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然
【關鍵字】國際貿易;信用證;出口商;風險;防范
信用證是一種獨立于商業合同之外且不受合同限制的文件,是純粹的單據化業務,同時,也是一種銀行信用。
首先提供了付款擔保作用,解決了貿易雙方互不信任的矛盾點。通過業務流程中開證行和付款行的開證和承付來解決買賣雙方直接付款交貨的信任風險。其次提供了資金融通作用,進口商只需繳納保證金,就可讓開證銀行開立信用證,直到匯票到期方需支付貨款。在此期間,進口商獲得了資金融通的時間差。出口商收到信用證后,可將信用證用于打包貸款或者辦理福費廷。
信用證的付款方式是一種逆匯法,即資金流動的方向與票據相反。其具有確定承諾、不可撤銷、相符交單性。
業務操作風險是指外貿公司人為錯誤、缺乏相關理論和知識及信用證支付方式框架內缺乏嚴格操作者導致的文件之間不相符的風險。由于信用證的一致性原則要求單單一致性、單證一致性、單內一致性,因此文件中的任何分歧都可能使外貿公司面臨虧損風險。出口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面臨的操作風險,主要是外貿出口公司職工的操作所為。業務操作風險可分為以下幾類:
(1)履約不嚴謹造成的操作風險。例如,生產安排可能不符合信用證訂單的要求,或完成產品生產時發現產品整體質量達不到標準或次產品數量過多,或溝通不正確導致檢驗證書的步驟錯誤,導致交易的實際結果與合同約定不符,妨礙了交易的順利進行。這種由于不遵守規則所造成的大部分風險是巨大和不可逆轉的,具有嚴重后果。
(2)單證核查過程中的業務風險。出口企業信用證的經營者對信用證的專業知識并不熟知,或者核查過程操作不夠規范,未能及時發現違規情況,很容易造成單證不符等銀行拒付的后果,使公司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3)制單過程中的操作風險。指操作員缺乏嚴謹或專業精神導致的文件制作錯誤。制單過程錯誤造成的經營風險在出口公司的信用證結算中很常見,并占風險的很大一部分。
進口商的商業欺詐稱為欺詐風險。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修改信用證的商業擔保。指開證申請人或受益人之一要求修改信用證時,進口商直接建議簽發有擔保付款,并將其發送給受益人進行私下交易,而不是通過正式的開證銀行修改信用證。由于這種私下交易的方式不屬于銀行信貸管理范疇,也不能保證開證銀行會付款,因此受益人負擔的風險極高。
(2)制造虛假信用證。偽造信用證一般有偽造的銀行印章、偽造的修改通知書、挪用銀行密押或者逃避開證銀行私下寄往進出口公司,以獲得偷竊交易貨物的機會。
(3)開證申請人不履行開具信用證的合同。信用證簽發的相關條件必須嚴格按照合同條款執行,有進口商為了謀取自身利益,通常推遲開證,通過觀察商品價格變化來獲取最有利于進口商的價格時間付款,特別是糖、鋼這種價格波動很大且需求量巨大的商品,更是會出現進口商惡意延遲開證和付款的行為。
(4)修改信用證。修改信用證與制造虛假信用證不同的是信用證本身是真實的,是由于不法商人以真實信用證為材料,通過縫紉、切割、涂改等方式變換信用證上的內容,目的是騙取交易貨物。
(5)不法進口商與開證銀行聯合開具虛假信用證。它是指不法進口商和一些信用級別較低的不法銀行為了欺騙出口商的交易貨物而開具虛假信用證,與制造虛假信用證不同的是開具虛假信用證需要進口商與開證銀行對出口商的聯合欺瞞。特別是在遠期信用證方面的詐騙,由于延遲向被欺詐者支付定期付款,獲取支付便利,使欺詐者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虛假信息鏈的編制,如以商品質量不合格拒付或開立空殼皮包公司,而由于開證銀行的參與,信用證交易環節增加,進口商非法欺詐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為外貿出口公司帶來巨大損失。
(6)使用特殊類型的信用證進行欺騙。一些最特殊的信用證要求進口商不必同時付款,進口商可以先收回單據,之后在指定時間付款。例如遠期付款信用證,受益人向指定的銀行提交單據,在確認相關文件符合要求后,銀行接受到期付款。但是,由于沒有匯票,受益人無法提前貼現進行融資活動,必須等到付款日期才能獲得付款。而進口商是先收貨后付款,存在攜款潛逃的可能,這無疑為出口商的收款增加了風險。
主要特點是,在信用證或相關合同條款中,暗藏一些外貿出口公司難以做到或含糊不清、相互矛盾的規定,使證明文件符合性的權利掌握在進口商手中,使進口商可以隨時埋下模棱兩可的規定,充分利用信用證的嚴格一致性特征,爭取取得信用證注銷或者解除對信用證的賠償責任,以達到收到貨物后可隨時拒絕付款的目的。如果受益人在交易過程中沒有注意到這些情況,被進口商僥幸埋下了軟條款,那出口商將會在整個交易中處于被動狀態,這對保護自身利益極為不利。軟條款的實質是一種可撤銷的信用證的偽裝。
信用赤字風險,包括來自開證銀行和進口商兩方面的信用風險。其中開證銀行的信用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開證銀行破產的信用風險。例如,如果開證銀行管理不善或無力支付,外貿出口的公司可能無法付款。
