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鄉村振興是近年來我國提出的一個新的戰略口號,旨在從生態、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對鄉村發展水平進行進一步優化和提升。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集合體,在我國的各級行政機構中最突出的表現是縣,縣級行政機構囊括了基層鄉村,同時也是我國最基本的經濟組合體。
鄉村振興戰略囊括了國家針對農村所實行的各項福利政策,相關政策的出臺將為鄉村發展乃至縣域發展提供多項便利條件,尤其是在經濟領域,重點表現為各項融資政策。對于經濟發展來說,只有大力投資發展生產力,才有可能進一步創造相應的經濟價值,實現經濟利潤的盈利。在這個過程中,降低融資門檻,降低融資利率,將會極大地緩解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投資壓力,給縣域經濟進一步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重要盈利價值的支柱性產業主要表現為工業、特色產業和農業三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有多個縣實現了特色產業發展,并躋身經濟前列。除此之外,工業也是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工業增加值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導和支持下,農業發展所實現的經濟創收水平也日益趕超,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和特色產業工業齊頭并進的高度。
對于各縣域經濟發展來說,主要的經濟主體仍然是以政府為主,政府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同時還是各項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帶頭者和引領者。特色支柱產業是各縣區分于其他地區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利潤最大化和市場壟斷的最佳手段。在經濟市場發展過程中能夠實現市場壟斷的一方面體現為國家重要資源,另外一方面體現為具有極高不可替代性、獨特價值的商品資源。這一重要理論是指引我們挖掘特色產業,發展縣域特色支柱行業的重要幫助。
以福建莆田為例,莆田在產品代工生產中接觸了大量國際一線廠商,從而實現了自身服裝產業的生產運營模式,是我國服裝生產的特色地區和支柱地區。這就是該地區產生重要經濟引導力的支柱性產業。學習福建莆田等特色地區,大力發展支柱性產業,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引導和培育力度,在本地特色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發展本地相應行業或生產相關產品。另一方面,還需要企業家充分調查市場行情,了解市場重要的需求。結合以上重要信息,探索市場商機,迎合政策走向,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特色經濟增值。
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按照經濟組成來源的不同可以進一步分為民營經濟和國營經濟。國營經濟主要體現在很多的支柱性產業,如城市建設規劃,城市水利、電力資源等方面。這些主要是為了服務群眾,本身就不具備太大的盈利價值,產生的實際利潤甚至可能為負值。因此縣域經濟的重要經濟指標就落在了各大民營產業中,對于各民營企業來說,民營企業發展經營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整個縣域內經濟發展和盈利創收水平。但是目前在各縣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卻發現,缺乏大型的民營企業規模仍然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只存在個別一兩家大型民營企業,這也表現了民營企業之間發展水平力量懸殊的主要特點,這些特點非常不利于整個縣域經濟的進一步優化和發展。一方面民營企業規模較大的數量較少,也證明政府在民營企業引導和知識方面缺乏投入和工作力度,導致發展過程中的民營企業沒有在短期內實現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小規模的民營企業較多,也表明該地區民營企業的管理和引導存在一定的問題,可能一方面存在于該地區招商引資,或貸款融資支持政策和支持力度不足。
工業是我國三大產業中的最重要的行業,也是實現經
濟利潤創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很多的縣域經濟來說,其工業發展水平并不理想。工業發展水平一方面取決于縣域經濟的實際發展背景,工業區分于農業和特色產業,其產業的發展和優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也需要大量資金和資本的投入,另一方面,還取決于現代化水平和科技創新力度。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發展口號,實現科技水平的提升是第一生產力,對于工業發展來說也不例外。大量新興科技的引入使工業生產經營效率得到了極大的優化和改善,從而使經濟利潤的盈利周期極大縮短,提升了總體經濟利潤。除此之外,新興科技的引入使該地區的工業發展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也進一步促進經濟盈利和利潤增收。但是目前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創新是縣域所不具備的第一關鍵因素。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其自身背景的原因,本身就難以引進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因此就更無從談起自主研發相關的科學技術。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發現縣域經濟的發展在實際進程過程中面臨著多項問題,這些問題也是進一步實現經濟創收和利潤增加的重要渠道。解決這些問題有待于促進縣域經濟實現新的活力和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有效融合,提升基層農民實際生活水平。具體來說,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縣域經濟進一步優化發展的具體措施,表現為以下幾點。