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維震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提供具備扎實基礎知識,以及豐富專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職業特色,是指定向性、技能性、實用性[1]。因此,高職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不僅要重視學生運動技能的鍛煉,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職業特點與技能的培養,以此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性,有助于學生日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目前,如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充分突出職業特色,已經成為了廣大高職體育教師在貫徹落實教學改革工作時,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發展變革,高職體育教師在貫徹教學改革時,應以教學改革的核心為基礎,即突出學生的職業特色。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發展特點,以此為學生營造具有實用性與針對性的教學氛圍。除此之外,體育教師應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積極變革體育教學的理念,創新體育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職業體育能力。
國務院在2019年年初,對職業教育改革頒布了相應的指導性文件,在《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院校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核心思想,積極創新教育發展觀念,深入剖析社會與市場的實際需求,將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不斷完善[2]。基于此種教育改革理念下,突出高職體育教學的職業特色,是順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培育人才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使學生在日后發展中,能快速適應一線工作崗位。因此,高職體育教師應在教學改革中,重點突出職業特色,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扎實的體育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社會崗位適應能力,以及職業思想意識。
高職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與時俱進,結合當前的時代發展變革,不斷推陳出新,加強教學模式、手段、內容等方面的創新力度,以此保障學生的職業特色得以充分突出[3]。體育教師只有做到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才能從根本意義上,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革。與此同時,體育教師應深刻認識到,突出職業特色對高職學生的重要意義,明確體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更是為了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體育教師應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此提高體育教學活動的效率與質量。第一,高職院校應對體育教師定期開展培訓教育活動,以突出職業特色為主要培訓內容,更新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引導體育教師踐行體育教學改革的理念要求,使體育教師深刻明確體育教學對學生的發展意義。第二,體育教師應認識到職業特色,對推動體育教學改革進程的現實意義,摒棄陳舊的教育思想,建立體育教學實用性的全新意識。第三,高職體育教師應深入剖析當前體育教學依然潛在的弊端,探究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此彌補體育教學的不足。第四,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之間,應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針對突出職業特色的體育教學活動集思廣益,相互分享彼此的職業體育教學模式,借鑒優秀的體育教學案例,彌補自己身上的缺點,使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事業,逐漸建立具備本院特色的教學體系[4]。
高職院校是向社會提供優秀人才的主要教育陣地,各大高職院校為了順應社會的時代發展,逐漸開設了諸多專業領域。鑒于此,高職體育教師為了向學生營造針對性、實用性的學習氛圍,應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出相應的教學體系,避免向所有專業的學生,均采用統一化的教學體系。除此之外,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體系時,應保證教學體系的實效性。如此才能使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參與體育教育活動時,得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環境,以此提高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首先,在設計不同專業的體育教學體系時,高職體育教師應全面掌握本院校中,開設的所有專業領域,以及不同專業的職業發展特點。其次,體育教師應對所教授專業學生的身體素養,以及體育水平,做到了然于胸。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可利用問卷調查、體育能力檢測等手段,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5]。最后,體育教師應與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密切的溝通與互動,掌握當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以此為基礎,設計相應的體育教學體系。例如,高職體育教師在組織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可結合該專業的職業發展特點,立足于上肢力量為主要教學方向,將該專業的體育教學體系,制定為“訓練+考評”雙向教學模式,以便于學生在參與該體育教學體系活動時,不僅能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能具備良好的職業體育素養。
高職體育教師將職業特色與體育教學有機整合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優良的體育素養,以及能勝任工作崗位的體育需求。鑒于此,高職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充分考慮不同工作崗位,對職業體育素養的要求標準。以此為豐富教學內容的標準,對學生講解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職業化體育內容,因材施教,保證課程內容的層次性,循序漸進,以此升華學生的職業素養。
第一,針對旅游管理、生產勞動、社會服務等專業的學生,高職體育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可將鍛煉學生下肢耐力性、提高適應能力等體育項目,如排球、足球等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第二,針對音樂表演、企業營銷、業務銷售等專業的學生,體育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可將培養學生氣質形態等體育項目,如健美操等作為主要教學內容[6]。第三,針對地質、水利、工程建設等專業的學生,體育教師可將鍛煉平衡性,下肢肌肉耐力等體育項目,如平衡木、足球等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第四,針對針灸推拿、醫學美容、護士等專業的學生,體育教師可將鍛煉學生手腕關節靈敏性等體育項目,如跳繩、關節靈活操等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例如,高職體育教師在組織烹飪專業的學生。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可針對該工作崗位,四肢力量強、站立時間久、手臂力量大等特點,帶領學生進行四肢力量的體育練習,如足球、鉛球、標槍、短跑等,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崗位需求。
近年來,我國逐漸與國際貿易相接軌,促使社會經濟結構不斷演變。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發展,逐漸呈現相對不穩定的局勢[7]。為了幫助學生在日后就業中,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及工作崗位需求的體育能力,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深入剖析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及時改革既往的體育教學模式,以此使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時,能逐漸養成良好的職業體育能力。
首先,高職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刻觀察學生的實際體育水平,全面掌握學生當前的身體素養,以此為基礎,探尋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其次,體育教師應深入基層,通過各種有效渠道,了解社會與企業針對不同工作崗位的職業體育標準,以此確保改革后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滿足社會企業的人才需求。另外,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立足于學生職業發展特點為基點,開設多元化的體育教學內容,以此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職業體育技能。例如,針對生產勞動第一線的專業學生,高職體育教師可針對該工作崗位勞動時間長、工作強度高等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各項體育動作練習,以及競賽活動,如鐵人三項、長跑、障礙跑、武術等等。通過長期的體育鍛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不畏艱難,勇于面對挫折,敢于克服困難的良好品質[8]。與此同時,體育教師應在鍛煉學生體能時,引導學生在面對困難時,養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教育體制變革形勢下,高職體育教師應緊隨時代發展進程,將體育教學改革落實到位。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應將職業特色視為核心探索內容,將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特色有機整合,以此使學生在參與教育活動時,實現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如此一來,才能從根本意義上,推動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為學生的日后發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平臺。筆者相信,經過廣大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定會助力我國高職體育教育事業的改革進程,促進高職院校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