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
摘要:優秀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公司制定出合理且最優的公司戰略發展目標,建立起有效的監督管理層行為的組織結構,識別和控制風險不利因素,降低職業經理人的代理成本,通過提高內部組織的有效運作來改善公司的行為表現,來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協調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提升公司外部公眾的信用度,吸引更多的資金得以更好地發展,進而影響整個國家或國際的經濟環境。本文主要是著眼于“一帶一路”國家的公司治理準則,考察各國對公司治理準則的的實施情況和國際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分析各國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幫助我國企業保持自身的長處同時借鑒他國的優秀解決方案。
關鍵詞:公司治理;國際差異;治理研究
公司治理這一理念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 70 年代,由于中小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張,出現了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之間的分離,企業所有者會聘用職業經理人來幫助打理公司,這一趨勢在 20 世紀 70 年代,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愈演愈烈,成為了一種風潮。資本的價值形態同實物形態的分離使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存在摩擦與沖突,在之后的幾十年中,隨著經理人員的權力逐漸膨脹,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亞太金融危機的出現,公司在治理上的丑聞不斷爆發,公司治理的理念也就應運而生,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
近幾年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之下,跨國公司和上市公司林立而起,企業在擁抱全球性市場的同時,也面臨著國際性的市場競爭,如何吸引更多的國際資金,提升自身的國際知名度,成為了在世界經濟的暗流中乘風破浪的關鍵所在,而今逆經濟全球化的情形已然出現,國際經濟局勢的詭譎多變,企業更是要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才能找到立足之地和長久發展。
一、基礎理論
(一)兩權分離理論
兩權分離理論的核心包含兩個命題,第一個是指,經濟關系的體制是生產資料,所有者可以任意的支配所屬自己的產物,但占有者必須在所有者的認可下才能進行對生產資料的處置和管理,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對其的支配和使用;第二個是指,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既可以統一也可以分離,在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經營權包括占有、使用和支配,它是隨著股份公司的產生而產生的,在股權分散加劇和管理專業化的形式下,公司實際的經營和控制往往由掌握專業知識的職業經理人所掌控,難免會造成委托代理的問題。
(二)超產權理論
超產權理論認為,只有在市場競爭的前提下,企業的產權改革和利潤激勵才能刺激經營者做出有效的管理。英國經濟學家馬丁和帕克通過研究后發現,在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上,企業產權改革比不充分市場上的平均效益要更高,提高企業的效益關鍵在于引入競爭性的動力機制。若市場沒有競爭或者不完全競爭,經營者可以通過人為抬價來增加自己的利潤,而不用去努力的付出投入,但在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則不然,所以只有市場競爭對經營者的利潤激勵,才能促進企業績效的提高,此外,剩余控制權的效益同樣也與市場的競爭程度呈正相關。
二、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一)兩種主要模式
1.英美為代表的外部監控模式
該模式也可稱為股權分散型的公司管理模式,與之相對應的融資模式往往是直接公募,主要體現為公司的控制權基本由職業經理人掌握,外部股東往往是通過董事會、接管市場、證券管制來監督和制約公司管理層的行為。這一模式可以防止公司外部大投資者對公司經理人施加壓力,鼓勵經理人投資企業專有性的人力資本,但同時也削弱了投資者的權利和經理人的責任感,使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無法抗衡,造成出現了短視行為,加深了代理的問題。在公司治理目標和價值的取向上來看,分散型的主要是以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由公司的股東任命公司的董事會,并且再由董事會決定任命公司的經理人,這樣股東與經理之間呈現出了一種受托責任的關系。
2.日德為代表的內部監控模式
該模式也稱為股權集中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通過高度中介化的融資方式,使公司的股權集中到一個或多個大投資者手中,譬如說銀行,他們對公司有著直接的控制和監督權,主要是通過擴大投資來爭取較大的股權做到施加的影響,但也有利于做出更加長期的戰略性決策,所以更具有穩定性,而另一方面,信息披露上的不足,中小投資者往往會受到忽視,還因為缺少市場的監管,公司內的投資人員其行為不受公司外的治理機制所制約。就德式來看,通常將監事會作為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并且德式的公司法也規定,一家公司的監事會成員至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公司的職工;而對于日式的公司,因為銀行會作為債權人參與到公司的事務中,所以其也會更加偏向于債權人利益最大化,但即便是德和日式這樣的公司,其主要目標也與美式有所不同,但這并不代表忽視了公司股東價值的存在。
(二)產生差異的原因分析
本文認為,股權集中型和股權分散型這兩種模式的區別主要源于政治因素的影響。在美國,由于受到個體主義和平民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人們對于權利的集中有強烈的不安,因而基于“社會民主“的政治傳統,美國主張削弱金融資本的規模和控制力,公司融資必須通過多家機構,也就形成了股權分散的模式,但在歐洲大陸,在”集體主義“的政治傳統下,多以公司集中持股來降低代理的成本,抵制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政治壓力。
