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婕
(南通大學藝術學院 江蘇南通 226019)
習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根據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用新的思路、舉措、辦法解決新的矛盾和問題”[1]。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培養合格優秀新時代大學生的重任,提高高校基層黨建質量是事關新時代高校辦學方向和黨的建設的重要目標指向和必然要求。我們要增強責任意識,采取有效措施,破解高校基層黨建中的難題頑癥,努力提升黨建質量,為新階段高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提高高校基層黨建質量是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應有之義。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尤其是將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質量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扎根高校基層與實際,從提高黨務工作隊伍和黨員質量、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提高黨建活動品牌創建、提高科研工作傳承與創新等方面下大力氣,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在高校黨組織中的活力和生命力,為高校現代化治理能力和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提高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質量是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的必由之路。高校基層黨組織是高校開展教學工作、科研創新和校園治理的基礎,也是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的最終落腳點。黨建工作質量的高低,反映出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能否得到貫徹執行,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高校的貫徹落實。提高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質量,確保全面從嚴治黨壓力層層傳導暢通、責任層層落實到位,使黨的意志、黨的聲音、黨的要求及時到達基層一線,轉化為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在基層“落地生根”。
提高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質量是與時俱進解決問題癥結的根本所在。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內外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對高校持續推進綜合改革和“雙一流”建設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基層組織既是高校工作堅實的支撐,也是高校突出的矛盾的所在。這就要求高校以時代發展的眼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以扎根基層的務實,以一切為了師生的情懷,針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痛點難點,以更大力度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將黨建工作與高校綜合改革及中心事業的發展有機結合,發揮人才智庫和創新活力,確保高校社會主義辦學的方向不動搖,在新時代的征程里展現新作為。
近年來,高校深入實施“對標爭先”工程,扎實推進和培育示范高校、標桿院系和樣板支部,深化高校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黨建工作質量明顯提高[2]。但也應清醒認識到,對標習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對照形勢發展變化,高校基層黨建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仍有較大的質量提升空間。
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基層黨員領導干部對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意義、工作定位、功能認識不足;重業務輕黨建,黨建工作弱化、虛化;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決策部署認識不充分,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不理解不遵從,黨章意識、黨員意識淡薄,尊崇黨章遵守黨紀、履行黨員義務自覺性不強。
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基層黨組織書記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履責盡責不到位;有的抓思想引領不深入,理論學習浮于表面,未能入心入腦;有的組織生活嚴肅性不強,“黨味”不濃,“辣味”不夠;有的斗爭精神不強、斗爭本領不高,抓隊伍管理、紀律約束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等等。
作用發揮不到位。部分基層黨組織缺少有效的平臺、精準的措施去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把黨建工作做成“面子工程”,以致黨建與業務出現“各彈各曲”“各唱各調”的“兩張皮”現象;部分基層黨組織思想教育和引導針對性不強,未能有效解決黨員干部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問題,應急動員機制和關愛激勵機制不健全,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未能有效發揮。
基礎工作不到位。黨務工作者隊伍數量和質量不高,專職比例不高,兼職黨務工作者承擔任務較多,不能集中精力抓好黨建工作;部分黨務工作者對黨建工作基本理論、基本規律、基本要求掌握不全面,對具體黨務工作的程序、規定不熟悉,謀劃和推進黨建工作能力不強,特別是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創造性開展黨建工作的辦法不多;對黨建工作跨學科、跨院系的研究網絡尚未建成,仍存在單兵、短期作戰的情況。
