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青
企業經營目標都是以實現其自身價值最大化為前提的,追逐經濟利益是每一個參與市場競爭的經濟主體都要考慮的問題。航運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參與者,在日常經營中不僅要對外占領市場獲得更多的客戶群體增加收入,更為關鍵的是做好內部管理,不斷提升成本管控水平,通過提升稅務管理、納稅籌劃水平等方式更好實現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是航運企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航運運輸業作為世界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方式,對我國及世界經濟發展都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構想下,航運企業的發展對于實現我國“走出去”的目標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據權威部門統計,國際經濟交往及貿易往來中,海上運輸承擔著世界上90%以上的貿易運輸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航運業的發展可以進一步促進中國對外出口貿易額的增長。可以說中國的產品出口到哪個國家及地區,航運業也會隨之發展到這個國家或是地區,航運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
航運企業屬交通運輸業,“營改增”后增值稅稅率由11%降至目前的9%,國際運輸業務增值稅率為零。航運企業的資產主要是船舶,造價高、更新慢,受資金及企業規模限制不可能經常性購置,導致難以取得大額進項抵扣。再加上日常經營成本中也難以足額取得進項發票(比如人員成本),造成航運企業進項稅額抵扣不足,使增值稅稅負增大;企業所得稅率為25%,與香港(16.5%)、新加坡(17%)等地相比稅負也偏重。航運業作為一個競爭已經非常透明和激烈的行業,在各國的稅制存在較大差異、稅務籌劃難度大的情況下,要想利用稅收優惠和稅收彈性來減輕稅收負擔,并借此來助力企業的發展,企業應該將稅務管理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對于航運企業來說,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不理想及營改增以來所帶來的稅負方面的上升問題。如何變不利為有利局面、如何降低納稅成本、規避稅務風險,是航運企業未來開展稅務管理工作所要面對及考慮的問題。航運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相應的原則,才能既實現稅務管理的目標,又能降低稅務風險出現的概率。具體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法治化社會的今天,企業的任何經濟活動都應本著合法、合規的原則進行。對于航運企業的稅務管理來說,合法性是首要原則。很多企業的管理層覺得,只要是少繳稅就是稅務管理,這樣想法過于片面。稅務管理不是偷稅漏稅,若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往往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違法隱患。航運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過程中,要對經營活動進行合理的安排與籌劃,在追求節約納稅成本或是延緩納稅過程中,要確保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避免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航運企業的管理者及經營人員要重視稅務管理工作,將稅務管理工作貫穿到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可以以企業文化的形式植入到企業內部每一個管理人員的心中,而不可將其視為其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對于航運企業來說,稅務管理的關鍵環節從業務的源頭出發開展研究。比如許多航運企業對外租賃船舶過程中,若采取“光租”的方式,即只出租船舶將按租賃有形動產的13%繳納增值稅,若采取“程租”“期租”的方式,則只按交通運輸業的9%稅率繳納增值稅。在簽訂租賃合同時,航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業務情況等選擇“光租”或“程租”“期程”,從而選擇不同的增值稅率。所以說,稅務管理工作實施要從業務源頭做起,并不斷的探究稅務問題的關鍵所在。
上文提到,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企業各類經營活動的開展、各類工作方案的制訂,都應考慮成本、效益。因而,稅務管理工作要本著成本效益原則進行。航運企業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關稅、印花稅、車船稅、船舶噸位稅等稅種,在日常稅務管理過程中要合理降低企業稅負綜合考慮各個稅種的相互影響,避免因過度籌劃某一稅種而導致其他稅種風險增加造成企業整體稅負增加。另外,企業進行稅務管理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成本與費用,如企業需要外聘社會中介機構時,還會產生相應的咨詢費用。如前例,航運企業在對外出租船舶考慮“期租”與“光租”方式上就要考慮期租雖然較光租節約4個百分點的增值稅,但是其要提供相應的人員,人力成本需要由出租方承擔,并且船舶發生的固定費用也要由出租方承擔。鑒于此,企業在開展稅務管理過程中要權衡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使得航運企業的稅務管理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注冊地的選擇是航運企業實施稅務管理的關鍵性問題。航運企業選擇船舶注冊地時,據統計,中國船東的船舶、中資(主要指國有航運企業)船舶,目前一半以上選擇懸掛巴拿馬、利比里亞、塞拉利昂、馬耳他等國方便旗,其中以巴拿馬為最多。