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詩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納稅實務》是稅務法規與會計結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性課程,它以稅法法律制度為準繩,運用會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申報、繳納進行反映和監督。它是高職院校財會院系的核心專業課程,一般在開設在高職院校學生學完《基礎會計》《財務會計》之后。因此,該門課程也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會計基礎。教學好這門對未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財稅技能的培養、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有重要意義。
“職教二十條” 明確提出 “沒有職業教育,就沒有教育的現代化” ,目前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注重發展和培養技能型人才。但現階段高職院校的《納稅實務》教學仍處過渡階段,未完全脫離傳統的 “填鴨式教學” 。在時間有限的授課計劃中,高校教師授課仍主要以理論為主,一方面課堂知識講解時間較長,留給學生動手演算各項稅費的時間較少,形成 “紙上談兵” ,與企業實際報稅避稅、風險防控等需求相脫節。為了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同向同行、落實三全育人,必須深刻意識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深度挖掘《納稅實務》這門課程蘊含的教育資源。而目前高職院校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忽略課程思政元素,對《納稅實務》這門課程的授課缺乏思政映射與融入,難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納稅實務》課程主要是對各項稅費進行計算與申報,因此計算演練較多,難度系數較大,學生前期理論知識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而高校教師往往采用PPT放映方式來講解知識點,再配套課后習題加以鞏固,這種教學手段比較單一。長篇大論的文字描述很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而題量較大、枯燥乏味的計算使得學生興趣不佳、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和提升。《納稅實務》這門課程講究時效性和實踐性,一方面要求教材改革,及時更新稅收法律資訊、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要求打破學科體系和知識本位的束縛,加強課程資源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必須掌握從事稅收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以滿足企業對創新型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然而學生手持的資料比較落后,教材內容的更新進度較慢,根本跟不上對國家稅收制度改革的掌握,而且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高校教師也難以將書本所有知識點講細、講全。同時,高職院校學生本身基礎相對薄弱、自學自律能力較差,難將知識點進行全盤消化和吸收。高職院校又普遍缺少仿真實訓基地和最新實訓演練平臺,無法創建虛擬的納稅申報環境,對教材中 “涉稅登記” “發票管理” “納稅申報” “稅款繳納” 等實操項目難以形象生動地展現。部分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涉及實操這塊甚至直接跳過,使得學生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和靈活操作,即使畢業上崗也無法即刻定崗,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必須全部重新學習、培訓,重獲各項技能。
一般高職院校對于《納稅實務》這門課程的考核分為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過程性考核占總分60%,期末考試占總分40%。過程性考核主要依據學生的書本作業完成度和上課簽到率;期末考試主要采用一次性閉卷考核的方式,題型包含選擇、判斷、計算題等。雖然這種考核方式相比傳統的 “一卷定成績” 有所改進,但實質并沒有發生很大改變,作業抄襲泛濫成災、上課形式化簽到,使得學生作業即使完成度和正確率高達100%也無法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水平,而期末閉卷考試大多是側重于考查學生短時間內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知識點的能力,課程考核內容靈活性的缺乏、考試成績信度和效度的局限性,根本無法客觀合理地測試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種考核方式也沒有很好地對接初級會計師、稅務師、經濟師等考試重難點,無法彰顯 “課證融合” 的思想,不僅不利于高職院校教師傳授正確的課程知識與專業技能,還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弱化和學習效率的低下。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的老師日趨年輕化,雖具備高學歷、高職稱,但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關注與資金投入有限,學校建設主要靠增加生源的方式自籌資金,由此加深了師資匱乏和學生人數日益劇增的矛盾。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很多專職老師身兼數職,任教的同時還擔任班主任、教務干事、學管干事等各種行政職務,頻繁參與會議以及完成科研、編寫校本教材,教學任務加重。導致這些專職教師超負荷超壓力工作,在校期間無暇顧及自身業務和素質的提升,只能利用自己寒暑假的時間下企業進修,這無疑大大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高職院校受到經費的限制,很難安排教師去企業長時間學習。即使下到企業,企業也不一定積極配合,更多的掛職鍛煉流于形式,真正去企業實踐學習的老師少之又少。這也造成高職院校教師隊伍整體實踐經驗比較薄弱的現狀,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稅收業務的掌握程度更加片面,即使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也無法滿足的企業對學生日益增長的技能操作的需求。
《納稅實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前文分析可知,課程改革就必須將 “關注知識” 轉向 “關注學生” ;把 “灌輸知識” 轉為 “培養能力” ,徹底貫徹和落實 “理實一體” “課證融合” “課崗融合” 政策。從而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有效銜接,因此,優化教學設計尤為重要。
