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春 王占奎 關佳慧
(中國人民銀行白城市中心支行,吉林白城 137000)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秋冬盛行西北風,春夏盛行西南風,且風向穩定,這一切使白城成為了東北地區最優質的內陸風場之一。區域內具有連片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場和光伏發電場的優越條件,被列入全國首批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建成東北唯一光伏發電領跑基地。白城新能源質優、量大、種類全,還有3000多萬千瓦新能源有待開發。
作為全國首批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全國唯一的風電本地消納示范區,白城風能可開發總量為2280萬千瓦。截至2022年3月末,全市風電并網裝機達到394萬千瓦,占全省的65%,未來還可規劃裝機容量超過1600萬千瓦①數據來源于白城市能源局。
白城光伏可開發總量1500萬千瓦。隨著總規模18.5萬千瓦的光伏扶貧村級電站,50萬千瓦的國家第三批、東北地區唯一的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以及50萬千瓦國家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全容量并網發電,目前,全市光伏并網裝機達到186萬千瓦,占全省(324萬千瓦)的57%。全市可開發光伏面積2613平方公里,未來可規劃裝機容量超過1300萬千瓦。
白城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每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年可獲得秸稈資源量620萬噸左右。目前,全市生物質發電并網9萬千瓦,占全省的16%,滿負荷生產年可消耗秸稈60萬噸。
吉林省在“十四五”期間將新增新能源裝機2800萬千瓦,吉林省將建成“陸上三峽”,打造成東北能源保障基地。新能源項目主要建設地點在白城、松原等西部地區,估計在“十四五”期間白城將新增2000萬千瓦的新能源裝機規模。
一是金融機構增加對風電和光伏產業發展的信貸投入力度。白城市金融機構針對風電、光伏場建設規模大、資金需求高的特點,加大對風電、光伏企業的信貸投放。截至2022年3月末,全市綠色信貸余額134億元,同比增長34.79%,高于全市各項貸款增速27個百分點①數據來源于白城市金融統計資料。
二是金融機構量身定做融資服務方案,使貸款期限、利率和貸款品種達到最優組合。因風電場建設周期較長,為此,各金融機構根據風電工程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授信,并將貸款期限均延長至12-16年,使還貸期均衡于風電機運行壽命期。同時,將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10%,貸款利率區間為4.41%至5.09%,均為優惠利率,不僅保證了項目的順利推進,還減輕了風電企業負擔。中國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三家金融機構為光伏發電項目提供優惠貸款。貸款利率根據資金來源成本情況在央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適度調整,其中,針對光伏扶貧項目貸款,普遍執行利率區間在4.15%至4.95%的扶貧貸款利率。此外,針對客戶情況基本采用了信用或保證擔保等擔保方式。
三是開展多種創新信貸模式。2021年年末某銀行推出碳排放權質押綠色金融融資模式,成功發放吉林省第二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2億元,為白城市某某熱電公司盤活102.88萬噸碳配額資產,同時提升經濟和環境效益。長春某銀行作為牽頭行,白城某銀行作為賬戶行一同進行參貸和管理,為大安吉電白城市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2017年)2號項目發放“銀團貸款”4.41億元,保證了大安吉電領跑基地項目順利進行,為東北地區首個光伏“領跑者”基地注入滿滿“電力”。
一是順利推進白城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建設。在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白城在全國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中率先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成為全國第三批“光伏領跑者計劃”13個項目中,東北地區唯一獲批的項目。
二是風電相關產業發展拉動新增就業。與風電相配套的風電塔筒、風葉、機座等結構件生產的迅速發展,吸引了10戶國內外風電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成為覆蓋整個東北、蒙東和華北部分地區的風電裝備加工制造中心。風電場投入生產和塔筒、風葉等結構件生產及裝備制造產業,已新增近3000余個就業崗位。
三是推進了節能減排工作。風力和光伏發電不僅使蘊藏量大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再生、無污染、不淹地、占地少,使環境污染得到較大改善。據初步測算,白城市每年可減少粉塵排放6千余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萬噸左右。
四是推動了本地經濟發展,助推金融精準扶貧。光伏“領跑者”基地采取光伏+農(牧、漁)業設計思路,如大安市既有光伏+農業大棚,光伏+草原恢復、燕麥種植、畜禽飼養,還有漁光一體化,實現了農牧光互補,全面推進產業升級。各金融機構推出光伏精準扶貧項目,有效帶動了當地貧困戶。如,白城某銀行為大安某光伏發電有限公司授信8700萬元,貸款期限13年,已審批5040萬元,利率按照人民銀行5年期LPR基準利率執行。
一是碳排放權的交易市場支撐不足。目前,由于吉林省為碳排放權交易非試點省份,暫未建立省內碳排放權交易基礎設施及相應配套規則,碳排放權的質押登記和交易結算無法在區域內進行,更不用說碳排放權質押業務的開展。二是尚未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綠色金融支持清潔能源專項補貼、代償機制或是風險補償機制政策缺位,較難調動金融機構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積極性。三是環境部門與金融機構綠色金融基礎信息數據共享機制不暢,增大了銀行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的成本和難度。
