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暉
《全國住房公積金2020年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住房公積金繳存5項指標均實現了增長,提取人數、提取額、業務收入、業務支出、增值收益也實現了增長,全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6項指標中5項均保持了增長態勢。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全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逾期額從上年的19.51億元增長到21.97億元,逾期率0.04%,超過住建部規定的0.03%的上限標準。從增值收益中提取的貸款風險準備金的增加,提高了防范對沖逾期貸款風險的能力。
“雙貫標”即《接入住房公積金銀行結算數據應用系統接口標準》和《住房公積金基礎數據標準》,“雙貫標”工作的貫徹落實,從數據目錄、類型、標準、質量、采集方式等方面,對信息系統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規范了住房公積金信息系統數據,實現了資金自主管理和實時監控,提取業務實時辦理,資金“秒到賬”。
1.辦理方式多元化。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融合了住房公積金官方網站、自助終端、手機公積金APP、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大廳觸摸屏以及支付寶等多種渠道相互交匯的網絡和自助服務平臺,是多元化、立體化、智能化的綜合服務體系。綜合服務平臺的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業務辦理從傳統窗口辦理服務模式向多元化信息模式轉變。線上線下業務的有效辦理,極大減輕了窗口人員受理業務的壓力,提高了業務精細化水平,簡化了業務流程,縮減了運營成本,提升了管理服務水平,為廣大住房公積金繳存者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服務。
2.信息共享提效率。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逐步擴大建立與人民銀行、民政、公安、社保、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目前,已實現客戶辦理業務時,無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復印件。隨著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的不斷升級,不斷優化,未來客戶辦理業務時,無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住房公積金工作人員通過信息共享調取客戶關聯信息,一站式辦理,一次性辦結,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的服務理念。
3.業務辦理顯優勢。一是住房公積金業務不斷拓展,歸集擴面取得新成效。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公積金制度范圍內,壯大了公積金繳存隊伍。二是提取方面增加了租房提取、購買二手房提取、異地購房提取、異地公積金貸款提取、省內償還商業銀行貸款提取等業務。三是貸款方面實現了線上年沖還貸、按月委托還貸、提前還本、提前結清等無紙化辦公業務,優化了辦事流程,提高了辦事效率。四是開通了單位網上大廳,繳存單位經辦人無需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業務。新設立的企業,在市場監管部門注冊登記后,登錄單位網上大廳,就可辦理單位開戶、單位信息變更、繳存基數變更、繳存人數變更等業務,提高了繳存單位經辦人辦理公積金業務的效率,緩減了住房公積金工作人員辦理單位業務的壓力。五是開通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全國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可以統一在平臺上為跨省就業職工辦理異地轉移接續業務,避免職工兩地往返奔波,確保信息準確和資金安全,有利于計算繳存職工的繳存年限,支持繳存職工異地使用公積金,保障了繳存職工的合法權益。六是異地貸款職工可通過共享平臺打印繳存證明、異地貸款證明、貸款結清證明,打破了地域流轉限制,為流動群體辦理業務提供了便利。
4.檔案管理電子化。住房公積金借助大數據平臺建立虛擬數據庫,實現了電子檔案管理。隨著公積金業務量的不斷增加,財務憑證、繳交清冊、支取材料、個人貸款檔案等紙質檔案呈現數量級的增加,檔案柜與檔案室不斷擴展,造成資源浪費,檔案的裝訂、查詢與調動也越來越困難。住房公積金采用電子檔案信息系統,是檔案和業務雙向交互、互相監督的系統平臺,實現業務系統管數據,檔案系統管證據。窗口工作人員通過高拍儀、掃描儀等設備將客戶的材料原件與影像錄入電子檔案系統,保證了原始檔案的真實性,為檔案的實時調閱提供了方便,提升了便民服務水平。
1.線下業務向線上業務轉變進度緩慢。離柜率是線上辦理業務的關鍵量化指標。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疫情防控期間,為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減少現場業務辦理,線上業務辦理顯得尤為重要。長期以來,公積金業務辦理以柜臺辦理為主,繳存人還停留在柜臺人工受理模式,對線上辦理公積金的知曉度和接受度較低,一是住房公積金線上業務宣傳推廣不到位;二是官方網站、手機公積金APP、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以及支付寶平臺起步晚;三是繳存人年齡跨度大,線上業務以年輕人為主,而年紀較大的人接受新鮮事物慢,不會或不想線上辦理業務。
2.信息化管理風險防控體系不健全。住房公積金向信息化模式轉變過程中,風險防控的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更加多樣化,但還處于比較薄弱的狀態,沒有建立健全的風險防控體系。一是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缺陷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隨著公積金提取數額與貸款規模的不斷增長,單一的融資渠道、單一的資金歸集來源和單一的貸款業務形式造成公積金的收入與支出差異持續擴大,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二是公積金貸款存在逾期風險。隨著貸款額的增長與貸款期限的增加,長達30年的還款期間,借款人因重大疾病、自然災害、失業、婚姻變更等因素影響導致償債能力下降,后期抵押物貶值與執行難度也導致公積金貸款回收困難。
1.加大宣傳力度,推行線上業務辦理。加強引導,進行有效性宣傳是推進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從傳統窗口辦理服務模式向線上服務模式轉變。利用新聞媒體、公積金網廳、12329服務熱線、微信、抖音、宣傳冊等多形式、多渠道宣傳線上業務辦理,業務大廳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為客戶指導線上業務辦理工作,不斷提高離柜率,大力營造簡單高效的線上辦結環境。
2.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防范住房公積金風險,要在完善公積金管理制度上下功夫,要加強社會監督,制度公開透明,要探索公積金的歸集與使用政策,緩減資金流動的緊張問題。
3.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培訓。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學習政策法規,學習法律知識,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中心人員的素質與業務水平,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聘請法律顧問,確保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做到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
4.完善風險防控體系。一是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設置正常業務政策參數,例如超上限基數或超退休年齡繳存、連續匯繳不足6個月申請貸款、超比例放貸款、超年齡放貸款等,系統會發出預警自動提示;住房公積金業務辦理實行二級、三級審批制度,有效規避人為操作風險。二是已啟動全國住房公積金監管服務平臺試點工作,包括數據檢核、風險防控等功能。隨著監管服務平臺的推廣使用,公積金基礎信息不全、數據錯誤、一人多戶等歷史遺留問題不斷完善。基礎數據的規范,為平臺動態監測、實時分析、風險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三是加強內部審計,成立專門的內審稽核科室,逐步完善科室的各項工作制度、內審規范、內審流程。嚴格遵守審慎原則,通過全國住房公積金監管服務平臺進行有效預測潛在風險,及時采取避險措施。
5.建立信用風險防控體系。運用大數據建立住房公積金信用風險防控體系,對每位公積金繳存者進行信用打分,建立信用檔案,對信用降低的借款人發出風險預警,自動攔截,自動懲戒。同時,將公積金的信用管理體系納入全社會的信用管理體系中,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司法、紀檢等部門要在打擊騙提騙貸、貸后的逾期訴訟、催收、抵押物執行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配合,共同降低逾期風險,確保資金安全回收。
實現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管理尚在探索路上。隨著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不斷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住房公積金升級轉型面臨新的風險和新的挑戰。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公積金制度范圍內,住房公積金的風險管理難度變大,新的問題不斷出現,新的對策與風險防控會不斷升級調整。未來,將日趨成熟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手段融入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實現高效信息傳遞、資源共享和深度的數據挖掘與分析,配套的應對策略和監管服務措施將帶動住房公積金管理服務更加開放、便捷、高效、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