中資方便旗船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航運業發展,為了解決中資方便旗船問題,我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效果不甚理想,我國過于嚴格的船舶登記制度,較高的稅費征收以及單一、欠發達的融資環境都嚴重影響了航運業的發展以及船舶運營的效益,促使大量船東在船舶國籍與經濟利益之間選擇后者。海南自貿港為了推動航運物流要素加速集聚,營造更加優良的航運物流產業發展環境,推出了航線獎勵、箱量獎勵、船舶獎勵等多項獎勵政策,在稅收上實行零關稅,企業所得稅15%的低稅率,人才引進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給予免征,此優惠政策對航運企業無疑是巨大引力。2020年9月中國最大的民營航運公司海豐落戶海口,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轉籍手續簡化、稅負的降低、融資環境的改善、財政補貼政策引入、港口稅費減免等政策的推動,中資方便旗船舶回歸將指日可待。
以增值稅稅收返還政策為例,在我國成立的自貿區內已開始實施。相關政策規定,在自貿區內注冊的航運企業,可以享受增值稅返還政策。針對增值稅返還政策,航運企業在開展稅務管理過程中仍舊本著從業務源頭開始的方式進行。針對增值稅返還,相關業務部門在收入及成本相對固定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提前開票、延遲抵扣的方式,增加當期銷項稅金,而減少進項稅金,這樣實現的增值稅越多,其最終獲得的返還也就越多。航運企業在進行航次效益預測時,考慮內貿航次能夠取得的增值稅稅收返還因素,在物資采購時可以與供應商商量,要求對方企業提供普通發票,但是同時可以要求物資成本降低。這樣一來,既獲得了增值稅優惠,又降低了采購成本。航運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也都有相應的返還政策,各地政策不一,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利用。總之,在稅收優惠返還上,企業要盡量挖掘信息源,多渠道獲取稅收優惠政策,了解相關政策法規的變化,抓住時機把控好時點,以確保稅收利益最大化。
首先,航運企業要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事先安排與籌劃。納稅籌劃問題貴在事前預測方面,即在經濟業務未有發生之前,針對業務的特點及航運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以及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經營環境做出合理的判斷。如,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國外很多港口存在大面積的擁堵現象,船舶長時間滯留港外無法進港卸貨,加大了空箱周轉難度,這就要求航運企業在航線運營等方面提前做好測算,確保航次收益。
其次,要將企業收入做合理區分。海運費、附加費、滯箱費等是航運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其間還會有租金、理財等其他業務類型的收入。日常賬務處理要合理區分應稅收入、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避免虛增應稅收入,減少涉稅處理的誤區。同時,將各類不同品目的收入加以區分,如運輸業務(稅率9%)、租賃業務(13%或是6%)等獨立核算,目的在于由于運輸所開展業務的稅率不同,應該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的相關規定分別核算,否則根據稅法規定應該從高計征增值稅。
最后,合理把控成本費用。如在工資上合理安排研發人員、殘疾人員工資可以加計扣除;利用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捐贈支出、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進行納稅籌劃。如航運企業可以購進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固定資產,根據企業所得稅相關政策的規定,企業可以在購置固定資產當年一次性計提折舊,并抵減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從而有效節約當年的企業所得稅納稅成本。
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因我國仍然實施以票管稅的稅收征管體系,因此仍要加強發票的使用管理;掌握各種業務類型的稅率,如期程、光租、融資租賃等,避免增加涉稅成本;加強關聯交易管理,明確關聯企業的交易方式,價格轉移的合理方式,杜絕違規行為,確保避稅行為的合法性等。
在外部環境、政策法規方面,隨著航運企業業務日益頻繁、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各國稅制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航運企業要利用各個國家政策、法規之間的差異,開展稅務活動、稅務籌劃,一定要深刻理解各個國家的法律精神,掌握政策尺度,主動與所在地的海關、稅務、交管等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咨詢,獲取最新的涉稅政策,避免因缺少對最新政策的掌握而產生涉稅風險。
隨著國內稅收征管體系的日臻健全及完善,許多企業逐步將內部管理內容向稅務管理方向傾斜。航運企業這種集資本密集與勞動密集型于一體的企業,更需要通過加強稅務管理工作來降低納稅成本、減少稅務風險的發生。許多航運企業為了增加企業利潤、提高企業價值,以達到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的目標,結合自身的運營特點,通過稅務管理工作來達到稅收籌劃之目的,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效。航運企業應該從尋找稅率較低注冊地入手,明晰各類收入結構、加強成本控制、注重發票取得、著力防控稅務風險等方面,加強稅務管理工作,使之成為企業內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推動航運企業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