三、中外公司治理的比較
(一)我國公司治理準則
中國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適用于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并且股票在中國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要求上市公司章程及治理的相關文件符合準則,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共分為十章,第一章為總則,基本上介紹了準則的主要原則、目的及法律效力。第二章為股東與股東大會,闡述了保護股東權利,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注重中小股東的權利,介紹了股東大會的規范,包括股東大會的召開、議事規則、內容等,并對董事、監事選舉方式做出了具體的規定。第三章為董事與董事會,講述了董事的任選,董事的義務,董事會的構成和職責,董事會議事規則,獨立董事的任職、選舉、職權和義務,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的構成要求。第四章為監事與監事會,明確了監事的任選、議事規則、獨立性和專業性和監督職責。第五章為高級管理人員與公司激勵的約束機制,介紹了高級管理人員的聘任要求,績效與履職評價,薪酬與激勵。第六章為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與上市公司,主要是預防控股股東對公司的過度干預和濫用職權,損害公司的利益,強調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是相互獨立存在的,并且獨立核算,明確關聯交易的進行和披露,預防利益輸送等行為。第七章為機構投資者及其他的相關機構,鼓勵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保護機構在公司治理中所發揮的作用。第八章為利益相關者、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鼓勵企業決策不再以利潤做為唯一導向。第九章為信息披露與透明度,要求對披露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第十章為附則,明確了該準則的適用范圍與時間。
(二)我國公司治理現狀
依據中國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本文發現存在以下幾點不足:首先是對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不夠,該準則在內容上雖然有規定,但所述篇幅有限,可以看出對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不夠,并且仍舊停留在原則性的規定上,沒有建立起具體的機制,實施性差;第二,處理公司問題的針對性不強,我國準則缺少對具體問題的列舉和分析,存在認定上的偏差;最后,在全球化的資本市場中,面對多樣化的外資公司,沒有考慮到兩大法系之間的融合以及經濟全球化等問題。
(三)中外公司治理比較
關于中外公司之間的治理形式,總體上呈現出多樣性,但在預期實現的功能和原則上卻是萬變不離其中的,綜合各國的公司治理原則來看,劉文和祝函(2005)提出了“五大原則”的一致性:第一,無論是基于委托代理還是利益相關者理論,無論是股權集中還是分散,都強調了要保護股東的利益;第二,強調對股東的一視同仁,更多的是強調對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第三,突出利益相關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第四,加強信息披露與透明化;第五,承認董事會的中心作用。這五大原則涵蓋了公司治理的中心任務、方法和目標,獲得各國的一致認可也是應有之義。另一方面,兩位學者還提出了理順“五大主體的關系”成為公司治理準則的中心任務,五大主體分別是:董事及董事會,股東及股東會,控股股東,利益相關者,管理層及執行董事。如何理順也主要是通過限制和約束公司控股股東和公司管理層以及執行董事的權利,來保護其相關的利益。
根據對相關的資料分析來看,公司治理這一概念本身沒有明確的定義,每個國家的準則對其多少有一些微妙差異,如馬來西亞的公司治理,通常情況下會更加重視公司股東的價值以及公司自身經營的長足發展,器重管理者的能力;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基本相同,均采用立法管制,但仍舊存在允許偏離解釋的空間,承認公司治理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我國的公司治理準則在內容上與各國基本吻合,但在社會經濟的根源上卻不同,這體現在制定過程上我國的準則因為有政府監管組織——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參與,所以由一定的指導性和非強制性轉變為了強制性,國外的準則來源于現實問題,但我國的資本市場建立較晚,許多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制而成,在缺乏社會經濟根源的同時又面臨著資本市場的競爭,我國的公司治理準則還在發展過程中,對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及治理功能產生作用。
四、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每個國家的公司治理準則不同,多少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由于其差異反射出了一定的個性化,所以未來公司治理會延續個性化發展,對既有的法律體系補充契合,形成了一種相對的穩定。從目前的國際格局來看,每個國家的公司治理所呈現的多樣化,和每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等因素有一定關系。
參考文獻:
[1]奧利弗·哈特,朱俊,汪冰,等.公司治理:理論與啟示[J].經濟學動態,1996(6).
[2]肖奎.公司治理模式:國際比較與演進趨勢[J].南方金融,2016(5).
[3]鄭國洪,余勁松.經濟全球化與上市公司治理的國際趨同[J].財經問題研究,2012(4).
[4]蔡繼明 解樹江.公司治理結構的國際比較:兼論我國民營企業的治理結構與企業創新[J].南開經濟研究,2000(2).
[5]田志龍,楊輝,李玉清.我國股份公司治理結構的一些基本特征研究---對我國百家股份公司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