如今,綠色金融整體已進入縱深發展的新階段,然而金融機構雖然在行業政策上傾向綠色金融,卻未能真正將綠色環保效益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融入自身主動發展要求中,也未能將其作為自身社會責任并上升到銀行經營戰略層面,典型表現之一就是大部分銀行仍舊以傳統的信貸管理思維、模式和機制管理綠色信用貸款。相關信貸政策規定還比較粗略,部門設置和專業團隊配備不到位。
目前,綠色項目貸款仍主要以傳統的抵押擔保方式提供信貸資金,集中于節能環保、風電、光伏等綠色行業中下游環節,融資擔保方式和還款來源較為單一,且缺少以特許經營權、碳排放權等質押的信貸產品。融資、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碳金融等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在基層金融機構的推廣程度極為有限,其他綠色金融產品更是應用較少。
白城某銀行客戶——某某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由于補貼資金到位不及時,無法按期償還貸款,某銀行已為該企業調整三次還款計劃,現該企業已成為某銀行重點關注的預警客戶。建議對納入國家財政補貼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在國家財政補貼資金到位之前,由電網公司先行墊付,墊付資金給予優惠利息,為企業減輕償還貸款和資金成本的壓力。
由于目前風電、光伏產業發展前景好,而且作為國家政策支持行業,對銀行的吸引力較大;但目前白城市優勢項目、大項目較少,銀行儲備的優質項目資源不多,因此各家銀行對風電企業客戶的爭奪較為激烈,不得不采取降低貸款發放門檻和利率水平以爭取到風電企業客戶,出現銀行“追風”現象,銀行業的議價能力嚴重偏弱。
聚焦銀行機構反映的綠色項目難以識別的問題,以搭建綠色項目篩選平臺、建立綠色項目基礎庫為切入點,推動發改委、工信、環保、農業、財政等部門有效對接,共同制定綠色項目認證標準,形成統一的綠色低碳項目庫,打造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便于金融機構解決綠色項目支持來源問題,促進投融資并撮合對接和業務流程跟蹤,為綠色企業和項目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服務。另外,建立綠色信貸通報制度,按季評估和通報銀行機構綠色信貸情況。
人民銀行進一步健全政策協調引導體系,推動地方政府設立綠色金融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為包括清潔能源在內的綠色項目融資,在提供增信、代償和風險補償等相關業務等方面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督促金融機構建立內部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落實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措施。扎實開展綠色金融考核評價,對于綠色金融考核評價結果較好的商業銀行,人民銀行要在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等方面給予優惠或政策傾斜,提高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的積極性。建立綠色信貸通報制度,按季評估和通報銀行機構綠色信貸情況。
對照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下的能源政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探索建立碳匯交易中心,構建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網,開展碳排放權、用能權、節能環保項目特許經營權等作為抵押物進行融資,為銀行擴大可再生能源信貸投放提供基礎條件。銀行業機構要圍繞碳排放權抵押各環節設置相應流程,鑒于碳排放權為動產權利,通過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擔保登記進行權利證明。
各銀行機構要緊抓碳市場上線運營機遇,圍繞吉林省52家碳排放配額名單企業、約5000萬噸碳配額,約21.5億元碳資產,設計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安排綠色能源產業信貸專項規模,支持企業綠色轉型。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綠色信貸產品,推動存量綠色金融產品增量擴面、新增產品落地見效。同時,增強綠色金融領域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綠色金融專家庫,為金融機構提供專業咨詢服務,破解技術方面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不斷提高綠色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與服務能力。
積極培育綠色投資者,大力拓展綠色直接融資市場,鼓勵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起設立綠色產業基金,推動綠色企業掛牌上市。加快研究推出符合風電、光伏項目融資特點的中長期企業債。依法設立市場化運作的綠色擔保基金或融資擔保機構,為綠色債券提供征信服務,支持綠色債券發行和綠色項目實施。引進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投資基金,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投資支持力度。
一是加強對清潔能源項目授信的審批管理,確保信貸資金支持優質的清潔能源項目;二是建立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企業客戶信貸風險監測制度,金融機構應跟蹤掌握客戶信息的變化情況,及時更新客戶檔案,保證客戶風險監測基礎信息的準確性,加強對風電、光伏、生物質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