208 6.62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炎性因子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血清hs-CRP、PTX-3)水平均比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hs-CRP:超敏-C反應蛋白;PTX-3:正五聚蛋白-3。
組別 例數hs-CRP(mg/L) PTX-3(μ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9 8.94±0.54 6.49±0.45* 1.69±0.37 1.44±0.33*觀察組 39 8.98±0.46 4.74±0.13* 1.65±0.39 1.18±0.26*t值 0.352 23.332 0.465 3.865 P值 >0.05 <0.05 >0.05 <0.05
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機體內炎性因子水平過高均可引發冠心病,當斑塊穩定較差時可引發繼發破潰、出血,導致血管腔表面出現內皮下膠原纖維裸露現象,而膠原纖維具有直接激活相關凝血因子的作用,可促進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導致心肌缺氧,進而引發心絞痛。氯吡格雷是臨床現階段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常用藥物,其能夠選擇性與血小板表面腺苷二磷酸(ADP)受體結合,通過抑制ADP介導的纖維蛋白原、糖蛋白GPⅡb /Ⅲa受體的結合,繼而發揮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該藥物單用療效欠佳,無法快速控制病情,故臨床通常考慮聯合用藥方式[5]。曲美他嗪是心肌代謝類藥物,具有調節心肌細胞能量代謝、增加葡萄糖氧化、促進心肌細胞產生及提高心肌細胞對氧氣利用率的作用,進而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穩定病情[6]。本研究中,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LVEF、SV、CO及CI水平均升高,提示曲美他嗪聯合氯吡格雷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治療,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與心功能。
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與血管內皮功能密切相關,ET-1、FMD、NO為臨床常見的可表示血管內皮功能的指標,ET-1可促進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屬內源性縮血管物質,其在血液中的高水平表達可加重血管內皮損傷,引發心絞痛;FMD可表示肱動脈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其水平升高表明肱動脈壓力反應性擴張程度增強,動脈內血流量增多,冠心病心絞痛發病風險降低;NO具有擴張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其生成量減少,可導致冠狀動脈管腔狹窄,增加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風險[7-8]。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內的脂質成分增加后可誘導、活化炎性相關因子,從而促進血栓形成,引發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管腔的阻塞,進而誘發心絞痛,hs-CRP作為急性期反應蛋白,由肝臟合成、分泌,其水平升高時,表明機體炎癥反應加重;PTX-3作為炎癥刺激的敏感性物質,在機體炎性反應過程中具有急性應激的作用,其水平升高,提示機體全身和局部的炎癥反應程度加重,兩者在血液中的高水平表達可加重心肌細胞損傷[9]。本研究結果顯示,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漿ET-1、血清hs-CRP及PTX-3水平均降低,FMD及血漿NO水平均升高,說明應用曲美他嗪聯合氯吡格雷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治療,可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降低機體內炎性因子水平,效果較為理想。分析原因可能為,曲美他嗪具有減輕由心肌缺血所導致的細胞內酸中毒的作用,可減少自由基、內皮素的釋放,減少鈣超載,進而保護血管內皮功能,降低血液中ET-1水平,提高NO水平,改善FMD;同時曲美他嗪還具有抑制脂質過氧化的作用,可減輕炎性刺激,緩解炎癥反應,進而降低血液中hs-CRP、PTX-3水平[10]。
綜上,采用曲美他嗪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促使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得以改善,心功能得以提高,同時其具有抑制機體內炎癥反應的作用,治療效果優于單獨采用氯吡格雷治療,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