(2)開證銀行作為第一付款責任的議付銀行或者談判人,可以因為其自身無力償付該筆貨款或違約金的情況或者今后可預見的高風險決定拒絕付款,造成受益人的風險。
(3)開證銀行因信用狀況問題與開證申請人私下串通,故意欺騙出口公司。
之所以特意單獨提出即期信用證的風險,主要是因為前列風險中無論是商業欺詐風險、信用風險,還是軟條款風險,都由于其需要的事先準備或者調查的時間而實際大部分發生在遠期信用證中,即期信用證則由于交易迅速的特征而擁有不一樣的風險。
(1)在出口商發貨之前,客戶不會提供定金。在整個業務過程中,出口商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如果貨物到達目的地港口,并出于自身原因客戶選擇放棄接收貨物,進口商就不會遭受任何損失,相反,出口商將遭受經濟損失。當然,這可以歸類為信用風險之一。
(2)信用證延期導致的出口商受損。受益人想要從銀行收到貨物款項,就必須提供一套相應的單據和相關文件,之后銀行檢查文件中的每一個要素是否符合條件,一旦發現不符合要求,銀行有權拒絕付款。這種風險有時常發生的概率,因為只要單據文件出現一點錯誤,銀行會以風險為由拒絕付款,從而即期信用證會失去其原有的即時功效,而出口商由于沒有及時收到貨款而可能導致融資鏈熔斷。特別是在即期信用證中,由于銀行拒絕付款,出口商的貨物經常發霉或損壞,原來的即期信用證被推遲。
(1)欺詐風險的識別
首先,查明相關文件和信用證的真實性,確定是否完全符合合同條款,并認真審查文件上述有關規定,特別注意可能涉及修改信用證的模糊靈活的條件;其次,通過與有關銀行的密切溝通,防止誤解或蓄意欺騙,同時嚴格審查信用證相關人員,防止亡羊補牢的情況發生。
(2)軟條款風險的識別
指文件及相關模糊性,或可能導致信用證從身份審查的條款中修改,重點看這是否是一個靈活的條款定義。例如,同一條款在不同國家或者地區有不同的時間期限限制,不同國家或者地區對“國家測試”條款有不同的要求,或者通過提出出口企業難以達到的條款而使文件本身存在不可實現風險等。
(3)單證風險的識別
主要有單證一致、單單一致性和單內一致性。其中,單證的一致性主要指相關文件是否完全符合信用證,是否有相互沖突或未完善的內容;單單一致識別單據中單張是否與單張相容,是否有相互矛盾的條款;單內一致性是指識別單個文件中細節條款可能存在的風險。
(4)信用風險的識別(開證行、進口商的信用資信調查)
信用風險包括對開證行和開證申請人的信用識別。可以通過保險機構、國際保理、福費廷、銀行、中國駐外大使館等信用調查機構多方調查,來確定發開證銀行和開證申請人的信用。
(1)使用福費延及保理轉移風險
福費廷是指銀行或福費廷公司對受益人應收賬款的無追索權的購買或貼現的融資方式,使用福費廷轉移風險的具體優點是:更方便快捷,為進口商的逾期付款融資節省時間,為進出口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加快信用證業務流程進程。保理是一種合同支付業務,保理公司承擔首付款責任,主要用于提供短期融資活動。保理的具體優點是:有了信用保險可以完全轉移風險,可以重新審核買方的信用,相比福費廷的收費,保理的費用更低。
(2)業務流程再造
業務流程再造指出口商或開證銀行通過各方面的優化或升級信用證交易過程的交易節點,降低了操作、運營信息錯誤或通信的潛在風險。主要包括:信用證審查流程、業務談判流程、單證流程、績效流程、事后查驗流程。
(3)事后挽救措施
在面對相關風險事件和遭受一定損失后,出口商可以通過與相關公司的溝通協調、總結經驗、改進業務管理、提高員工風險防范專業知識等措施來提高信用證結算風險的防范水平。通常的補救措施是:與相關企業共同協商解決矛盾點、電提建議或表提(表提是由議付銀行發送單據,附加了分歧點,請開證銀行付款;電提的意義在于結算金額較高,分歧點也比較嚴重,議付銀行采用SWIFT 方法向開證行解釋說明后,請求開證銀行回復并批準付款)、降低結算價格或另尋買主。
(4)合同風險的控制
合同的風險控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合同與信用證的關系有具體的了解,對信用證銷售合同的標準、合同說明的形成、PDCA 周期的評價與實施、合同審核程序發展的風險分散等都有一定的認識。對合同與信用證的關系有所了解可以避免由于合同和信用證不符而引起的后續,例如銀行拒絕付款等事件;而對銷售合同的標準、合同說明形成、PDCA 周期、合同審核程序的了解則可以完善由于合同不嚴謹導致可能出現的軟條款風險,或者由于交易內部人員泄密合同條款而出現的交易失敗等風險。
在國際貿易中,在信用證為商業當事人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受害者產生巨額損失埋下潛在風險。因此,在信用證結算中,商業方應保持警惕,及時識別風險,避免員工職能可能帶來的運營風險,并定期進行更全面的培訓,以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以防后續持續的業務損失。此外,除了加強各類公司的內部管理外,政府亦應加強與有關公司及關聯銀行的合作與協調,加強友好溝通,完善有關法例,共同營造安全信貸結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