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暉 于秀麗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獲得感也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內使用,基于當前的研究發現,針對思想政治課教師的獲得感研究相對較少。而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思想政治課教育者的獲得感會影響教育對象的獲得感以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1]高中階段是幫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培養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為了全面提升高中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本文從社會、學校以及教師角度出發,分析影響高中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因素,為提升高中思政課教師獲得感提供有利依據。
黨和國家對思政課的關注度和社會對思政課教師的認可程度,影響著高中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近些年,黨和國家對思政課的重視,使社會對思政課的評價大幅度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上升。從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來看,自新課改以來,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比重不斷增加,家長開始重視思政課,由此高中思政課教師產生被需要、被重視的感覺,職業獲得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然而,在黨和國家積極推進思想政治課改革的同時,思政課教師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思政課改革工作的開展,需要高中思政課教師具備一定的素養并投入大量的精力。針對新手型教師來說,由于在專業知識以及經驗等方面的欠缺,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才能跟上思政課改革創新的腳步,而對于年齡較大的教師來說,會因精力及體力上的不足而放緩思政課改革創新的腳步。
學校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學校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提供給高中思政課教師的發展平臺,制定的教師評價制度以及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都會影響到教師的獲得感。
首先,雖然國家和教育部極力強調思政課的建設,但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部分學校仍然對思想政治學科有錯誤的認識,沒有從行動上落實思政課的改革與建設工作。部分高中會減少思政課的課程安排,或者不聘請專職的思政課教師為學生授課。學校領導的不關注不重視從客觀上影響了高中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
其次,學校承擔著保障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的責任,學校管理者需要為思政課教師提供發展的渠道,通過有效的教研活動、構建實踐平臺、開展互助交流活動等形式,來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但由于部分學校不夠重視思政課,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源滿足每位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導致思政課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水平的發展。
最后,現在的中學都存在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教師的評價制度受到應試教育以及舊的學校管理理念的影響,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仍停留在績效與目標的層面。但思想政治學科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的學科,僅僅通過一張試卷很難將思政課的育人效果體現出來,這將會導致思政課教師產生心理落差,從而影響教師職業成就感。
個體自主性在思想政治課教師獲得感的影響因素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思政課教師的素養對其自身獲得感的影響最為直觀。
一是高中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政治要強”在“六要”中占據首位,充分體現了思政課的思想性這一首要屬性。思政課教師想要將政治性傳道于學生,自身就需要具備政治信念。使教師能夠在錯綜復雜的社會大環境中,看清事物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以引領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是高中思政課教師的師德素養。思政課教師的師德素養直接影響到教師自身的發展,思想政治課教師肩負著鑄魂育人和立德樹人的使命,而要達成育人的目標,不能光靠言傳,還要重在身教,言行相一致,學生才會信服。思政課教師的師德素養也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師對自己職業的認同度及工作態度,亦會影響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
三是高中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專業素養主要強調思政課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一方面是思政課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思政課是一門具有嚴謹的理論內容的學科,如何將書中的理論生動地傳授給學生,說服學生并促使學生內化,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呈現,擁有優秀教學能力的教師往往能得到學生積極的教學反饋,從而增強教師的獲得感。
理清影響教師獲得感的因素,調控好社會、學校以及教師之間的關系,發揮多方面的綜合作用,為提升高中思政課教師獲得感指明路徑。
黨和國家為促進思政課的發展,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一項政策措施,只有真正做到落實,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實為思想政治課教師獲得感的提升提供了外在保障。那么如何跟進政策落實,其中,教育部門與學校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部門要做好政策解讀工作,實行有效的政策方案,加強對地方以及各級各類學校的監督,帶領整個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
其次,學校應當貫徹教育部門的相關政策,認識到黨和國家對思政課建設的重視,跟緊思政課改革創新的腳步。學校應當組織會議對新政策進行學習和交流,并針對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政策實施方案。思政課地位的提高,促使家長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發生觀念的轉變,促成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形成教育合力,使學生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
學校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工作以及教學的場所,需要為思政課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渠道。學校應滿足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構建高中思政課教師發展平臺,并且相關教育部門也應助力平臺的構建。
首先,針對每次培訓名額有限導致無法惠及全體思政課教師的問題,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資源,開展校本培訓。從學校自身的發展需要出發,針對本校教師的實際情況,明確校本培訓的內容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目標和計劃,激發教師自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教師通過校本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其次,當地政府或者相關教育部門可以發揮他們的職能優勢,開設思政課教師說課大賽,開展大講堂,組織專題輔導課等活動。并且教育部門應發揮其協調和服務的作用,打破大學、中學、小學之間的阻隔,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為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助力與保障,推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學校和教育部門應當開闊視野,敢于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并根據實際情況付諸行動,為思政課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
運用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可以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工作熱情,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針對思想政治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學校應建立和完善教師評價制度,充分發揮對教師發展的引導以及調控作用。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獲得感的提高,不能將評價僅限于學生學業成績以及教師工作情況,而是要樹立發展性教師評價理念。
第一,應調整評價指標。在對評價指標做出調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將學生學業成績以及升學率當作主要指標;(2)評價內容應當綜合化,嘗試從多個維度進行;(3)將“六個要”作為參考,建立高中思政課教師評價標準。
第二,評價方式應當多樣化。大多數學校以定量評價作為教師評價的主要方式,并且大多數為終結性評價。量化評價方式雖具獨特優勢,但思政課教師職業本身的特殊性導致量化評價不適合對一些較為抽象的方面做出精準的評價。因此,應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導,關注教師教學技能的增長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第三,評價主體應當多元化。學校應改變傳統的教師評價機制,增加學生、家長、學校同事、校領導以及教師自身的評價,并且可以提升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這有助于教師主動接納評價制度,提高工作熱情,并自發地將評價制度對教師發展的期望轉化為實踐。
教師自身素養是影響教師獲得感的內在因素,提升高中思政課教師的素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第一,注重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的提高。首先高中思政課教師要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養成讀書的習慣,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其次思政課教師應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深入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在行動上和黨保持一致。最后思政課教師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并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和自信。
第二,注重思政課教師的師德素養的提高。首先思政課教師應當增強的自律意識,調節自身的負面情緒,增強自我約束,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政治立場,懂得把控自身言行,不受外來不良言論的干擾。其次思政課教師應當發揮身正為范、以身作則的師表作用,身教重于言傳,思政課教師應以自身的高尚品德感染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并幫助他們把握正確的方向,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以達到思政課立德樹人的目標。最后,思政課教師必須認識到師德對自身職業的重要性,感受到自身職業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并迸發出強烈的職業使命感與認同感,做到將師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注重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提高。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專業知識是教師的立足之本,對教師素養的影響也最直接,高中思政課教師應當加強對思政學科理論知識、教育教學相關知識、以及其它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同時,思政課教師也應當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教研工作,站在思想政治學科改革與創新的前沿,只有從認識上把握教學工作,才能從實踐上做好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高中思政課教師也應鍛煉自己的教學能力。思政課教師在提升知識水平之余,也應鍛煉將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反思小結,積極參加技能培訓,使思政課教師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完善,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激發教師的求知欲與學習熱情,以促進教師自身發展。
新時代思政課的改革與創新對高中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過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助力思政課教師自身發展,推動思政課的改革建設,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升高中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需要來自社會、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作為高中思政課教師,要堅持“六個要“標準,關注自身專業的發展,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做新時代學習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