推動高校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突出政治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在教育引導、管理落實、夯實基礎上下功夫,實現基層黨支部的有效覆蓋,讓每一個黨支部都能在學校中心工作、綜合改革和現代化治理和中發揮堡壘作用,讓每一名黨員都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成為高校爭創“雙一流”工作中鮮明的旗幟。
突出政治導向,在教育引導上下功夫,切實增強抓黨建、強黨建的政治自覺。一是發揮政治“指南針”作用,提升“關鍵少數”政治能力。聚焦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實施政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歷練,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認識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意義,增強把黨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認真學習黨建理論、把握黨建規律、謀劃黨建工作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提升謀黨建、抓黨建的能力。二是發揮組織“領頭雁”作用,加強政治引領。堅持“第一議題”制度,完善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時間學習領會、研究措施、組織落實、跟蹤問效的閉環機制,把“兩個維護”落實到高校黨建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針對高校各院系實際情況,創新性的開展黨組織與學校基層組織的有機嵌合,打通痛點,消除盲點,探索優化黨建促學科交叉融合、促科研體制創新、促專業教育的新模式,注重縱向建設,提升黨組織的有效覆蓋;增強對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教育,解決“燈下黑”問題,不斷提高政治認識,增強政治定力和斗爭本領。三是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著力培根筑魂。以慶祝黨的百年華誕為契機,通過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習總書記七一講話,充分挖掘利用好疫情防控中的生動素材講好抗疫精神,借助《覺醒年代》《長津湖》《功勛》等熱門影視作品引導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黨史、光榮傳統和偉大成就進行主動學習,并通過深入思考寶貴經驗,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真理性和強大生命力的認識,進而增加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突出目標導向,在管理落實上下功夫,切實增強抓黨建、強黨建的行動自覺。一是以黨建工作標準化為目標,推動知責明責。梳理和歸納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的規定和要求,按照科學、規范、智慧的標準構建黨支部建設標準體系;健全校、院、系三級黨組織書記責任清單,明晰責任分工,擰緊責任鏈條,明確履行每項責任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和工作任務。完善黨建與高校中心業務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同考核的工作機制,圍繞高校教學、育人、學科和現代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升黨建的引領作用。二是以組織生活規范化為基礎,推動履責盡責。完善常態化黨性教育機制,強化思想引領,健全黨員干部結合興趣自己學、結合熱點黨組織集中學和全員全領域統一學的學習制度,做到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結合實際著力打造特色學習法和學習品牌,提升學習實效。規范并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談心談話等組織生活制度,通過重溫入黨誓詞、過“政治生日”等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增強黨支部生活的儀式感、嚴肅性。三是以監督管理精細化為抓手,推動守責擔責。堅持嚴管厚愛、抓細抓常,健全抓在平常、管在經常的工作機制。構建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建設,強化日常紀律教育和警示提醒,開展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同步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
突出效果導向,在夯實基礎上下功夫,著力增強抓黨建、強黨建的能力保障。一是加強能力培訓提升,鍛造過硬黨建骨干隊伍。把黨建能力提升列入領導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程,讓抓黨建、強黨建成為領導干部抓管理、帶隊伍、防風險、促發展的看家本領。重點抓好支部書記、支部委員、黨務隊伍的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和黨建工作知識的教育培訓,著力提升管好黨員隊伍、團結凝聚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引領業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成為愿抓、會抓、善抓黨建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加強制度“廢改立”,逐步健全黨建工作制度體系。根據中央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新部署新要求,對當前正在執行的黨建工作制度規定開展“廢改立”,及時廢止不合時宜的制度規定,修訂制定符合新形勢新部署新要求的制度規定,確保黨建工作、黨內生活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做好新制修訂制度的學習宣傳工作,引導基層黨組織準確貫徹執行。切實加強黨建制度規定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把制度執行列入黨建述職評議工作,以考核倒逼制度的剛性執行和責任的落地落實。三是加強黨建工作保障,持續激發黨建內生活力。健全校院領導“蹲點”聯系指導基層黨支部工作機制,通過解剖麻雀、分析癥結,既出思路、又教方法,以點帶面、層層推進,推動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質量的整體提升。完善黨建工作經費預算保障制度,把黨建經費列入行政預算,重點保障陣地建設、教育培訓、幫扶補助等項目開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動“智慧黨建”“互聯網+黨建”“大數據+黨建”等新技術新媒體的運用,擴大黨建工作“線上線下”覆蓋面,不斷增強黨建工作的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