可以從辦稅員崗位的真實工作情況出發,將《納稅實務》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并根據辦稅員崗位的知識和技能需求,選取崗位認知、涉稅事項的處理以及中小企業涉及的主要稅種的核算和申報為主要項目,進一步詳細劃分為 “納稅工作崗位認知” “增值稅計算與申報” “消費稅計算與申報” “關稅計算與申報” “企業所得稅計算與申報” “個人所得稅計算與申報” “其他稅費計算與申報” 等任務。每個任務的開始,均模擬辦稅員的工作情景導入案例,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 “角色扮演” 的方式課前自主分析案例中辦稅員所涉稅種,并按照 “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確定-稅費計算-賬務處理-納稅申報” 任務驅動模式進行課中自主探索和互助協作,從而完成各個任務中的稅務登記、發票管理、稅費計算、賬務處理、納稅申報等子任務。課后由學生總結,教師或者邀請企業專家進行歸納和點評,并通過反復訓練、課后輔導,加深學生對辦稅員工作的認知,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專業與職業完美連接。
實踐性教學的建設既要立足于技術應用的 “深度” ,又要體現實踐案例的 “真度” 和教材內容的 “廣度” 。因此,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加強合作,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和《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精神,增強職業教育和龍頭企業的深度融合,助力專業群體轉型升級,從而推動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
高職院校可以聯合職業技能證書開發機構(比如中聯集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制定既符合企業招聘崗位需求,又能巧妙結合初級會計師考試重難點的高質量的《納稅實務》校本活頁式教材,依據國家稅收制度的改革及時調整更新相關知識點和模塊,與時俱進。在校建立仿真財稅實訓基地,研發、運行和維護財稅軟件程序,模擬稅務登記、領票開票、納稅申報和稅費繳納等平臺,將《納稅實務》這門課程中的理論學習和實操訓練1:1地有機結合,真實還原辦稅員工作場景和涉稅業務。融合財務稅務知識、業票財稅一體化思想,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職業體驗,使學生在這種以實踐操作、互動教學為基礎的學習氛圍中切實掌握真技能和職業思維方式。此外,教師還可以進行多元化教學,提前錄制好稅務軟件實操視頻、制作稅務知識小動畫,上傳至實訓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設置初級、中級、高級三種不同階段的考核體系,將學生在實訓平臺演練的成果作為《納稅實務》這門課程考核成績的重要依據,課堂上由教師發布實操任務,引導學生進入稅務軟件程序,督促其獨立自主動手實操,以學生完成的階段性成果和技能證書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檢驗是否真正掌握涉稅知識和技能,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
在學生價值觀成型的關鍵階段,高職院校除了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能夠正確引導學生,而大部分高職院校中專業課程占學期總課程的60%以上,這就意味著僅僅依靠思政課程進行思政教育已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納稅實務》課程不僅僅要求學生以最新的稅收法律為依據,掌握各項稅費的計算和納稅申報的技能,更多的是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深厚的愛國情懷,養成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和法治精神。因此,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納稅實務》這門專業課程的教學,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可以從《納稅實務》這門課程的教學知識點中深挖思政元素。通過學習納稅申報和稅費繳納所涉法律法規,讓學生深刻明白稅收三大特征——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培養學生樹立依法納稅的意識和遵紀守法的好習慣。二是從《納稅實務》這門課程教學案例中深挖思政元素。運用 “網絡主播薇婭因偷逃稅款,被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 “90后女藝人鄭爽因偷逃稅款,被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2.99億元” 等典型案例引發學生進行人生價值思考。三是從《納稅實務》這門課程教學活動中深挖思政元素。組織學生進行 “辦稅員” “納稅人” 等職業角色的扮演,身臨其境,幫助學生增強稅收法治觀念,發揚誠實守信的優良美德。稅費的種類很多,不同稅費,稅率和計算公式也不盡一致。通過對學生稅費演算的操練,要求學生時刻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和嚴謹科學的作風。
為更好地實現 “課崗融合” ,造就一支素質全面、基礎扎實、技能嫻熟,能夠勝任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的 “雙師型” 教師群體非常關鍵。通過高職院校和企業的深度交流和共同協作,高職院校可聘請合作企業能工巧匠、技術能手到校擔任產業導師,引入企業先進的財務技術和實戰案例進課堂,參與教學管理和研究項目。鼓勵在校專業骨干教師深入合作企業學習,等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鼓勵教師去體驗真實的崗位環境和稅務實操流程,積極吸取企業的先進理念和高效實操方法,將學習成果運用于教學,解決學生實操中面臨的問題,從而實現校企崗位互通、人員互聘、校企共贏。高職院校專業教師還可以利用空暇時間,踴躍參與 “1+X” 職業技能證書師資培訓,了解和認識各類財稅系統,學習操作技巧,開拓新思路。自己參加或帶隊學生參加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并在比賽中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和磨煉自己的技能。積極報名中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稅務師等職業資格考試,鞏固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的發展,市場對人才質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競爭和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如何提升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則是目前首要任務,而《納稅實務》這門課程作為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唯有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實操與理論相結合、項目式任務式模塊教學,實時更新教學資源,攝入思政元素和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加強師資隊伍的力量,才能有效推進財經職業教育高質量的發展。