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實現了人才的引進,才能進一步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目前,人才引進不足也是阻礙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和關鍵問題。受制于縣域環境的影響,本身縣域環境較差,工作上升空間較小,工資福利待遇較少,都使得從縣里走出去的優秀人才不愿意再回到縣里工作。針對這一問題,不同的縣級單位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出有針對性的人才引進措施。對于東部沿海地區的縣級單位來說,引進優秀人才不能僅僅靠經濟回報來吸引。目前,有很多地區已經針對高學歷人才提出了高額住房補貼政策。房價是擺在生活面前的第一道難題,解決了住房問題,那么就解決了大部分生活問題,這也是吸引很多優秀人才愿意向下兼容的重要渠道。但是這一政策的出臺也涉及政府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投入大量的資金,政府需要對該項政策投入和資金投入客觀對待,對于人才的引進不應該以價值來進行衡量,人才引進之后產生的科技創新價值是無量的。只有實現人才的進一步引進,才能實現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科技創新力度的提升和綜合人員的結構優化,從而促進各產業各行業實現新的經濟發展活力。
在鄉村振興的發展進程中,主要的發展行業仍然是集中在農業。對于農業來說,傳統的農業種植和畜牧業養殖已經沒有辦法迎合目前快速發展的經濟市場形勢。只有進一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對農業結構進一步地優化升級,才能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取得相應的經濟附加值。具體來說,農業現代化是指一方面在農業種植和經營過程中引入大量的機械生產設備,傳統的農業是依靠于人力來開展的,引入機械設備之后,就可以極大地擺脫掉依靠人力的種植模式,實現各項種植工作效率的優化和提升。效率優化和提升進一步就會減少對于人力資源的依靠,從之前每人只能分管兩畝地,可以進一步演變為現在的大農場主經營模式。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從規模經濟的角度來講,就實現了經濟利潤新的增加值和突破點。另一方面,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進一步地增強科技創新力度。科研價值使貧瘠的土地上可以種植出更多的水稻,從而進一步挖掘農業生產和經營的創收點和突破點。農業的發展也和鄉村振興、縣域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經濟區分于城市經濟的關鍵的點,便在于其經濟組成部分中大量依靠農業生產,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突飛猛進,同時也就意味著縣域經濟實現了新的創收和增長。
對于縣域經濟來說,其主要的管理者和承載者仍然是以政府部門為主。政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承擔該縣的主要經濟指標任務,另一方面也是政策的出臺者和引導者。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發現各個環節和各個渠道都會涉及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單純地依靠企業家自身來進行資金投入并不現實。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動用國庫資源,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臺更多的金融優惠政策,降低融資門檻,降低融資利率。通過這樣一種方式,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縣域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資金實力,做好充足的后勤準備工作,只有在資金投入方面實現了理想的目標,才可以大刀闊斧地去發展產業。
除此之外,政府還應該在其他多個層次和領域出臺其他相關政策措施,給予相關行業更多的優惠待遇,如稅收方面,應針對科技創新型企業,降低稅收利率,鼓勵企業向著科技創新的方向發展。又如產業指導方面,相關部門應該加大產業指導工作力度,邀請高校專業教授來本地進行相關的講座講解,實地指導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以上這些措施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科學的籌劃和部署。縣域經濟的發展還可以依靠其他多種手段,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單純地依靠本地民營企業,如果短期內無法實現經濟利潤的快速增值,在這個基礎之上,還可以進一步引入外地能力較強的企業來本地進行投資,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帶動本地企業和相關行業的發展。還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進行宣傳,通過各種媒體和網絡平臺來擴大宣傳力度,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
本文以縣域經濟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分析鄉村振興背景之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縣域經濟是我國經濟組成部分中的最基本的單位,也是直接關系著農民生活水平的關鍵因素,在縣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工業占比較少,民營經濟實力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政府部門必須發揮相應的作用,在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策略引領等多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建設生產和經營活動,同時縣域經濟的發展,單純地依靠本地部門也是無法有效展開,還需要上級有關部門對縣域經濟引起高度的重視,并提供多項保障措施和后勤保障。通過各級相關部門的共同謀劃,實現縣域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和利潤增加點,促進縣域經濟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