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玥,王 旭,于 嵩
(遼寧中醫藥大學解剖組胚教研室,遼寧 沈陽 110847)
《人體形態學》是本校護理學(包括護理中升本和專升本)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生理、生化、病理等后續課程和臨床實踐所必備的基礎課程。本門課程分為三部分。首先,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指導下,通過理論教學及實驗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掌握器官宏觀形態結構、位置及毗鄰關系(大體解剖學部分);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學生在微觀水平掌握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光鏡結構及超微結構,理解結構與功能的相適應關系(組織學部分);此外,熟悉人體胚胎發生過程和常見畸形成因與預防(胚胎學部分)。通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均得到培養和提高,并為學習其他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基礎。
2020年第二學期,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人體形態學》理論和實驗教學臨時改為網絡線上教學模式,采用軟件主要為超星學習通[1],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授課教師從開始的一籌莫展到輕車熟路,逐漸地適應了網絡教學,并掌握網絡授課的基本技能,保證教學順利開展。2020年暑假過后,本校迎來了疫情之年首屆大一新生。學生陸續返校,授課形式仍然采用線下教學為主。為了讓課堂不在枯燥無味,教研室授課教師決定在已有線上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面對面線下教學,即不斷開展線上教學課程建設,并融合線下多元化的教學改革,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發揮線下和線上各自教學優勢。下面將對這一段時間以來《人體形態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進行詳細總結與探討。
遼寧中醫藥大學《人體形態學》這門課程主要的授課對象是護院高護、護理中升本及專升本的護理本科生,這些高校護理學生普遍存在以下特點:(1)學生自身基礎與高校要求略顯不適應。本專業學生雖然實現了大學夢,但進校后,由于自身學習能力稍差,學習方法不得當,基礎不扎實,有些學生難以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2)人生目標模糊,缺少學習興趣,主動性不足。這也是一些學生成績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而且在課余時間,他們很少自我加壓復習,缺乏青年人那種銳意進取的精神。但更為重要的是,許多學生的學習不具有計劃性,不考慮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性,被動攝取知識,不涉及預習-學習-復習的簡單而基本的過程。由于學習的主動性、求知欲和探索性不夠,學生幾乎不提問題,對不懂的學習內容也難以表達哪里不懂,為什么不懂。(3)專升本和中升本的學生在??茖W習過程中,對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有所了解,但對所學知識只限于表面,死記硬背,缺少概括和總結能力。
目前,為提升教學效果,承擔本門課程的教師集體備課,探討教學方案和教學方式。采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在課前發布任務點視頻供學生預習使用(微課與翻轉課堂)[2-5],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可使教學結構更為完整,內容更加創新,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6-7]。學生觀看結束后,通過查閱相關教學資料,參與與臨床相關的教學案例分析,完成教師布置的討論內容,并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讓學生提前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并做好預習[8-9]。如“消化系統”一章,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課程中上傳《健康為本-不吃早餐的危害》《健康為本-肝》等視頻資料,通過生活小常識,使學生了解人體消化系統重要器官的結構及功能。同時,教師也通過學習通顯示的數據了解到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每一名學生的特點。
在課上教學過程中,為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融入立體解剖學圖譜和SliceViewer軟件,結合典型案例,以啟發式和問題式的教學方法,打破課堂枯燥沉默的狀態,使課堂生機有活力。此外,恰當地發掘課程體系理論和知識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元素,有助于學生在更好地掌握本課程知識的同時,樹立遠大的家國情懷,確定人生目標,提升職業素養[10]?!度梭w形態學》所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可以先理解為“德育”或“素質”)非常多。如遺體捐獻文化影響學生的“感恩,敬畏,責任”的價值觀,以實驗報告為導向的科學觀等。在授課過程中,當教師講到神經系統脊髓結構一節的時候,會提及一丸濟世德的中國著名病毒學專家、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顧方舟爺爺,通過真實故事的呈現,使學生們懂得醫者大仁以及醫學大家的人格魅力與科學精神,激勵學生要為解除人類之病痛而刻苦學習,更需要未來的醫生能給予這些患者更多的溫暖和關愛,使學生帶著思考和使命開始醫學知識的學習。對于教師而言,課程思政的融入具有育人和自育作用,這需要教師不斷地發掘《人體形態學》課程思政元素,開闊視野,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尋“道”之道,“立德樹人”永遠在路上。
課后充分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布置作業、發布通知。學生作業完成后,系統自動批改客觀題,授課教師批改主觀題并直接給出成績及批改意見,并提供試卷答案及分析。授課教師可以通過軟件統計了解學生完成作業情況,并通過學習通消息或討論平臺進行答疑解惑。見表1。
本?!度梭w形態學》理論課均為66學時,實驗課22學時。2020年線上教學部分課程總評成績為教學視頻任務點(50%)+章節測試(20%)+簽到(10%)+討論(10%)+問卷調查(10%),學生均能很好地完成。線下部分的考核方式為期末考試(70%)+實驗課測試(30%)。2020級護院中升本、專升本學生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而2019級學生未受疫情影響,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在試卷難易程度相近的情況下,將兩期學生進行期末成績綜合比較。統計學分析表明,2020級70~90分學生人數較2019級顯著增多,不及格人數較少,且平均分高于2019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學生接受并喜歡新型教學模式,其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有所提高。由此可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優于傳統教學模式。


表2 2019級與2020級中升本、專升本學生期末成績比較

表3 2020級中升本、專升本學生調查問卷
綜上所述,通過半年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本?!度梭w形態學》課程中的實施,使學生脫離了傳統的填鴨式學習方式,學生由被動接受接受者轉變為課堂的中心,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顯著提高,同時也豐富了教師知識廣度,促進了師生間的教學相長。課堂思政的融入,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引入思政教育,引導教育學生不斷追尋和挖掘專業知識點所蘊藏的醫學人文知識,掌握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真正懂得敬畏、關愛和尊重生命,不斷提高人性修養,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堅持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