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偉,劉付祥,黃麗娜,王文濤
(清鎮市農產品質量檢測站,清鎮市農業產業服務中心,清鎮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貴州清鎮 551400)
清鎮市位于貴州省中部、貴陽市西部,總面積1 386.6 km2。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1 ℃,年降雨量1 180.9 mm。葡萄為清鎮重要特色農產品之一,規模種植以水晶葡萄為最,其次還有巨峰、陽光玫瑰、摩爾多瓦、黑奧林、吉香等品種。其中,精品水果銷售到省內外各地以及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葡萄在種植過程中,通常采用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其食用安全性取決于科學合理的化學農藥施用。目前,農藥殘留風險評估是實現農產品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1],國內對水果蔬菜中農藥殘留的研究報道較多,而針對葡萄開展的專項農藥殘留檢測和風險評估的研究報道較少。為了解清鎮市葡萄質量安全狀況,2020—2021年對清鎮葡萄的20種農藥殘留進行調查與風險評估,通過食品風險系數(R)、安全指數(IFS)評估農藥的殘留風險[2],進一步掌握清鎮市種植產地葡萄食用安全性,以期為指導葡萄生產種植科學使用農藥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參考依據。
1.1 材料
1.1.1樣品采集。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9月底,按照農藥殘留樣本采樣方法(NY/T 789—2004)在清鎮市境內各葡萄種植基地共采集90個葡萄樣品,其中,2020 年采集45個樣品,2021年采集45個樣品。單個樣品質量約為3 kg,粉碎混勻后放置于樣品瓶中冷凍(-18 ℃)保存。
1.1.2儀器設備。TRACETM1310 氣相色譜儀(美國/Thermo Scientific)、高速勻漿機、氮吹儀、旋渦振蕩器、離心機。
1.1.3主要試劑。乙腈、丙酮、氯化鈉、濾膜、農藥標準品(純度大于98%)。
1.2 方法
1.2.1檢測方法。甲基對硫磷、甲胺磷、水胺硫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溴氰菊酯、聯苯菊酯、氧樂果、敵敵畏、毒死蜱、百菌清、多菌靈參照 NY/T 761—2008進行測定;甲拌磷、三唑酮、腐霉利參照 GB 23200.8—2016進行測定。其中,甲基對硫磷、甲胺磷是禁用農藥;甲拌磷、水胺硫磷、氧樂果、敵敵畏、毒死蜱是限用農藥。
1.2.2判定方法。參照GB 2763—2021對葡萄調查測定結果進行判定。
1.3 風險評估
1.3.1安全指數(IFS)。食品安全指數結合了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和膳食暴露評估,進而計算食品中各種農藥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3]。該研究開展人體對葡萄的實際攝入量與農藥殘留指標的安全攝入量,利用安全指數法來評價所檢測的20種農藥殘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其計算公式如下:
(1)
EDIc=R×F×E×P
(2)
(3)

1.3.2風險系數(R)。危害物風險系數是衡量一個危害物風險程度大小最直觀的參數,綜合考慮了危害物的施檢頻率(F)、超標率(P)和本身敏感性(S)的影響,從而全面、直觀、簡潔地反映危害物在一定時間內的風險程度大小[6]。因此,可采用危害物的風險系數來評估水果(葡萄)中農藥殘留風險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4)
式中,P為某種農藥殘留的超標率,S為某種農藥殘留的敏感因子,F為某種農藥殘留的施檢頻率,a和b分別為相應的權重系數。F和P均為在指定時間段內的計算值,S是結合當前此危害物在國內外食品安全上受關注程度而進行調整。同時,式中P、S和F隨著研究時間段而動態變化,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短期(7、30 d)、中期(90、180 d)和長期(1、2年)風險系數[6]。該試驗采用長期的風險系數進行分析。由于調查的數據來源于正常施檢,該研究設定調查a=100、b=0.1,S=1。當R<1.5時,該危害物處于低度風險;1.5≤R≤2.5,該危害物處于中度風險;R>2.5,該危害物處于高度風險[6]。試驗中針對有農藥殘留檢出的10種農藥計算風險系數。
2.1 葡萄農藥殘留分析通過連續2年在貴州清鎮境內各葡萄種植基地抽檢的90個葡萄樣品中農藥殘留檢測結果(表1)來看,農藥檢出率為30%,其中,有21個葡萄樣品檢出1種農藥殘留,占23.33%;有5個葡萄樣品檢出2種農藥殘留,占5.56%;有1個樣品檢出3種農殘,占1.11%。結果表明,貴州清鎮境內葡萄種植仍然存在多種農藥施用不規范的情況。

表1 貴州清鎮90個葡萄樣品的農藥殘留檢出情況Table1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90 grape samples in Qingzhen, Guizhou
由表2可知,在90個葡萄樣品中,檢出氯氰菊酯、多菌靈、 腐霉利等10種農藥殘留。其中,氯氰菊酯均檢出6次,多菌靈檢出5次,腐霉利檢出4次,毒死蜱和氟氯氰菊酯檢出3次,三唑酮檢出2次,敵敵畏、氧樂果、溴氰菊酯、百菌清均檢出1次,尚未發現檢出值超標超限的情況。檢出農藥殘留中敵敵畏、毒死蜱、三唑酮等未在葡萄農藥登記上登記,但未發現禁用農藥殘留[7]。

表2 葡萄樣品中農藥的殘留量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grape samples

2.3 葡萄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由表4可知,通過對葡萄樣品中20種農藥殘留的定量檢測,共計檢出10種農藥,且樣本超標率均為0。經計算,樣品中檢出的10種農藥風險系數(R)均為1.001,表明檢出的農藥殘留種類為低度風險。
通過連續2年對貴州清鎮境內葡萄種植基地的90個葡萄樣品進行監管抽樣,開展涉及20種農藥殘留的定量檢測。結果表明,農藥殘留樣本檢出率30%,農藥殘留種類檢出率50%,農藥殘留檢出超標率為0,但檢出部分農藥殘留種類未在葡萄農藥上登記[7-8]。此次檢出農藥殘留有氯氰菊酯、多菌靈、腐霉利、毒死蜱、氟氯氰菊酯、三唑酮、敵敵畏、氧樂果、溴氰菊酯和百菌清共10種,其中檢出率最高的是氯氰菊酯、多菌靈和腐霉利,分別是6.67%、5.56%和4.44%。

表3 葡萄樣品中農藥殘留的安全指數(IFS)Table 3 Safety index (IF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grape samples

表4 葡萄中農藥殘留的風險系數(R)Table 4 Risk coefficients(R)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grape samples
該研究采用安全指數(IFS)、危害物的風險系數(R)對貴州清鎮葡萄中農藥殘留情況進行調查和風險評估,以安全指數來評估當前農產品安全的基本情況,以安全抽檢合格率為基礎,以一定的計算方法統計出農產品安全信息[9-10];再通過危害物的風險系數綜合考慮超標率、施檢頻率和自身敏感性的影響,全面直觀反映出危害物在一定時間內的風險程度[11]。結果表明,樣品中檢出的氯氰菊酯、多菌靈等10種農藥殘留安全指數均小于1,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均為無影響;樣品中檢出的10種農藥風險系數均為1.001,為低度風險。
葡萄作為日常生活中非常受歡迎的水果之一,廣大人民群眾關注度較高,建議建立長期的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尤其針對種植規模較大的種植基地,加強科學使用農藥的宣傳推廣、針對性開展農藥殘留抽檢工作。同時,按照《貴州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科學、規范、安全、合法用藥,嚴格控制各種農藥安全間隔期,全力遏制農藥殘留超標,確保農產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